当当:从风波中亮相 - e军突起 - 金错刀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11 次) 时间:2000-05-05 17:37:37 来源:金错刀 (dpf) 原创-IT

文/杨福

从科文起步的李国庆要做全球最大的中文网上书店

黑客?说客?炒作?
—-无论如何,宣称自己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网上书店”的当当(dangdang.com)在一场“黑客+说客”的风波中出名了。
—-先是3月下旬,当当自报家丑,在其首页登出遭到黑客袭击的新闻,言其所受的攻击全来自8848。有关部门开始调查,至今仍未有正式说法。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几天,当当又愤怒地向外界表示,“黑客”刚走,“说客”就来了——8848及其猎头公司给当当18个部门经理打电话,除了高薪诱惑,还被许以从8848部门经理、总监、副总裁、高级副总裁的不同职位。
—-两场事件当中,宣称自己是当当的核心管理层集体亮相,向外界宣布第三次融资已顺利完成,目前当当已通过毕马威等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正在为今年第四季度在NASDAQ上市做前期准备。新的投资者是Softbank,当当拒绝透露具体融资数据,但当当联合CEO李国庆还是对记者表示,当当现在拿到的现金在同业里算是相当靠前的。
—-当当怎么了?有业界人士认为这是当当在炒作自己——说先行者与后来的自己争食,无疑把自己的位置抬高了很多。当当联合CEO李国庆则向记者表示,这是因为自己和8848在赶往NASDAQ的路上撞了车。李认为,在上市问题上,当当与8848完全是正面竞争,8848对国内强调是网上超市,核心业务并不明显;对外包装,一跟上市有关就说业务主要是卖书,在此影响下,有的媒体则干脆以“中国的AMAZON”称呼8848。
—-“国外当当名声很大,到底谁在领跑,当当不怕叫真。”李国庆说。
—-Softbank北京代表石明春告诉记者,当当的安全是存在问题,但自己还是对其前景抱乐观态度。

梦开始的地方
—-说话干脆、行事老练的李国庆已在书业里摸爬滚打近8个年头了。
—-1989年,在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任职的李国庆决定下海。李找到几个同样不甘寂寞的同道: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的一个副总裁,燕山出版社的一个负责人、北京出版社一个副社长,创办“科文书业”,李任总经理,主业就是攒文史哲方面的书,当时还没有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就挂靠在北京大学燕园街道办事处下。
—-一开始,热心的办事处表示可以投些钱,也可以给些优惠政策,李统统不要,李的念头是:“交够管理费,公司都是我的”。李坚决不搞固定资产,账上除几个BP机,全是租的。“一个企业姓什么老弄不清楚,哪敢弄固定资产?”
—-当时正盛行精英文化,社会上读书气氛很浓,靠把书批给批发商、零售商,科文书业赚了钱。李决定多头出击,1993年,“科文经贸总公司”成立,旗下不但有广告公司,还有出租汽车公司,既倒卖钢材,也倒卖煤炭,“几乎什么都做”。令李国庆苦恼的是,几年下来,每个“儿子”利润还都可以,加起来也有四五百万,但在行业里根本排不到前边去。
—-1995年,《公司法》出台,李认为这是解决产权问题的大好机会,李把公司注册成有限责任公司,资产没转移,却把队伍、品牌带走了。这时,主管单位找到李,说可以把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街道占小股都行,李说不愿扯这麻烦。随后,国内的科文经贸总公司被注销。李在美国注册成立了“科文实业集团”,任董事长。现在,想起这件事,李仍难掩得意:“现在看来,当时的做法是对的,问题解决得一点矛盾都没有。”
—-但是,在产权问题上打对算盘的李国庆还是看不到能把企业做大的希望。比如,主管部门不让增加车辆,出租汽车公司就只能有100辆车。1996年,李把底下的出租汽车公司和贸易公司卖掉,只保留了一个广告公司和图书公司。
—-因此,李认为1996年前的科文并不成功。

