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470 次) 时间:2001-05-24 17:15:41 来源:庞瑞锋 (庞瑞锋) 原创-IT
资本掀动媒体投资潮
本报驻京记者 庞瑞锋
5月12日,北京中国大饭店,国际周的传媒投资专场论坛成了一场盛会。
冲着传媒业投资和经营管理的议题,路透集团、迪斯尼、维亚康姆(Viacom)、道琼斯等国际传媒巨头的代表纷纷前来,国内主要知名媒体包括一些后起新锐几乎悉数派员到场。 当然,会议也少不了如电广传媒、博瑞传播、赛迪传媒、诚成文化等投资传媒业的活跃力量。
论坛进行了一天,场内始终座无虚席。这也许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如此深层次和大范围地讨论传媒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在国内尚属首次。
“在1992以前,讨论这种结合是不可想象的。就象是正人君子和妓女的关系一样,没有人会把他们联系在一起”,著名传媒研究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喻国明说。
现在讨论却正是时候:从年初开始,国际、国内资本进军传媒业就时有动作。到了3、4月份,这种步伐明显加快。几乎每隔几天就有一张新报纸、新杂志出现,曾经壁垒森严的中国传媒业,似乎一夜之间成了前景诱人的新兴市场。
政策坚冰也会有所松动。据了解,围绕传媒业投融资和市场化问题,国家近期将有突破性政策出台。数位研究传媒业的著名学者相信,时间将不会晚于今年年底。
北京广播学院广告系主任黄升民教授称之为:“媒介大门徐徐打开,大资金悄然登场”。
(小标题)内资的躁动
2001年,传媒业在经过长期蛰伏后,象是突然遇上了资本市场的春天。
4月16日,北京面世了一张新财经类报纸――《经济观察报》。5月底,北京将再次诞生一张新报《京华时报》。目前,北京地铁里已经出现了后者的大幅广告。另一张新报《华夏时报》也正在积极筹办之中。
此前,由南方报业集团创办的《21世纪经济报道》已在年初出版。《娱乐信报》和《午报》也在其前后创办,在北京市场上开始零售。数月之内,就有5、6张新面孔挤了进来,而且这仅仅是北京报业市场的一瞥。
与以往媒体创办主要靠系统内资金有所不同,这些不断涌现的新媒体背后,往往得到了民间资本力量的强大支持。《经济观察报》的背后是因入主郑百文而名声大噪的山东三联集团。为这张财经类周报,三联计划三年之内投入8000万元。据说三联的远景目标是把它打造为一张日报。
据悉,《京华时报》虽然由人民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北大青鸟也斥巨资5000万元参股其中。这是继从英特尔手中接手搜狐股份后,北大青鸟在资本市场上另一重要举措,而且是也是涉足传媒领域。
看到机会的远不止三联集团和北大青鸟,目前上市公司已成为国内资本投向传媒业的主力军。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大规模的介入,让投资中国传媒业的动作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密集:
1月初,“电视湘军”湖南电广传媒(0917)投入8600万资金,创办了长达2小时的大型证券财经节目“财富中国”;
3月初,巴士股份(600741)注资《上海商报》5000万元,占有其50%的股份;
4月中旬,上海强生(600662)发起组建“上海强生传媒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强生投入1.6亿元,占80%股份。目前上海强生已经投资《新财经》杂志和《理财周刊》。
此外,还包括诚成文化(600681)投资《希望》杂志;湖南投资(0548)两年准备为《名牌时报》花出1000万…….
