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31 次) 时间:2001-05-25 10:53:50 来源:二子 (二子) 原创-IT
以技术赢得用户 以爱心回报社会
——中国著名反病毒专家王江民专访
——————————————————————————–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5月25日 09:49 新浪科技
在中关村,人们都习惯称王江民为老师。
在一般人眼里,中关村是年轻人的天下,那里活跃着30岁左右的创业者,超了这个时段,似乎就和高科技时代有了某种隔膜,更不用奢谈什么创业了。
但王江民就是不信这个茬,作为国内杀毒软件领域的先行者,45岁的王江民带着他的KV系列,硬是在人才济济的中关村杀出了一条光明大道,把中关村变成了年长者厚积薄发的风水宝地,确立了KV系列在国内杀毒软件业的第一品牌,创造了中国软件行业的奇迹,续写了中关村的传奇故事。
不学计算机,就跟不上科技发展步伐
来中关村已经整整5个年头了,经历了大风大浪的王江民对自己的选择从来都不曾后悔。至今他仍对当初由一个计算机门外汉过度到行业人士的事津津乐道。
改变王江民人生的阶段是1987年,那时王江民是光机电高级工程师,是所在国营企业的技术骨干。当时的他,已经树立了身残志坚的榜样,在钻研科学技术上颇有建树。而且先后被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标兵”、”全国青年自学成才标兵”称号。
那时的国内计算机发展还处于预热期,但经常与高科技打交道的王江民认定计算机必将伴随高科技的发展,改变人类社会的生活。”如果不学,很可能会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于是先买书,晚上熬夜,每天一点点得看。光看书感觉很抽象,随后买了中华学习机,开始了一个崭新领域的理论与时间探索之路。后来又在别人好奇的目光中抱回了一台PC机(8088)。
机遇偏爱有准备肯钻研的头脑,3个月后,王江民在辅导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功课时突发奇想,能否编一程序代替家长辅导。没过多久,3个月前尚对软件领域一片空白的王江民就编好了一套数学语文教学软件,试过后发现效果奇佳,拿到电脑报参加了一个评奖,结果被誉为”教育软件第一”,并被第一个在全国隆重推广。
软件获奖激发了王江民对软件业的极大兴趣,使他从此把精力转到了软件领域。搞了一段电力调度监控系统软件开发后,王江民调试软件时常发现一些或明或暗的病毒,一次次动手杀毒,使他逐渐积累了一些杀毒经验。时间长了,找他杀毒的人一多,实在忙不过来,他又动上了编程杀毒的脑筋,并开始在一些报刊畅谈杀毒的心得和技法,发表自己最新尝试成功的杀毒程序,介绍自己苦心研制的杀毒系列产品。KV系列开始崭露头脚。
闯荡中关村,是因为有这个实力
在杀毒软件领域,没有人敢与王江民叫板,他对杀毒事业的钟情和钻研的精神无人能及,而在他带领下研制成功的杀毒软件更是给软件业吹来一阵又一阵春风。
从1991年起,继成功推出KV6、KV8、KV18、KV20等系列反病毒软件后,王江民在杀毒软件领域一发不可收拾。KV50、KV100、KV200相继问世,直到1996年,KV300在国内杀毒软件行业坐上头把交椅,经销商大批进货,电脑用户举手欢迎。
”用户越来越多了,我们根本服务不过来,我感到必须出来,亲自做咨询服务,继续扩大研发力度。”
于是,当时已经45岁的王江民做了半辈子最重要的一次抉择,停薪留职,带着跟随他多年的一批同样钟情于杀毒软件的年轻人,来到中关村,开始KV系列的创业之旅。
这个年龄敢出来创业的不多,更何况是在人才攒动的中关村,但王江民却非常自信:”我感觉这个时候出来更有把握,技术上我对杀毒轻车熟路,而且KV已经有了很高的知名度,我不看重年龄的问题,相反,我认为年龄大,经历多,我是从最低层干到高工,从小厂到国营大厂,多年的高科技经历使我觉得有能力出来做市场,闯荡中关村;同时,面对许多痛不欲生的用户,我觉得社会极需更好的杀毒软件产品。”