斜刺里杀出一个LCHG
—-也就是在1996年,科文的转机来了——专做出版业、传媒业投资的美国卢森堡剑桥控股公司(LCHG)决定投资科文、占股30%。这样,就在当时经济学家周其仁还在担忧“民营企业怎么对付出去、怎么成长”之际,李和创业同道安全着陆。
—-李的回忆中,当时耀眼的能骗的人很多,都坐着奔驰,一顿饭都能吃上万。LCHG决定出高价码实实在在收购并不是很知名的科文的股份,一时让“对付出来”的李国庆感到有些发蒙,觉得自己也像个骗子。李决定向行家请教,于是认识了在美国投资银行界专做并购的俞渝,后者成了李的夫人以及如今当当的联合CEO。
—-事后,《亚洲华尔街日报》记者采访李国庆,问其对风险投资有何看法,李说自己太有想法了:“原来以为这个企业几百万利润,就值几百万,没想到它给我几千万,给我利润乘以28倍,我觉得自己怎么像个骗子,我值这么多钱吗?值这么多钱,我第一个女朋友就不会吹了。”
—-LCHG觉得这样是出于公平,传媒出版业就应该是20到30倍的利润。何况LCHG是与你合伙,不是做短线买了再卖,蒙你一下。与善做出版传媒投资的IDG不同,LCHG不从头做,而是在目标对象有一定规模后,收购一定股份,且一定要参与到管理中去。根据协议,LCHG要的权利包括:公司前5号人的聘用辞退问题LCHG不同意不能做,除此,LCHG还将派人参加科文的管理。
—-当年人就选好了。LCHG告知李国庆准备把从西方最大的出版公司西蒙·舒斯特挖过来的副总裁派到科文来工作。李回答:“这哪行,人家一年年薪就是50万美金,我哪付得起”。LCHG说,那就用他一半的时间付25万美金,李还是不行。一番讨价还价,最后的结果是:前2年,科文只付给这位副总裁往返费用,不出工资;2年后再决定是否正式雇用。
—-李这次又捡到了大便宜——LCHG真刀真枪地帮助科文解决了战略问题:第一,不要弄畅销书,没意思,一本赚钱一本赔钱不是一个大公司的行为,更适合工作室、夫妻店;第二,中国是一个很强调意识形态的国家,回避一般的人文社科。改做科技类专业类书籍,这块利润非常厚实。
—-然后是管理上的提高。一个例子,LCHG来了之后,科文一切都是照章纳税,一分都不少,当年成本就增了一大块,LCHG的理念是:一个企业,所在地的法律你都不遵守,怎么能搞成现代化的企业呢?
—-大方向有了,对搞文史哲的李国庆一干人等而言,接下来的转型却非常痛苦。幸好三年下来,大家终于看到了希望:在专业资讯、医学、经营管理,科文在全国基本是前5名。
—-“到98年底,这个公司基本上是死里逃生。要是没有LCHG来,科文基本上就散摊了,利润再增也上不去,规模一大,我们战略就找不着了,靠投机抓住一单生意赚上一二百万都有可能,但这么大的盘子,每年消耗几千万,没有一个战略,很容易就亏损。”李国庆说。

终于等到上网时机
—-按照李国庆的说法,科文早在1996年AMAZON刚出道的时候就开始分析它的商业模型了,看能不能中国化。分析来分析去,越分析障碍越多:最主要的是国内没有一个动态更新的书目数据库,图书不同于普通商品,它不是固定种类及内容的,建立一个权威的覆盖全国的数据库尤为重要,但建库要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国外从九十年代初就开始做这件事,AMAZON用的数据库就是从别的公司租来的而不是自己建的,而中国一直没做过类似工作,要干只有自己来。
—-尽管如此,科文还是决定自己来。1997年,在包括IDG在内的新投资者的支持下,科文还是成立了当当的前身——科文书业信息中心,股份上采取IDG、LCHG、科文三家三一开的模式。新公司专做中国可供书目数据库,并得到了新闻出版署的大力支持。这一切,都是为网上书店做准备。李强调,这不是马后炮:“做数据库的时候,也感到很艰巨,中国靠卖信息的企业都很难成长,盗版也很严重。我们之所以敢做,咬着牙做,就是因为有AMAZON那有信号,不怕赔。”
—-数据库项目进行当中。有人问李国庆,把书目放到网上不就成了网上书店了吗?习惯于算市场毛利率的李国庆就是不敢放:国内网民基础人数还达不到开办网上书店的要求。尽管瀛海威已把把Internet的概念弄得山响,李国庆还是觉得时机太不成熟了:100多万的网民太少了。
—-去年年初,花了两年多时间,投了近600万人民币,数据库终于做成了,中国的网民数也跳跃发展到600万,李还是觉得不成熟,总得到1000万再干。
—-IDG急了,一再地劝说李尽快上马:IDG则认为,你现在不干,将来你压过那些噪音就很难,要付出成倍的代价,必须干。争来争去,李向投资者摊牌:“真要干可以,你们一张嘴就说干了,都是大财东,谁来干,就得我先挑摊。我的精力就搭进去了,干完就没钱了,不是坑我吗?”投资者问李什么意思,李说没有400万美金不干。
—-这样,去年7月1日开始,注册在美国的科文书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李和俞夫妻二人做联合CEO,李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俞负责对外与投资者接洽,融资协调。9月1日,投资者把钱放进来,公司开始增资,科文无力再投,李俞二人的股份也因此被稀释。李透露,二人目前占股在1/4到1/3之间。11月9日,当当书店正式开张。
—-李表示,软银进来后,自己和俞渝还是当当的第一大股东,还拿着一些OPTION,但是其它股东联合起来却能拥有生杀大权。尽管如此,李强调,股份被稀释后感觉倒好了。
—-“有这个钱也冒不起这个风险,互联网公司里,民营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在里面占的钱一大,就不行了,会影响决策。原来我还是老板,这样一来成了高级打工仔了。我挤兑投资者:‘怎么一阔脸就变?’。这是资本意志,我提倡这个,很多创业的企业家完成不了这个心态转变,就没法前进。”李笑着说。

