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宽带之抹掉宽带的泡沫(上) - 宽带の故事 - 音乐浪子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38 次) 时间:2001-05-28 14:18:37 来源:音乐浪子 (音乐浪子) 原创-IT

瞄准宽带之抹掉宽带的泡沫

有很多人问笔者,你觉得宽带是不是泡沫?如果说针对目前中国狂热的宽带建设,那么可以说,里面一定有泡沫的成分。如何抹掉宽带的泡沫,是关心宽带产业的任何人都应该思考的。

泡沫会出现吗?
很多人拿宽带的热潮和1999年的互联网狂热相提并论。他们真的相同吗?
今天的宽带建设和当年的互联网建设不同。当年的互联网主要依赖风险投资推动,而风险投资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资本最大化增值。因此,依靠风险投资的创业公司其主要目的是实现资本增值,同时必须在资本市场找到兑换的出口。很欣赏方兴东说过的一句话:“互联网与资本市场(风险投资及股市)密不可分,两者的结合必然带出一定的泡沫。”如果说宽带建设也有泡沫的话,那么这句话可以改成:“宽带建设与网络需求密不可分,两者的结合必然带出一定的泡沫。”
曾经有人反驳“宽带泡沫”道:企业有收入当然很好,赢利更是不错。但是不同的收入,其投资价值有着天壤之别。投资者之所以看好宽带公司,最重要就是其商业模式的可扩展性,也就是收入的可成长性。可是一问他,宽带运营商目前商业模式的可扩展性是什么?“增值服务啊,可以向基础电信业务发展啊……”更多的是答不出来。再问:宽带运营上下游有什么样的商业模式,中国有成熟的例子吗?答不出来。知道基础电信业务牌照是什么概念吗?答不出来。可成长性在哪里,市场容量有多大,知道么?答曰:很大,足够我们盈利。奇怪了,那你的竞争者在干嘛呢?坐着看你赚钱?今天看到某企业投资10亿进入宽带,明天看到某运营商计划投资多少多少亿要搞什么什么,其实很多人不是没想过市场容量的问题,只是,不玩命,自己能否活下去都很难说,还谈什么将来?整个一个恶性循环。用美国人的钱来扶持中国ICP的发展,虽然被骂作互联网泡沫,但是毕竟有占了便宜的感觉,中国国内的ICP虽然死掉一大批,但毕竟活下来了精品。而我们可不愿见到自己企业的资金投入到这些无底洞里去。明知道是开路的角色,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成为胜出者。以为政策的擦边球好打,等到WTO,真正能活下来的没有多少。

泡沫去掉了,留下了有什么?留下了用户。宽带产业若不想重蹈“泡沫产业”的覆辙,就必须创造宽带市场良好的分工合作的生态环境:主干网铺设、做最后一公里接入、宽带社区网络运营维护及内容服务、以及宽带设备提供将成为宽带市场细分的方向,那些不能根据自身资源条件和业务特长准确定位的公司、那些企图“通吃”的公司,一定会被各种以专业见长的公司打败。这是内行人的看法。
吉尔定律(Gilder’s Law),说的是在未来25年内,主干网的带宽每6个月增加一倍。不久的将来,带宽会成为一种免费资源。按照这样的定律,中国目前对宽带的狂热的确是过了头,投入的资金、人力、物力,已经超过价值规律所能负载的限度。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张亚勤博士认为,带宽的增加已经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只是一个用户需求的问题。因此,培育用户需求、教育市场的责任不可避免的落在了各个运营商的头上。如果行业不分工,这个成本可不是那么容易分摊的。一方面自己要圈地,另一方面要教育市场,目前还没有哪一家公司能够把这些问题都非常圆满的解决掉。

跟.COM不同的一点在于,玩宽带必须有资源。这个资源可不是指一般的东西。宽带和什么有关?电信业务呀,电信业务入门的门槛可不是说着玩的。
首先,你要有电信牌照,没有牌照非常容易被电信等对手踢出局,牌照可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说穿了就是你得有政府关系或者7大电信运营商背景。没有电信牌照的运营商,迟早落得个出局、沦为代理或者被收购的结局。现在已经有些地方性的运营商,由于没有牌照,而不得不退出宽带这个伤心的地方。而更多的运营商是打“擦边球”,怎么打?这里有段某运营商和笔者的对话,大家可以看看。
“你们有ISP牌照?”
(2001-04-24 09:47:08) 某运营商
不需要有,Tom.com有吗?他也是变相的搞ISP业务。
(2001-04-24 09:47:28) 某运营商
再说借个牌子,太容易了。
这就是打的擦边球。

