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27 次) 时间:2001-05-23 12:43:33 来源:笨笨熊 (笨笨熊) 原创-IT
chinabyte的蜕变
进入5月,相继收到chinabyte(下面简称为CB)许多员工离开的消息,其所在的办公地点-嘉里中心8层也足足空出了一大半,“人去楼空”想起来不免有种酸酸的苦楚,由此CB叱咤中国互联网近5年的征程跑到了尽头,CB品牌也将从此灰飞湮灭,不复存在。
一位DoNews的网友戏言“CB除了一个原来天极派过来卧底的外,只有寥寥10余人搬进现在天极的紫金大厦”,大部分在拿到一笔补偿金后都选择了离开,象QQ里中展说的那样“大家都是自愿的”!
笔者本人同CB也算是颇有渊源,在专栏天地早期发表过几篇文章,虽然后来对他们那里的规矩总是有种愤愤的感觉,但终究是在专栏列表里呆过一段日子,何况那里的文章还是蛮不错的,因此总少不了每天光顾。至于网络学院就更不用说了 ,写了半年的稿子,说一点感情没有那才是瞎掰,俺这局外人尚且如此,要他们一下子承受CB不在的事实也够难为的了!
作为国内资格最老的IT专业网站,CB是由澳大利亚新闻集团和人民日报共同投资建立的。发展到现在,无论是业界新闻,还是产业评论在圈内都有着不错的口碑,甚至当初有人言称“CB是为数不多敢说真话的主儿了”,再者长期以来坚持文章的原创性为它积累了不错的人才资源,单是专栏天地里类似“阿奇营销”的栏目就足以为人称道。
那么合并以后,抛开什么,又能“挽留”下什么锁定了CB蜕变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化蛹为蝶”还是“戕死腹中”,我们拭目以待。
[蜕变的前奏]
据天极网的当家人李志高透露“CB与天极开始接触始于2000年6月份,当时主要是双方投资人新闻集团和IDG在背后的撮合”,直到后来在谈判桌上才敲定了合并计划。
仔细想想,合并前CB的表现确也暴露了不少的信号,而这些似乎也埋藏了天极在并购中主动的潜意识。
其一:关闭“天天娱乐”站,李映红的任务变了
2000年是CB扩张势头最强的一年,5月新闻集团专门带来了新的CFO李映红,李为典型的高层财务管理人员,深谙国际资本运作,媒体经营之道。在此之前CB已经同蓝色快车,美商艾克合作推出了其电子商务平台,而这时也是国内另家IT电子商务网站硅谷动力发迹之时,CB进军电子商务,大搞含金量较高的“增殖信息服务”显然是想在多个层面上延伸以期占得更大的市场份额,9月又相继同南华早报SCMP旗下的电脑杂志PCHOME.com.hk推出中文资讯香港CB版,与LYCOS中文共建IT频道,疯狂的扩展策略预示了李的到来应该是CB意遇上市的先兆。
然而资本市场的不济打碎了新闻集团扶持CB上市的美梦,而此时的默多克似乎对CB这个进入中国大陆的棋子没有了耐性。到了2001年2月份的时候,天天娱乐站JOYDAY COM的关闭标定了CB开始收缩业务的转折点,上市已经遥不可及了,而此时CFO李映红的任务也从原来的IPO变成了撮合两家联姻的红娘,一直到并购完成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自此CB已经默默的开始了转变!
其二:合作为合并准备
2月28日,天极和CB首页同时出现了标题为“CB与天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新闻信息,正式宣布双方将在内容互换,市场宣传,技术支持等多方面通力合作,以求达到强强联合的目的,从而渡过网络寒冬的难关,用李志高的话来说“至少大家可以相互取暖”,3月2日,两者分别在首页交换了LOGO链接。
CB与天极都是国内响当当的IT类网站,“历史”上也不少他们之间明争暗斗的记录,此时突然间由竞争变成合作,明眼人都清楚绝不仅表面这么简单,特别是前不久CNET并购了另外一家知名IT网站ZDNET,很难说他们没有受到其中的点拨。再者迫于Enet和Ccidnet的压力,两者的结合在大幅度削减开支的基础上能够建立起三足鼎立中最结实的一条腿。
至于“合作”的引子,除了给大家一个适应的过程外,更多的是内容,业务,团队上的预热和调整,一旦进入状态,合并是迟早的事!
