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的2001 - 资本观察 - 王宏亮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08 次) 时间:2001-05-29 09:23:37 来源:王宏亮 (乐天) 原创-IT

如果说,中国互联网产业的风险投资不过是一个主角甚少、乏多可陈的故事,那么在这为数甚少的主角中,一定少不了外国资本(其所占的比例要远远大于中国本土资本);而提到外国资本,则一定不能不提到日本软银公司。
有一点可能不为圈外人所知,就是软银在中国有两家风险投资机构——软银中国与软银中华,这一点人们常常搞混。其实两家软银的资金来源与投资风格并不尽相同:软银中国多从处于创业期的企业投起,资金主要来自于软银总部及其在全球的600多家公司,软银中华则稍有不同。在投资速度上,软银中国更快一些——从2000年1月进入中国,目前已经投了20多个项目,数量基本与软银中华相当,但是投资额却达1亿多美元,而后者只有5000多万美元。
据说两家软银在北京的办公室虽然同处一楼,彼此却过从甚“疏”,有点“老死不相往来”的味道。此事不知是真是假,不妨姑妄听之。

软银的2001

在科技周期和商业周期的双重冲击下,自去年一季度以来,全球科技股一路阴跌不止。软银公司的股票价格也从一年前的高峰跌到了5390日元,跌幅达90%之巨。更糟的是,4月9日,软银关闭了它和雷曼兄弟公司合资成立的一家名叫“e—Bond”的网上债券交易所。据称,e—Bond关门的原因是它无法吸引足够的客户。于是引致人们对软银投资的600余家公司的普遍担忧。 
然而,仅仅在一个月之后,软银公司就以其发布的2000财年业绩报告打消了人们的顾虑。软银在一份声明中称,通过出售雅虎等公司的股权,公司获得了至少934亿日元的特别收益,这将抵消公司在证券投资上530亿日元的损失,并使公司获得290亿日元净利润。孙正义辩解说:“包括未上市公司在内,软银投资的公司数量多达600多家,其中一些公司市值猛跌是有可能的,但市值显著下跌的公司数量还是少数,我们的投资成功率仍然是相当高的。” 一个有说服力的例子是,尽管眼下互联网市场仍未走出不景气区域,但软银在互联网市场的投资市值仍高达80亿美元。
回过头来看,人们对于网络股的估价在起初确实是悲观了一点。随着IT技术的发展,市场渐渐升温,人们对网络股的评价又超过了实际,如今拨乱反正,又回归到符合实际的状况上来了。尽管.COM泡沫已经破灭,但人们并没有不使用因特网。由此出发,孙正义坚信,如果从20年、30年这样的长远视点来看的话,因特网本来的价值一定会一如既往地增长下去。他不是随便说说而已,而是真就这么做的——目前,软银公司的孵化目标仍以新兴IT公司为主,只不过侧重点更多的转向了互联网宽带项目。与一年前几乎都将钱“砸”向网络公司相比,软银此番转向与宽带相关的企业,应该说也是“微调”和向市场妥协的结果。
孙正义说,从软银创立之初开始,就有过把多个领域的企业拉到自己旗下的“军团战略”的想法。而且还要持有这些企业的股份。这是软银的基本战略。“但我从来没有过非要拥有企业50%以上股份的想法。我认为只要拥有三成股份就足够了。因为持有3家100%股份和10家30%股份其结果都是300%。而且从成功的概率上看,我认为后者还要更高一些。”他说。
  进行专业性投资,发现项目情形不好就立即开溜,情形好的话就一直“捂”下去,到满意的退出价位就少量套现,套现额以收回投资成本并有一部分利润为度,然后用投资收益作新一轮投资——这就是软银的风险投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