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网络公司的生与死,及我的反思 - 点评 - 纪国世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80 次) 时间:2000-06-17 17:30:19 来源:纪国世 (中展) 原创-IT

前言:

纳斯达克股市动荡不断,网络股大幅下跌股民信心跌至停板;
国际风险投资萎缩,网络企业第二桶金打不上来生存困难;
网络企业面临大规模倒闭潮,网络企业横尸遍野一片狼藉;
中国电子商务大环境残酷,举步维艰想成规模十年没戏;
这一串串让方兴东,姜奇平等网络经济太阳化的鼓吹者所不愿看到的字眼终于演
绎成现实了。

倒闭潮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前天,广东一大型经营电子商务的网站成为目前所知的第一个纳斯达克股市震荡所带来的网络公司倒闭潮中吃螃蟹的人,痛苦地面临着他创办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裁员收缩,由鼎盛时期的一百多人裁至不到二十人,写字楼也由近千平米收缩至不足一百平米。外设的几个分公司全都撤回来了。被裁的员工中许多都是刚进公司没满试用期的(一直以来该网站为满足不断扩张的人员需求每周都会在人才大市场设台招聘)。公司内一片慌乱流言四起,员工们都在猜测下一次裁员会轮到谁,红旗还能打多久,管理团队们也失去了往日的神彩风扬变得神情黯淡,呆在办公室里而不像从前经常在办公区走动。据内部消息如果两个月内没有第二笔风险资金进入,这个网站有可能倒闭
在该网站任职网页设计师,从传统行业投向新兴产业不足一月的张小姐一脸不理解的对笔者说:网络公司不是一直都在扩充吗,怎么会比传统行业裁人还厉害?报上说网络公司不是前途无量红火着嘛,怎么说要倒马上就倒呢?难道网络经济真是泡沫,刚来就赶上裁员我真是不走运。我看着这位在平时网络公司以高薪争抢的人才,心里有些酸。这不是你的不走运,是这间网站的不走运,是中国网络业的不走运。