其三:网际周刊,CB尝试什么
就在双方宣布合作不久,天极网还没有过大的举动,CB已经开始为上路做准备了,3月初CB网际周刊推出第一版,她的内容定位主要体现在ChinaByte新闻中心的优势和特色上,即行业性和前瞻性,是ChinaByte新闻中心一周来在线内容的精华版本,IT界第一个在线周刊版本就这样诞生了,除此,CB还拥有娱乐周刊(关闭天天娱乐后停刊),新闻周刊等2个在线网上周刊。
网际周刊的推出加深了CB向高端用户渗透的力度,更好的利用了丰富,权威的原创内容,迎合了大多专业用户的口味,不难看出CB在努力帮自己寻找在线媒体的影子。
[蜕变后CB的角色]
4月18日,意料之中CB和天极正式迈进了婚礼的殿堂,两家被认为曾经各执半壁江山的老牌IT网站终于走到了一起。
“目前国内网站并购中,很少有非常成功的,我们希望天极和CB的合并能够成为其中的一个”,李志高意味深长的告诉媒体,然而两者之间窘异的企业文化,管理方式不得不令人担忧。
如CB老总宫玉国在并购前说的那样,“大家关心的可能不是我们的合作,而是哪家业务会相对萎缩以及管理团队的人选”,直接一点就是并购后CB会以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出现并发展下去。在随后发布的管理高层名单中,我们看到的是除了CFO李映红外,CB方面可谓全线隐退,单是从这份名单上也不难看出天极是实实在在的主角儿。
其实在这里讨论到底是谁并购了谁本来就没有什么意义,重要的是合并后他们各自扮演的角色,既然我们这里谈的是CB,就以她为中心阐述一下:
其一:新天极的跨媒体策略
记得前不久新浪的金宝启在就任天极COO时就大谈了跨媒体战略,如今金公已经飘忽间去了掌门网,跨媒体概念却给天极的发展画下了个不折不扣的问号!而合并后新天极的任务就是把这个问号改成一个句号或者一个叹号。
几天前,在国内一次网络广告的抽查报告中,天极网作为唯一一家IT垂直网站名列第十,能够取得这个不错的位次相信背后的电脑报集团功不可末,那么回头看看新天极的媒体关系:IDG旗下的媒体投资群,电脑报集团,新闻集团的影视资源,人民日报。无疑CB的加入使原本不弱的“跨媒体整合营销”策略变的趋于完美。
其二:CB的优势
CB的加入除了媒体资源的“增厚”,运营成本的降低外,真正的卖点还远不仅此。
我们都知道CB和天极是两个面向不同用户的IT服务门户,根据互联网调研机构NetValue的研究数据,两者吸引的用户差距极大,从网民年龄上,天极明显小于CB(天极为30.5,CB为33.2),在过去一个月的流量分析中,之间重叠造访用户仅为10.3%,由此看他们的互补性在众多的并购网站中是相当突出的。
相比之下,CB用户的利用价值明显高于天极网,基于高收入,高科技,高消费的“三高用户”,实施“IT增殖信息服务”的效果要明朗的多,继而向收费服务的转化也变的豁然开朗了。
其三:CB的理想面具
这几天登录CB首页,你会发现在原来的5秒问答里有这样的调查内容,“如果chinabyte出版纸媒体,您愿意订阅吗?您希望chinabyte纸媒体采用何种形式?(周刊,月刊,半月刊),您的居住所在地?”,点击提交你能看到当前的调查结果是:愿意订阅者64%;周刊61%;北京,上海,广州以外62%。
无庸置疑,CB在思考着将现在的资源(内容和用户)转到另一种更实际的载体上-传统的纸媒体。一旦成功,CB将成为国内首家由网上媒体过渡到传统媒体的经营网站,而这种逆向的方式也是非明日报等纯网上杂志所能比拟的,早期网上积累的大量用户也会一下子从泡沫变成金山,这就是CB苦心孤诣经营数年的价值所在。
如果你再注意一下,还会发现CB首页很多频道内容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更新了,包括网络学院,人才驿站等等,而比较活跃的仍然是CB的主打产品-新闻和专栏。不难看出他们在酝酿着一次内容上的大手术,而最终留下的也就是用户需要的。终有一天,当我们敲入chinabyte时看到的是类似CPCW的东西,然而必须面对的是网站和纸媒体有着不同的经营方式,再者合并后人才的流失给CB造成了不小的伤害,在线媒体的路并不好走!
新天极,CB承担的角色或者是电脑报的另一半,理想的面具下,能否有张漂亮的脸?
笨笨熊 2001/5/21 QQ:2939225 首发:e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