与此同时,传媒业也在积极进行着反向运动――谋求直接进入到资本市场,再转身进行媒体投资。赛迪集团在借壳亏损ST港澳,并更名为“赛迪传媒(0504)”。今年赛迪传媒就投下巨资,推出两档大型IT类电视节目《环球IT报道》和《互联生活》。
《成都商报》通过控股公司博瑞投资公司实现间接上市后,也在雄心勃勃地渴望更大的市场。据博瑞投资项目经理的刘迅表示,他正在负责媒体投资工作,博瑞传播(600880)正准备以兼并收购一些地方报纸。
(小标题)巨人们的脚步
最近的一个传闻也震动了市场:称Tom.com要以5000万元代价,收购国内知名杂志《三联生活周刊》。据其内部人士透露,收购提法并不确切,三联书店只打算出让经营权,初步思路是拿出1500万元投向《三联生活周刊》,其余投向三联书店旗下的电子媒体,目前双方仍在讨价还价。
和Tom.com一起瞄上中国传媒市场的,还有级别更大的海外媒体巨头们。中国加入WTO以后,由于媒体业放开可能面临的竞争,国内传媒界已经习惯将这些巨头称之为虎,或者谓之为狼。
“在中国,包括迪斯尼、时代华纳、Viacom在内的媒体巨头,都只是沉默的羔羊,”李亚非抛出了羔羊理论。Viacom是国际著名传媒集团,目前旗下包括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派拉蒙公司和MTV音乐频道。李则代表Viacom,负责在中国开拓媒体疆土的重任。
这位Viacom中国区总裁进一步解释说,由于对外资进入传媒业的限制政策太多,这些海外媒体巨头虽然在国际上呼风唤雨,在中国传媒市场上目前只能扮演羔羊角色。但是扮作羔羊只是暂时的,这些媒体巨头们都在想法设法地进行着切入中国传媒市场的努力,并显得紧锣密鼓、脚步急促。
4月中旬,Viacom董事长雷石东(Sumner Redstone)亲自来华。78岁高龄雷石东此时出马,除了想把它旗下的儿童电视频道Nicklodeon的在中国落地外,还频频会晤中国高层,想为Viacom在中国传媒市场上谋求更大的腾挪空间。
此前,Viacom已经将其旗下著名音乐频道MTV电视节目引入到国内,国内部分有线电视台和三星级以上酒店均可收看。凭此成绩,雷石东已经认为MTV成功超过了也进入到内地的新闻集团旗下[V]频道。
据了解,雷石东此行中国的最高目的,指望在国内拥有一个频道。这种想法并没有获高层认可。喻国明分析说,如果让Viacom这种巨头在中国拥有一个频道,那只能意味着政策层面有了重大变化。但显然,这种重大变化还没有发生。
和其他巨头相比,雷石东的中国之行并不算早。仅在3月份,迪斯尼、新闻集团几乎是不约而同地找上中国,或明修栈道,或迂回前进,都有意或无意地瞄着传媒市场。
迪斯尼找的是海虹控股,授权其经营迪斯尼网站的中文版和迪斯尼相关产品。据分析,这是迪斯尼的一手妙棋,在政策面对外资进入媒体态度尚未明朗前,先由远及近地下出一步试探应手。
新闻集团则选择成功入股网通。参股电信运营商也许与投资传媒毫不相干,但有分析认为,网通拥有贯穿全国数十个城市的高速宽带骨干网,以后在上边当然音频、视频都可以传送。成功收购凤凰卫视的新闻集团目光也许更为长远。
4月的春天,福布斯公司的首席运营官蒂姆希·福布斯一行也悄然来华,据称对财经期刊产生了兴趣,并打算从提供内容开始;贝塔斯曼则早已在上海安营扎寨,在发展会员、销售图书的同时,也在静观中国传媒市场的机会。Tom.com虽然与三联生活周刊尚未有结果,但其行政总裁王先先已经表示,如果政策允许,Tom.com将收购国内印刷媒体。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在外资和内资双重力量的推动下,中国传媒市场正呈现一种前所未有的躁动。有人称,一个更加市场化的新传媒时代将因此到来,竞争版图也将因此改变。
(小标题)金矿还是泡沫?