网络公司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一 创业喽
这间网站是一个年青的海归纳先生(为了不被人告,我们暂称他为纳先生)于电子商务尝个鲜(方兴东语)的99年创办的,纳先生的创业思路和同期创办的网站一样,很简单完全按照网络公司成长八股建平台,拿风投,(圈钱),做第一(圈地),争上市而来的。当时建站的本意是要做B2C,因为那时B2C炒得最火?罄纯吹椒缦虮淞耍珺2B吃香了风投愿意在这上面投钱,就马上转型做B2B(从这可以看出网络从业者无原则迎合风投,无独立方向感的一面)。由于中国少美国式的车库,无奈只得在一间民房内几台电脑几个人,展开了他的创业历程。
99年9月份平台的雏型出街了,这个平台当时算是一个概念较为前卫,技术较为先进的电子商务平台,他的定位是建成一个大型网上商务社区,将买卖双方集合其中让他们自由交易。他把这个平台定义为最完整的电子商务模式(虽说这个平台完全是美国某电子商务网站的子孙版,定义上也受到同行的争议),意义是解决了中国企业目前信息不畅的问题,和许多网站一样这个平台目前没有显现出利润点在哪(他完全是免费的),不过这没什么的全中国的网络公司都如此他更应如此无可非议,况且风投们理解他,知道他是赚取未来的钱。不急着让他马上赚钱。
网站甫一现世即受到许多风投的追捧,但他过高的估价了自已所以许多风投没有谈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有些慌了,随着又几笔风投谈判陷入僵局他着急了,这时恰好有一个据说是美国加里福尼亚的农民(农场主)听说中国的网络业火爆投一笔钱进去不到半年本就回来了,就卖了一大批牛拿着钱过来了,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信仰网络经济、圈钱上市获利”他们走到了一起。后来报上登这个网站拿了一千万美金的风投,但外界猜测绝没有这么多。
二 人多喽
生存环境好了,发展空间大了,增长速度快了,总之形势一片大好。那时公司内所有人的口头禅基本上是网络发展迅猛,公司发展飞速什么什么的,几个分公司也陆续地筹备设立了,公司内的结构复杂了,设置的部门多起来了;公司每天都在招人;每天都在向分公司外派人员;每天都在培训新人;每天都有人出差;每天都有风险投资商和兄弟网站,媒体来考察参观报道;每个月都有活动;这有点像当年的爱多,同样惊人的混乱,惊人的发展规模。
IT界有个说法,混乱产生效率,规范制约速度,这为网络公司们的混乱状态做了极好的开脱与另解。经常会听到网络狂人高声向世界宣布:混乱万岁,速度万岁。
三 烧钱喽
有了钱,一千万美金。纳先生膨胀了。有一次机缘我和纳先生同台吃饭,他极为踌磋满志,为我们讲解他所规划的网络王国:“六月份我手里的运作资金能达到一个亿,年底我就能上市。到时什么阿里巴巴,美商网之类的网站都不够我玩,我要做中国最大最全面最有价值的电子商务网。”记得我当时那份小学生虔诚崇拜的心情,现在回想起来极为可笑
有了钱,一千万美金。纳先生在当地最豪华的写字楼中租了近千平米作为总部(人是衣裳马是鞍),招兵买马并计划筹备他的八大军区(在中国的八个区域中心城市设立分公司),我曾去过他的私人办公室,里面足有一百五十平米,漂亮的大写字台大班椅,设备豪华的洗手间,并有一个专职秘书很漂亮的MM讲的一口纯正牛津味的英语。
有了钱,一千万美金。纳先生开始不把钱当钱了,按照流行的说法是烧钱。于是开始大量赞助大量广告宣传大量活动大量在媒体露脸,经过烧钱的催生大量广告费的堆积公司出名了他也出名了,一不留神成了所谓的数字英雄,他四处传道宣讲他的电子商务观及他创办平台的电子商务模式。
下面是一间专门服务于IT业的广告公司为他制定的2000年季度媒体广告购买计划(这套他没执行,原由是整合影响力不够,执行的那套更厉害)。
1, IT媒体硬性广告:952720元
2, 传统媒体硬性广告:1066595元
3, 杂志媒体硬性广告:323860元
4, 传统媒体软性文章(专栏):150000元
5, 传统媒体新闻报道:50000元
6, IT媒体软性文章:90000元
7, IT媒体软性文章:70000元
8, 户外广告牌:1798600
9, 地铁广告:460700元
以上费用合计差不多快五百万元,而且只是媒体购买不算其他形式的广告宣传。不能不算厉害。中国的网络业就是这样,中国的外部环境就是这样,你不烧钱别人认为你没钱,认为你没有实力。烧钱已经成了网络经营者扩大网站知名度,拿取更多风投,争取上市的通行证。只有烧钱才能拿回更多的钱。才能实现注意力经济。只有这样才会把心中的蛋糕做大,才能完成既定的目标:上市。才能圆互联网的发财致富梦,做互联网英雄。
无奈的怪圈,可笑的怪圈,我们就这样被怪圈征服。

网络公司就是这样衰落的

一 上市=零
整个人生就是一幕信仰之剧,没有信仰生命就顿时毁灭了。一直信仰上市经济的纳先生,发现去纳斯达克的路不好走了门槛多了,连新浪,搜狐、网易们这些网络大腕都举步维艰困难重重,好不容易上市还落个残胜的名声(新浪),又碰上纳斯达克的股市震荡。虽说还有几百家网站排着上市但能上去的不知能有几个,顿时信仰破灭了,脆弱的心灵受到了无情的残害,生命从此毁灭。
二 钱没了
其实目前的中国网络业毫无胜利而言,挺住意味一切。
上不了市,钱烧的差不多了。加州的农民(风险投资商)一看上市难;想找个树再摇个风投下来接力,发现风投们死死抱在树上不下来,况且自已也再没有力气去摇树了;想说服纳先生将网站卖掉早点套现,一打听行情全是卖家没买家。钱途不明确,这个可爱的加州农民在一个清早独自一人坐上回美国的飞机一去不复返了,临走时说了句,我真的是疯了头啊。
疯投走了,上市不能,第二桶金上不来。这对于需要长期资本支撑的纳先生的网站来讲路已经到头了。虽说他相信自已的平台是有潜力的,是领先时代的,在将来是能获利甚丰的,但他已没有能力没有钱去等到那一天了。
前天听到消息我去看望他,他的办公室换成了一个小房间,漂亮的秘书不见了,也没有洗手间了,他不停地抽着烟表情很落寞,看见我他挺起了腰板恢复了从前的神态,虽然有些疲备,他又在说着他从前的规划只是这次底气不是很足:只要我挺过三个月,就会来到网络界的春天到时我就有钱了,就又可以重整旗鼓。看着他,我知道他还不相信这一切就这样来临,他还在想着过去的奇迹还会在他身上发生。但我知道这一切已经来临,过去的事不会发生。