第二,管沟资源。如果要铺设光缆线路,必须利用城市里的大量沟道。要知道,沟道资源是许多运营商梦寐以求的东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四十五条“公用电信网、专用电信网、广播电视传输网的建设应当接受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的统筹规划和行业管理。属于全国性信息网络工程或者国家规定限额以上建设项目的公用电信网、专用电信网、广播电视传输网建设,在按照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程序报批前,应当征得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同意。基础电信建设项目应当纳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村镇、集镇建设总体规划。”这个门槛不是一般人能够迈得过的。想联通在全省9个地级市全面开始城域网的建设,好不容易才解决了一直受困挠的管道资源。受传统管道资源管理体制影响,管道资源成为中国电信制衡城域网营运商的砝码。以福建联通为例,它通过向当地计委和经贸委申请报批,才获得了多个城市的管道资源来建网;而在未获批的地方,便与有线电视、电力部门合作,租用他们的线路,或者与他们共用管道,铺自己的光纤。笔者曾经亲自打开过一个沟道盖,亲眼见到沟里的管线上标着“**有线”、“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字样,由此可见管沟资源的关键性。
第三,体制问题。先说广电。广电的体制大家都明白,各地有线台各自为政,互不往来。在专业网站广电在线的BBS上,笔者曾经看到过下面这样的留言:广电系统从上到下没有一个办事不拖拉的,机会一次又一次的失去。今年如果仍然不能理顺内部关系,机会将永远失去。其实广电的改革思路不是没有,但落实到实践中却发生了困难,广电系统的“事业”与“企业”双轨体制再一次显露出弊端。行政与市场的矛盾、意识形态与企业化的矛盾、企业化与全面商业化的矛盾、局台矛盾、上下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局台之争”由来已久,广电局和电视台、电台之间的矛盾是典型的“事业”与“企业”双重构造的产物。经过20多年的经营努力,台已经从一个单纯的事业单位逐步演变成为具备相当经济实力的“准企业”单位,而广电厅局则因为所辖部门在人们精神文化消费中的地位日趋重要而牢牢掌控广播、电视、电影生杀大权。这样,一方有钱,一方有权,围绕今后的发展战略问题,两者的冲突越来越严重,越来越激烈,冲突的焦点就是谁应当是整合的主导力量。
其实对于电信与广电来说,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样的问题。对于改革,决策层很着急,面临内忧外患,怎能不急;管理层不是太着急,改革很可能使自己的利益受损,先看看再说;下面的人更不着急,电信和广电行业目前收入和福利都很好。体现到改革的具体思路,对于电信来说,对于广电,各地的有线电视台都是依靠自我筹资发展起来的,国家没有投过一分钱,合并后必然要整合各台内部的资源,相应的裁员、下岗不可避免,你叫下面的人怎么能安心?
让我们来看看长宽的体制结构。整个公司分为北方、华南、华中、华南、西部五大区域公司。这样划分,从长宽的全国性战略目标上来看,有一定道理,特别是在宽带建设前期,各地的地方性宽带运营商包括中国电信尚未觉醒的时候,在全国圈地,非常的有效。但是随着各地运营商的崛起,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这样的体制就显出了弊端。很简单,在一个没有直辖区域公司的城市,长宽通常只设立办事处,大家可想而知,办事处意味着什么?你签的单,没有决策权,要找上级审批,从办事处到区域公司,再从区域公司到总部,再从总部到区域公司,最后从区域公司到办事处,以此反复;不按此流程办,就拿不到材料与资金,到时候拿什么去给人家“免费接入”,代理商怎么会热衷得起来?一张发票的手续辗转反复,还有什么效率可言?而地方性运营商就直接得多,什么事都迅速反应,立马拍板。在圈地阶段,这是长城致命的一点,还有很多弊端,对于一个企业发展来说,也是不可避免的。关键看长城怎么调整了。