传媒投资热起来的时候,两种声音也随之出现:有人赞之为金矿,有人斥之为泡沫。
王冉是泡沫论者。在这位易凯网络资本CEO看来,投资商们对传媒业的投资热情和密集程度,简直是.com热的再次重演。他撰文提出:“一个泡沫刚刚破灭,又一个泡沫悄然升起。”
现实的情况也确实容易让人产生这种联想。前不久记者约见一家香港投资银行驻京代表时,他表示正在和几位留美的同学一起,筹划在国内办一档财经电视节目。近期遇到另一位媒体人士,他则顺手从包里拿出一份创办“生活”杂志的策划书。
据记者粗略统计,从今年年初至今,上市公司涉足传媒领域的就有十几家之多。投资频率几乎赶上了当初的上市公司触网速度。
但更多的观点认为,中国传媒业只是刚刚开掘的大金矿。根据摩根斯坦利全球报告,对11种产业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大众传媒投资收回所需年限仅要8年,收益远远高于医药业、日常消费品、银行、电力资源和建筑业。
中国情况更有不同。2年多前,喻国明就曾提出,传媒产业将是中国最后一个暴利行业。他认为这是由于政策保护和体制壁垒,造成传媒市场化程度低,成为最后保留下来的一块处女地。政策松动以后,传媒就会成为高速成长的行业。
统计资料印证了这种判断。据了解,国内传媒业已经连续三年保持了25%的速度增长。从1998年起起,利税总额就超过烟草业,成为国家第四支柱产业。去年全国广告营业收入约800亿元,四大媒体的广告额增长率圴在20%以上,其中杂志更是高达50%左右。
喻国明认为,国内传媒产业发展历史短、成长性高,加之市场进入门槛较低,是吸引众多国内外投资商看好传媒业的重要原因。他表示,资本与传媒业的结合,将是未来3至5年内我国社会深刻变革的重要现象之一。
研究传媒经济的侯琰霖博士认为,网络经济热的退潮也让投资传媒变得更富吸引力。
喻国明表示,其实金矿和泡沫的提法并不矛盾。“没有泡沫,就没有生机。现在有一些泡沫,说明这个行业投资已经引起了相当多的关注。如果光靠自身力量,很难把传媒产业做好。”
成都商报社长何华章提出,即使传媒经营角度看,媒体产业与资本市场的联姻也是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迅速做大做强。他表示,成都商报通过控股公司实现间接上市后,报业资产增值4倍以上。“当然,我们的首要目标是做强”。
政策的即将松动更加凸现出金矿的价值。种种迹象表明,投资传媒产业近期将有重大政策上的突破。业界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对于内资进入传媒业,开放范围较大。外资进入媒体的限制仍然会较多,图书和期刊市场将可能成为最早放开的领域。
在外方不要求控股的情况下,专业技术类报刊与国外资本合作,已经不存在政策壁垒,中国IT纸介媒体已经以IDG投资《计算机世界》为代表,率先进行了市场化运作。据分析,继IT媒体之后,财经、体育、妇女、儿童等专业媒体也会随之逐步开放。财经媒体由于市场前景比较好,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外资金追逐的对象,并成为继IT专业媒体后新一轮媒体投资的热点。
不过喻国明也表示,目前确实有些上市公司投资比较盲目,对传媒产业并不了解,或了解不多,就匆忙杀了进来。他认为,这种盲目实际上形成了部分泡沫。
(小标题)新媒体的投资风险
即使真是金矿,但充满热情地投入进来,能否淘金成功,则又是另一回事。
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专家都表示,传媒业是个特殊的行业,如果没有对其深刻的了解,控制其中的风险因素,盲目投入进来的结果只会增加泡沫成份。王冉就表示:“首先必须明确,传媒不是一个谁都有能力涉足的行业,它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和人才积累。”
喻国明认为,开掘传媒业这个“金矿”,主要有两大风险:政策风险和经营风险。
媒体研究人士爱用“同居现象”,来形容媒介与资本的关系。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民间资本进入传媒市场得到了官方的默认,但从政策层面上,对于媒介与资本的结合并无明确政策。既然这种关系的合法性随时可能遭到质疑,“同居”便成为的最好解释。
1998年,《中国经营报》就发生了产权纠纷。有关部门对该事件的复函中,称目前没有个人或集体出资创办或者拥有刊物的规定。若有个人或集体自筹启动资金的,不能认定为对报刊的投资,应该按照债权债务关系处理。由此,当初以个人资金投入的王彦被解除社长职务,并拿着累计投资的本息共计几千元钱黯然离开。
随着政策的松动,这种“同居”将变得合法化。但是有关人士指出,在政策层面,我国一直将传媒视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负有引导舆论的任务。这也算得上政策的底线,如果偏离这一游戏规则,仍然将冒比较大的政策风险。
近期,四川两家报纸《蜀报》和《商务早报》被予以停刊。此前,托普集团曾提出过构建报业集团的设想,这两家存在多年的报纸便被纳入到旗下。虽然停刊原因有多种解释,但托普显然遭遇了政策风险。
和政策层面的徐徐放开相比,投资本身的经营风险始终存在。侯琰霖博士认为,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媒体运作有其独特的规律,需要专业素质和市场理念。成都商报被认为是按市场化运作的成功媒体,该报社长何华章表示,如果要投资传媒,一定要考虑清楚投资媒体的哪些部分,另外还要考察投资媒体的经营团队。
从资金门槛上,喻国明提出忠告,要对进入资金门槛进行充分调查和估计。“传媒的投资门槛还是比较高,不能指望短期内就收回投资。要有长期投资心态,不要有短期投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