倒闭潮下的反思

这间网站的成功与失败可以说纳先生起到了同样关键的作用,是他将网站带向远方带向辉煌,是他将网站带向沼泽带向终结。一人兴衰邦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已不是一个两个,可以说极为普遍。我们抛开客观因素及所谓的民族劣根性来探究个中深层原因。
一 近视的目标
这个网站的衰落最大的原因就是目标的近视,他的始创并没有明确的方向感,向远的目标。他的创办完全是当时网络业一夜暴富氛围下催生出的怪胎。他所有气力并没有用在如何完善平台,扎实地为客户创造价值,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而是用在了如何投风投所好,怎样炒作,怎样能够尽早上市兑现。于是茫目的烧钱造势炒作,来扩大知名度影响力。而忘却了一个企业最基本的东西。
就这件事我曾问过纳先生,他说我们现在一切为了上市,上市就是胜利,所有的不完善只要不危及生命留待上市后再说。听了他的回答我无言。
二 缺钙的管理
不成熟的环境,不成熟的游戏规则,不成熟的从业者,不成熟的管理,不成熟的····,所有这一切的不成熟汇集起来制约了我们的发展,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开始创业时纳先生的网站只有几个人,完全是家庭作坊式的管理。这个时候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况且大家都觉得是在做一件伟大的事,在这个阶段里管理上基本是相安无事的。随着第一笔风投的进入,公司扩大了人多了部门多了,问题来了原有的管理跟不上了,企业提升了但管理上没有提升,纳先生的思维与观念没有更新与提升,还在用管作坊的方法管工厂,老婆做财务弟弟做副总,请来的人根本插不上手也不愿插手,公司的事开始扯皮了,每件事必须纳先生的推动才能完成。看到管理上的混乱纳先生有些坐不住了,但他并没有从问题的本原着手而是热衷于建立这制度,那制度的。而这些制度与企业的发展与运作往往是不对路的,不仅没有成为发展的动力反而成为发展的阻力,严重地束缚了员工的创造力。最终结果是这些制度执行不了成为笑柄。
三 模糊的商业模式
第一代做电子商务的网络人(很抱歉由于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我把2000年前做电子商务的网络人统称为第一代),基本上是没有在传统行业工作经历,没有商业底蕴的技术型人才。他们思考的方向往往受技术的发展所影响。完全没有站在商务的角度看问题,由于没有在传统行业工作过,他们开发的平台许多是不符合传统行业人士习惯的,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技术上领先,商业上落后。很不巧纳先生的网站也如此,纳先生在创业前是没有从商经历的,一直做技术,他一直都认为人是聪明的,都是懂技术的。其实他没有考虑到中国的企业家们大部分是不懂电脑的,大部分是不懂技术的,拿这样一个平台给他们用岂不是难为他们了,况且他设计的流程根本不符合商业人士的习惯。而且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客户在网站上还不能够直接获利
受了杨致远免费主义的影响过深,纳先生的网站所有服务都是免费的,所以经常有人问纳先生全都免费你靠什么赚钱,纳先生照例是沉默半响继而答之我是赚未来的钱,为电子商务制造标准,到时我就是电子商务中的微软,光卖标准我就够了。能不能制造标准我不知道,但我只是相信企业最大的目标就是利润,如果没有利润一切都是空的。而且这有个前提就是有能力支撑到你获利,如果没有那说什么都是白费。
四我的理解
技术是可以超越的,模式是可以模仿的,怎样能够做到独一无二不可替代,为客户最大化地创造价值提高企业持久核心竞争力纳先生没有想过。我认为一个合格的企业经营者必须要有很强的务实精神;很强的判断拍板能力;很强的亲和能务;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强的沟通能力,能够使员工的创造力得到痛快淋漓的发挥,使公司上下能够无阻力的沟通。一个企业要想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拥有持久的竞争力,必须做到几点,1、全方位高品质的周到服务;2、全方位高强度的成本控制;3、全方位高成效的公关运作;4、全方位高细分化的市场策略;5、全方位高效率的责任体制。

