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37 次) 时间:2001-05-27 12:33:00 来源:爱米龙 (爱米龙) 原创-非IT
□《赢周刊》独家策划
中国传媒遭遇资本激情
*谁在喝暴利与泡沫的鸡尾酒?
*跨国媒体巨头究竟在中国都做了些什么?
*上海强生如何用资本混业整合多种媒体?
*四川托普的“传媒帝国”大梦是否崩溃?
*西安传媒“4*18”事变责任在谁?
将2001年称为传媒年,并不为过。
资本的逐利本性,使它最早感受到传媒市场春潮的涌动,坚冰将破,谁是第一个下水击流的勇士?在敏锐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后,我们策动了这次全国范围内的采访活动,北京、上海、西安、成都和广州,每一传媒竞争激烈的地区,都展现出资本不同的身影,把这些传媒与资本爱恨交织的结合状态凝固下来,我们收获的是一个个不同的模式。
我们宁愿将这次大规模的采访,称之为调查行动,一种扫描后的全景在字里行间被真实地还原出来,其他新闻报道中的泡沫被排挤后,一个客观的资本与传媒的状况将浮出水面。
我们要的就是这些。
中国传媒遭遇资本激情(一)
媒介的大门是徐徐打开的,大资本不吭声的就进场了,真正有声有色的舞台剧将在下半年展开。
谁在喝暴利与泡沫的鸡尾酒?
《赢周刊》记者 龙雪晴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尤其是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中国传媒市场开始明显升温。境外的传媒集团、资本巨头们纷纷瞄准中国媒体产业;国内外投资人、媒介大腕、业内专家在各种规格的媒体论坛上济济一堂;从央视“对话”到杂志封面故事,“媒体和资本”成为最HOT话题……
最新数据资料表明,我国整个传媒市场的规模可超过1000亿元。一个产业从限制到逐步放开的过程中无疑充满了超常赢利的机会。资本、人才都是往最高回报的产业慢慢集中的,社会的注意力也是如此。
感觉到迅速升温时就要开始警惕风险。人们对中国媒体产业赢利前景的乐观预期会带来又一阵泡沫纷飞的投资狂潮吗?这是我们在策划本次专题时力图弄清楚的问题,在做了大量的采访和了解之后,我们发现在对中国媒体产业真正“热”起来之前,是有很多泡沫可以预先“挤出”,对不切实际的幻想则可以用事实澄清。而媒体产业的诱人之处就在于,它是一杯美味的暴利和空泛的泡沫调和的鸡尾酒,懂行的人会在喝下它之前先把泡沫晃掉。
跨国媒体巨头
究竟做了些什么
正是众多媒体对跨国传媒巨头登陆中国市场的敏感,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哄抬效应,夸大了中国媒体产业的开放程度。大家津津乐道于默多克的新闻集团、雷石东的维亚康姆、控股海虹的迪斯尼、开连锁书店的贝塔斯曼……然而,距真正介入中国传媒业,这些野心勃勃、深谋远虑的境外巨头们在中国迄今为止的所做所为只不过是一幕连序曲都谈不上的小动作……
本报记者日前赴京采访了原新闻集团中国顾问诗兰博士,了解到传得沸沸扬扬的新闻集团控股网通一事其实并未能如愿。诗兰透露,目前新闻集团在中国的主要业务实际上只有以下几个:1.号称与《人民日报》“合资”的PDN XINREN网络公司。但实际上这个网络公司是新闻集团全资的,挂靠在人民日报社一个第三产业性质的多种经营局下,人民日报并没有投一分钱。PDN XINREN最初是为了向《人民日报》提供归档服务而建立的,但如今却并未发挥出功用,充其量算一个信息服务公司,没有实际进入传媒这一块。2.天津的金大陆公司,是做影视后期制作的,还停留在技术服务的层面,也谈不上真正进入传媒文化产业。3.在广电、网络方面,唯一的动作是让中国广电用了它一个下属软件公司NDS的一些基础设备。至于入股网通,在今年4月,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再三宣称不允许外资介入中国网络业之后,新闻集团这一愿望的实现恐怕要变得遥遥无期。提及新闻集团持有网易股票一事,诗兰表示网易只是一个信息服务公司,它本身也没有新闻采访权,好比风险投资持有网络公司的股票一样(比如IDG公司持有SOHU的股票),对于新闻集团来说,买上市公司的股票是很普通的事情。她说:“持有网易、搜狐股票的国外机构还大有人在,如果这就叫进入中国文化传媒产业是很滑稽的,因为根本没有涉及核心部分。”
可以用“雷声大,雨点小”来概括新闻集团在中国媒体市场目前的作为。在刚刚落下帷幕的国际周媒体论坛上,新闻集团副总裁张彤大谈互动电视,可是如果广电网络方面对外资的政策没有松动的话,新闻集团所做的恐怕也只能是概念普及而已。同样在国际周媒体论坛上,维亚康母中国总裁李亦非将“在全球市场上如狼似虎”的国际大传媒集团形容为“中国市场上沉默的羔羊”,因为“中国对外国媒体的限制比对国内媒体的限制更多”。她还提到国际传媒集团对中国媒体市场观望多于行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现在维亚康母在中国一直都在寻找购并的机会,我们想找出谁是主要的传媒业经营者,但找来找去发现中国没有一个巨大传媒的经营者,巨大的传媒还没有生产出来。对维亚康母来说,就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它认为是‘强强联手’的对象。”
这个论调对于不少有意“投资一个媒体,在合适的时候‘卖’给国际大买主”的国内资本颇有调侃意味。李亦非说:“所以要等中国的媒体政策开放,尺度够大,真正产出一批中国的时代华纳、中国的维亚康母,这样我们才能做到真正的强强联手。”
国外传媒集团最“可怕”和最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它们强大的产业运作能力。如何让一个媒体从无到有、从弱势到强势、内部管理中部门的设置、人员的安排、信息的流动、支持系统、广告售后服务等等有一整套成熟而有效的运作机制。现在他们引而未发。他们在观察地形、占据有利位置、架设一些观察哨所,随时观测政策“风向”的变化……一旦时机成熟,他们绝对知道该怎么“攻城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