“我们不是第一家,可是一年前的80多家绝大多数都死了”
—-等待李国庆、俞渝二人的工作绝不轻松。
—-当当有引以为荣的“梦幻团队”,包括来自风入松的王曦(运营总监)、瀛海威的海洋(技术总监)、贝坦斯曼的吴迦南(信息总监)、微软中国的阎光(市场总监)。这些精英,固然是当当的财富,但互联网、电子商务对他们来说,毕竟是个全新的东西,要适应,就得在多方面做出调整,而调整时间的快慢直接决定了当当的决策和市场运作的质量和速度——这对当当的发展生死攸关。李表示,当当的管理管理团队面临的挑战的确很大,已做了好多调整,“很痛苦”。
—-从可操作性上,尽管当当有着一个丰富的书目数据库,图书业内人士一直质疑国内网上书店模式的可行性——网上书店的服务无非有两种:一种是靠提供作家作品等内容服务,包括网上直接出版、读者可以在线阅读或下载的内容和从别处转载的内容,这是出版业的上游资源,这方面的竞争才刚刚开始。且不说如何收费,在新游戏规则没建立之前,极易发生的版权纠纷也够让人头疼。
—-另一种则是提供购书、娱乐等服务的B2C的“书店”模式——这正是当当所实践的;或为出版商与发行商提供中介的B2B服务。这里问题同样重重:国内图书市场潜力虽大,却不具备好的分销模型——计划经济一瓦解,原来的零售链条都断了,单个供货商跟单个零售商对打交易,成本极高;中盘商都瓦解了,效率太低,现状满足不了大型分配的要求——中国最大的批发商新化书店今天库存品种是1万5千种;500多家出版社都是国营体制,同样缺乏效率。如果都要自己来,则需要巨额的资金,再加上存在库存、配送、结算等诸多难题,网上书店实难有所作为。对此,李国庆也承认,配送是一个大问题,AMAZON已能跟物理书店比速度,但当当不敢比,只能说是方便,不能说是更快。
—-眼下,当当还面临来自众多竞争对手的挑战——就在当当宣布引进软银的同时,同样宣称自己是“全球最大中文网上书店的”的“博库网”(bookoo.com.cn)开始在京投入运营。此前此后,科利华的“全国购书网”(goshoo.com)、席殊、许晖的“旌旗网”(jingqi.com)、方正科技与人教社的网上书店、联想金山图书网站等相继冒出来,各有各的资源优势。
—-对于不可知的未来,李国庆还是充满自信:从可卖书、销售额、人流三个指标来看,当当“肯定是第一。”当当强调的仍是“书店模式”,不跟图书馆比。中国批发商虽然很薄弱,只要当当销售额能达到1个亿的规模,就完全能够持平了。话说回来,B2C的价值还真不是靠卖书赚钱,而是通过卖书抓住最终用户需求,抓住大家眼球,进行分析,这样可卖的东西非常多,机会巨大。一个可行的战略,把当当弄成一个旺铺,把人流拉进来,就可以出租柜台,AMAZON现在的收入就主要来自柜台租金。
—-“网上书店我们不是第一家,一年前,全球中文书店有87个,半年前有140多个,现在可能有300个。现在数一数,一年前那80多家差不多都死掉了,现在活着的大多数,我们愿意叫它网上书摊。”李国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