泡沫会在哪里出现?
带宽需求。常常听到说,人对带宽的要求是无止境的。这句话不一定正确。据华盛顿研究机构TeleGeography最近一项名为“国际带宽2001”的研究表明,宽带投资者将面临着一段艰难的时期。在这项研究中,TeleGeography采用了传统的方法预测终端用户对带宽的需求而不是实际网络应用的需求,得出了一些令人吃惊的结果。大多数的分析模型对终端用户的流量需求都表现出了乐观地预测。相反,TeleGeography构建了其自己的分析模型,它具体的测算了语音和数据实际使用的网络带宽,通过这一模型表明,实际应用的带宽需求比预测值要小得多。该研究报告采用其模型分析了这样一个案例:2000年跨大西洋的因特网传输容量为175Gb/秒,而TeleGeography通过收集的数据却表明该主干网络的传输容量只达上述数字的三分之一。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想象,人们对带宽的需求受到思想观念、经济环境、使用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笔者主持的数次宽带市场潜力分析调查行动中,得到了大量的数据。很多数据表明,对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来说,现有的窄带已经能够基本满足日常的上网需求。而宽带上的应用服务,对相当多的人来说,一是否用得着?有用户说,我平时就发发E-mail,聊聊QQ,用得着宽带吗?有些小区开通的VOD点播,翻来覆去就只有几部片子,还不如私人家里的影碟多。用户凭什么每月花那么多钱去“享受”VOD?如果是有线宽带,还要加个1000来块的机顶盒,你说冤不冤哪?有人说,我还不如自己每个月买影碟呐。在经济不甚发达的西部地区,人们更是不舍得花钱来作这个投资,广州ADSL尚且要大促销,西部人平均年收入不足10000的城市到处都是,你让那里的人们怎么活?

基础建设。很多人觉得介入宽带运营,中国电信会着急了。倒也未必。中国电信看得很准,即使是Isdn这种过时的东西他还可以有利润。大大小小的运营商崛起又怎样?中国电信向来不惧怕。让这些“杂牌军”先到市场里去闯。不死的毕竟是少数。就算你能活下来,借着垄断的地位也能控制你的发展。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所有地方,最后剩下来的能够和电信一争高下的,除非有七大电信运营商或者政府的后台,否则一定会被清理出局。在许多地方,中国电信发文,称中小型运营商没有牌照属非法运营,很容易就把异己清除掉。等你资金扛不住了,再想办法吃掉你。成都的“电信招安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吃掉你还算是好事,接收了你已有的建设好的网络,没有浪费。很多地方,小区里直接就铺设了两条各属一家的光纤,甚至更多,或者用户家里的信息点,东一个,西一个,有电信的,有长宽的,这才是建设上的浪费。
盈利周期与折旧问题。笔者的一位电信朋友针对广州电信的ADSL促销活动算了一笔帐:广州现在ADSL搞促销,ADSL MODEM免费送。一个ADSL MODEM的采入价格约100美元,广州需要装机15000用户,即需设备费用150万美金;合人民币1200万。人工费用:一个技术人员一天装10个(必须上门安装),15000台需要15名技术人员装100天,即4个月。每个技术人员月薪2000,共需人工12万元。相关交通费用和材料费:10万,其他费用:10万。以上合计:1242万。由于是面向家庭,月租200不限流量时间,则每个用户每月的利润最多50元,15000用户一个月为75万,广州电信约需17个月才能收回成本,还不算利息。
这还只是电信,换成长宽又会怎么样呢?长宽自己说,5年后盈利。5年哪,5年之后的这个“宽带”可能已经变成“窄带”了;5年里的新的技术有可能已经能够取代现在的宽带技术了。建了一个大网,容量上了规模,但实际用户量上不去一定会被拖死。当大家把赢利的希望压到内容服务的层面上时,收回投资实际上已经变得遥遥无期了。长宽这种宽带网发展模式似乎从一开始就隐藏着巨大风险。更据有关报道说,长宽光在海珠区的光纤铺设上投入就达到5000万元,而整个海珠区网络建起来计划投资6个亿。
某些运营商总是在标榜采用先期综合布线的造价低,市场壁垒高,其实他没有考虑到综合布线的折旧期和世界市场的布线系统的价格下降趋势。笔者的一位作布线的专家朋友这样说,任何先期的100%投入都是不明智,但长城宽带无法采用线性增长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网络部署!因为所有的布线系统都是一次到位的,但如果考虑到每年网络用户有20%的增长率的话,那这个系统就浪费了,因为线路一般考虑5年折旧,尤其是新技术的出现,比如塑料光纤的造价已经达到了铜揽的造价,只是由于光电转换设备的问题,无法大批量推广,这是双刃剑,永远无法调和的矛盾,用户量的增加会引起网络设备造价的急速下降,但先期用户无法避免的要成为承担高额利润的受害者。
(待续)

本文作者系宽带运营专业分析师,文章内容未经作者同意,任何媒体不得转载、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