后记
互联网的倒闭潮终于由纸上变为现实了,我没有兔死狐悲反而有一丝庆幸,经历太多浮躁的网络业是需要这么一次倒闭潮来促进进化了,以使优胜劣汰进行第一次业界大洗牌,来重新调整划分竞争格局。补充新鲜血液,让业界变得平实些不再那么浮躁。
杨元庆曾说过,“随着一批互联网公司被整合兼并以及倒闭,网络业发展将趋于成熟,我们认为消失的网站不是前景不好,而是由于资金力度不够,最后市场上可能只有少数几家网站,这些网站应该是有雄厚的资金基础和技术支持。”我对他的话有些不太认同,我想市场上存合的应该是是真正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真正具有企业竞争力,真正具有生命力的网站。

一个网络公司的生与死,及我的反思%20 - yestock - 2000-06-18 12:00:20

大股东面临破产 赢时通高层换马   近日,传媒盛传,一度被誉为“澳洲比尔·盖茨”的华裔企业家汪人泽一手创建的电脑事业王国艾奇(Edge)集团正面临破产的命运。汪面临的财务危机极有可能牵连其在大陆参股的赢时通证券网站的业务拓展。   来自澳洲金融评论报的数字称,汪人泽目前背负着约2500万美元的债务,其中包括欠微软公司的1060万美元。1999年7月至今年3月,艾奇集团的营业额仅为3100万美元,另外它与澳洲第二大网络公司OzMail合并的计划又遭落空。在找不到新事业伙伴伸手援助的情况下,集团面临着破产的命运。   1999年下半年,汪人泽开始涉足大陆互联网业,投资参股国内著名的证券财经类网站——赢时通(yestock.com)并担任董事长一职。   日前记者向赢时通求证此事时,得知赢时通的董事长已经在上周作了更换,新任董事长刘波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电话采访。刘波认为,有关汪人泽的报道与事实真相有所出入,发生财务危机的事实上只是汪人泽的艾奇集团下辖的电脑制造公司,而且,公司会否破产应该由法庭裁定,而非媒介评论。   谈及对赢时通的影响,刘波称,汪人泽只是赢时通的20个股东之一,一个股东个人面临的财务危机不会影响赢时通的整体运营。但刘也承认,这次换股东是出于对未来上市的考虑,以避免在上市进程中因汪而使赢时通的声誉受到负面影响。   赢时通总经理朱在国则以不清楚汪人泽在澳洲的业务状况为由拒绝透露汪的更详细情况,但他坚称汪的财务危机无论如何也不会对赢时通产生任何不良影响。   赢时通早先公开的材料说,汪人泽是其第一大股东,也是澳大利亚第三大ISP公司EISA公司的老板,汪非常看好中国证券电子商务的前景,并曾经放言,对赢时通的资金不会限制,赢时通需要多少,他就投多少,赔上一两年没有关系,关键是要先行抢占这一领域,以保证在未来能够胜出。   分析人士认为,在第一大股东的财务发生危机的情况下,赢时通不可能不受到影响,何况在融资关乎生存的互联网业内,即便是承诺了的资金,最终也不一定能全部到位。而且据其北京分公司人员称,赢时通一些分公司的员工已经有离职意向,开始寻找下家公司。   据知情人士介绍,汪人泽祖籍北京,很小的时候就随其父母移民澳洲,汪的电脑销售事业一度遍及10个国家,年营收高达6.3亿美元,是澳洲最大的个人电脑销售厂商之一。   另悉,汪人泽在指派悉尼市的阿姆斯壮威利公司为负责处理集团财务问题的新管理人后,自己已黯然离开了澳洲。

Re:一个网络公司的生与死,及我的反思%20 - pai - 2000-06-18 12:03:44

哦,是这个公司,烧钱很厉害的,广告到处有,想不到。

Re:一个网络公司的生与死,及我的反思%20 - - 2000-06-19 16:49:06

ghjdjdghnfb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