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381 次) 时间:2000-06-18 15:00:28 来源:Fishman (fishman) 原创-IT
中国网络怪圈
日期:2000年6月18日
算是接触互联网五年有余,目睹了网络中国的风风雨雨。从开始的慢如蜗牛,
望梅止渴地想象着信息高速公路的满足,到现在有了诸多改善的网络环境。看着
一个个高明的、不高明的人物在互联网的舞台上粉墨登场之后又消失在茫茫的人
海中,不禁感概万千。对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困惑,看来只能用“中国特色”几
个字来解释了。
一、喊着口号前进
互联网可算是IT行业中概念最多的领域。ISP, ICP, IDP, C2C, B2C, B2B,
C2B2C,B2C2B,ASP…新概念不停的涌现,伴随着Nasdaq的指针,每个概念无一例
外地红火了一段时间就没落了。一个创业者,辛辛苦苦地写了商业计划书,改了
又改。跟“疯头”们谈判,磨破嘴皮,才弄到了一丁点种子基金。经过了几个月
的筹备,网站顺利开通。可是刚刚过上CEO的瘾没多久,就发现自己的商业模式落
伍了,“疯头”们也不感兴趣了,找不到第二笔钱,便开始为生计发愁。感觉上
象一支轰轰烈烈的游行队伍,不停地喊着伟大的口号前进,不停地有人加入,也
不停地有人掉队。
二、处处都是一窝蜂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由于残酷的生存竞争,养成了中国人的特点:做
事情喜欢一拥而上。“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ICP时代,每天
蹦出几个入门网站。据说如果几个月不见几个朋友的踪影,准可以在某些.COM公
司抓获他们。在电子商务时代,如果听说谁获得了“疯头”的种子基金,没准就
是在网上摆几筒饼干、几根牙膏什么的做起了B2C网上销售。自从byair.com获得
新世界基建5600万美元的投资之后,每天都听到有人嚷嚷说要搞WAP。不禁让我
开始怀疑,就算中国的市场容量真的有那么大,你做我做他也做,什么市场都做
烂掉了。
当网站到了一窝蜂遍地都是的时候,当卖菜的阿姨都在讨论做菜摊.COM的
CEO的时候,估计迟早有人疯掉。Listed on Nasdaq,成功者只有那么几个。剩下
的呢?被兼并或者散伙。到了互联网象当年房地产那么惨痛的时候,是否所有人
都能微笑面对?
三、创业者做黄粱梦
由于这两年互联网发展飞快,有很多年轻人甚至很多学生也加入到创业者的
行业中。他们义无返顾地放弃多年努力的职位,垂手可得的学位,冒着很大的风
险建立起了一家家网络企业。
看着那一付付踌躇满志的面孔和掷地有声的创业宣言,不禁暗暗为他们捏一
把汗。时下常听到很多稚气的声音在说:“写一份商业计划书,搞个网站,融资,
上市”。至少,在精神上他们已经把自己假想成百万富翁了。我曾经到一个网站
去谈软件项目,那个口齿不清的CEO说他们公司很快就要在Nasdaq上市了,满头大
汗地表现出钱多到不知如何是好的焦急。听了不免直摇头。
犀利的记者喜欢问互联网企业什么时候可以盈利,得到的无疑是语录式地答
案:“上市,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如果放弃广告和扩张,我们马上
就可以盈利!”
四、从业者趾高气扬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从业互联网的人有了高人一等的感觉。“知识经济”,
“眼球经济”,“新经济”,“国际模式”等光环不知觉地戴到了他们的头上,
再加上Nasdaq的股市波动牵拽着全球无数人的心跳,美国硅谷缔造着许多年轻富
豪梦想成真的传奇。互联网的从业者们雄赳赳地挺着胸膛,走在路上看到人们熙
熙攘攘,劳劳碌碌地奔波着,不禁嗤之以鼻,一句“传统经济”把他们统统打入
地狱。完全忘了自己身上还背着“烧钱”,“亏损”和“盲目圈地”的黑锅。
做人,还是踏实点好。我比较欣赏一个企业家的话:“什么是新经济,赚钱
就是新经济!”
五、结语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天知道以后在街边说自己从事互联网工作,
会不会给人扔块砖头,遭一顿揍什么的,嘿嘿。
中国网络怪圈 - ac - 2000-07-15 20:40:37
文章水平就这个档次还开专栏,算乐吧你。
Re:中国网络怪圈 - dda - 2000-08-03 14:52:46
最后的几句,倒令我想起要考虑生存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