中关村是创业者的硅谷,也同样是他们的麦城。初到时,王江民和他的公司屡遭挫折,”商业领域与想象中完全不一样,各种非正常的手段都有,有时让人受不了。”但饱经风霜的王江民从来没有打过退堂鼓,靠着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和高人一筹的市场策略,用他的话说就是:”每次都坚持很好地解决了问题,所以没有败北。”
一手抓研发,一手抓市场,还得再腾出几只手来抓管理,给自己的网站写文章,发表杀毒软件的研究论文,给许多有志于此行业的后备力量讲课,王江民每天几乎连轴转,如今这样的老总已不多见。”我天天亲自杀病毒,是为了随时了解和掌握杀毒技术的发展程度,掌握核心技术,反应要快,才能跟上用户需求。”
人到中年的王江民比那些30岁左右的人对创业的艰辛体会更深,让他欣慰的是,KV系列杀毒软件在国内市场中一路高奏凯歌,不但在国内先后囊括16项大奖,成了杀毒软件行业中无可置疑的领头羊,而且还因其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得到了国外市场的青睐,使中国的软件产品敲开了国外市场的大门。
年轻人应多些真才实学,少些浮躁
凡是接触过王江民的人,都觉得他平易近人,没有丝毫老总的派头。在中关村,人们习惯喊他王老师。
这源于他对年轻后备的态度。跟随王江民多年的人,都知道王江民在招贤时有一个标准,首先必须有真才实学,其次要对自己有志于从事的事业肯钻研,干工作兢兢业业,对专业知识有深入了解,然后才看学历。
靠着这个标准,十几年来,王江民的身边汇集了一大批反病毒领域的中坚力量,加上他的悉心指导,个个都成了反病毒的技术专家和行业能手,使得他们在国内的杀毒软件领域屡屡高出一筹。”重要的是让他们培养了一种肯钻研的精神,我组织的网络飞捕队每天守着计算机找病毒,国内几次大的病毒发作都是我们最先发现并及时向用户推出了最新杀毒软件的。”
随着在反病毒领域的声名远播,王江民逐渐也成了许多大学的座上宾。在大学生们羡慕的目光和热烈的掌声中,王江民每次都重复着一句话:”我只是充分发挥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能力,为社会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对大学生的演讲中,王江民总是不忘忠告:”年轻人要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真才实学,要坚持勤奋学习,知识丰富了,能力高了,才能抓住机遇,机遇有的是。”
效益是社会给的,所以要回报社会
为反病毒事业十年如一日的王江民还带着这样一些头衔,山东省残联评议委员,烟台市残联肢残人协会副主席。
在中关村,王江民关心残疾人事业,关心公益事业是人尽皆知、有口皆碑的。
”因为我本身是一个残疾人,特别了解他们的痛苦程度,知道他们非常不容易,对残疾人事业也有比较深切的体会,所以关心残疾人,想让他们早日摆脱艰难困境。”
多年来,王江民先后捐赠烟台残联基金会10万元设立残疾人开创奖励基金,捐赠山东省残联8万元,山东省帮助残疾人上网宣传活动经费3万元,还有一些残疾人办的公司,林林总总有3、4万。
同时在社会上,王江民还多次向各地”水灾”救灾活动捐款,98年发大水时捐了10万元。
在王江民的捐款史上,大学的技术协会和贫困生是一个重点对象。平常有些大学里的学生研究会、技术协会、电子协会、计算机协会常有人邀请他捐助,一次都是几千几万。”因为大学生大都没有钱,比较困难,还有一些贫困大学生,买学习资料的钱都没有。”
据统计,先后有清华、北大、林大、交大、重大、上海交大、昆大等十几所高校的学生技协接受了王江民的捐助,累计约数十万元。
”目前通过个人和公司的努力取得了这么好的效益,同时国家又给了很多优惠政策,在此情况下,当然要拿出钱来回报社会,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艰难的状态。”
在今年的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王江民又酝酿了一次大的捐款活动,拿出100万捐助残联,并设立”江民特教园丁奖”。”100万捐助是主动提出的,是多年来的心愿。”
时刻想着回报社会的人,社会同样也会回报他们。
以技术赢得用户、以爱心回报社会的王江民,必将为中关村书写更斑斓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