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48 次) 时间:2001-05-22 12:52:48 来源:王宏亮 (乐天) 原创-IT
中国经济再一次到了最危险的时刻:WTO兵临城下,即将并且已经在叩响中国的大门,但与此同时,处于体制转轨和产业升级节骨眼上的中国却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尽管随着企业规模的增长、市场分工以及竞争的日益复杂化,我们周围已涌现了不少以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特征的现代企业,但无论是市场规模、综合竞争力还是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程度,它们都无法与即将蜂拥而入的海外产业巨头相提并论。
最突出的一点是,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一个像样的职业经理人要素市场,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经理人也基本缺位,属于最稀缺的资源之一。例如,从外部环境上来说,就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经理人操作平台和机制,于是职业经理人几乎无法合理流动。
就像新浪网CEO王志东说的,“职业经理人的出现需要市场,就是说你必须开放市场以后,才能在市场里面磨炼出这样一种人才来,就像真正的将军只能在战场上产生一样。眼下有很好的组织、管理、策划、直到战略布局能力的复合式管理人才真的很少。我们经常感慨,地球上会不会有这种人?这种人可能还没出现呢。这种人才并不是简单从外面引进就可以了,毕竟引进的只是人家的品种,在中国这种特殊的环境下未必就能够生存。”
易凯网络资本有限公司CEO王冉的观点与此稍有不同。他说目前并不是没有职业经理人的市场,而是人才储备不够。 “公司是不是能够很好地运营,不仅仅取决于你有多少人才,同时也取决于你是不是有合理的机制,把这些人才很好地组织起来,使协同效应最大化。”他说。
事实上,目前多数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只能称之为准职业经理人。以国企为例,由于真正意义上的两权分离机制没有建立,经理人大多还谈不上自主经营权,因此经理“不理”和董事“不懂”的现象可以说司空见惯;以民营企业为例,由于所用管理模式基本上是粗放的家族式管理,多数民营企业一直难以完成传统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向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繁重任务;至于为数达2000多万家的乡镇企业,就更没有职业经理人的一席之地了。情形稍微好一些的要算是新兴IT企业,作为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者和修正者,目前已有相当一批职业经理人在IT企业中担纲重任,成为该类企业延续经营并进而扩张的中枢神经系统。但即使在IT产业里,职业经理人也仍是最稀缺的资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