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50 次) 时间:2001-05-21 17:07:17 来源:兰健 (河马兰兰) 转载
四川省信息产业“十五”计划
纲 要
四川省信息产业厅
2001年1月
目 录
一、前言 3
二、四川省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4
(一)发展现状 4
1、通信与信息服务业 4
2、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 5
3、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 6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7
1、通信与信息服务业 7
2、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 8
3、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 9
三、搣十五”计划 10
(一)发展环境分析 10
1、外部环境 10
2、发展优势及潜力 12
3、市场需求分析 14
4、技术发展趋势概述 17
(二)发展思路 19
(三)发展目标 19
1、奋斗方向 19
2、“十五”期奋斗目标 19
3、主要指标 20
(四)主要任务——“611攠工程 22
1、建成西部软件产业化研发、生产基地 22
2、建成西部光通信产品研发、生产基地 22
3、建成西部集成电路设计、生产基地 23
4、建成国家级信息安全产品产业化基地 23
5、建成西部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基地 23
6、建成西部电子信息人才培养、教育基地 24
7、建成西部网络交换和信息服务中心 24
8、建成西部电子信息产品交易市场 25
(五)发展重点与导向 25
1、通信与信息服务业发展重点 25
2、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发展导向 29
3、软件业发展导向 31
4、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 31
(六)政策措施 32
1、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完善法制,加强监管 32
2、加大开放力度,积极参与国际大生产 34
3、投融资政策 35
4、财税优惠政策 36
5、人才政策 37
6、技术政策 38
7、产业发展政策 39
8、争取国家政策扶持 40
四、2015年远景目标展望 40
(一)战略目标 40
(二)发展前景 40
1、通信与信息服务业 40
2、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 41
一、前言
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先导产业和基础产业,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主要推动力,是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核心。
——信息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电子信息技术作为高科技的典型代表,对现代经济增长的贡献十分显著,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实现近期经济增长目标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两个方面。
——信息产业是推动我省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性产业。
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以其高度创新性、高度渗透性、高速倍增性和高度带动性的独有特点,正在成为我省经济结构调整的带动产业和我省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当前,我省经济已进入持续增长时期,对原材料、能源、资本、技术及信息等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需求急剧增长。要实现我省经济“追赶型、跨越式”的发展战略,就必须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把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利用信息技术和装备改造传统产业,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业化的水准,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努力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正是由于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对于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省委、省政府决定把信息产业作为“一号工程”来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已成为全川人民的共同愿望。
本规划是对我省信息产业今后5—10年发展的总体部署,是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的规划,规划指标总体上是预测性和指导性的。
本文所称信息产业包括通信与信息服务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含硬件、软件业)以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
二、四川省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现状
1、通信与信息服务业
(1)业务收入较高
据行业统计,1999年四川通信与信息服务业完成业务收入104.35亿元,预计2000年业务收入完成127.31亿元。据省统计局统计,1999年四川通信与信息服务业完成增加值57亿元,占GDP的1.54%;预计2000年完成增加值65亿元,占GDP的1.63%。四川通信与信息服务业收入在西部地区居第1位。
(2)通信网络和用户规模较大
四川省信息通信网络经过前期“搭骨架、通筋络”的建设及完善,已建成一个规模较大,技术层次较高,业务种类较齐全,运行较稳定的现代化通信网络。建成了以光纤为主,微波及卫星为辅的大容量、高速率、四通八达、覆盖城乡的信息传输网络。四川已成为西南信息交换和通信枢纽。
截至1999年底,四川省光缆长度达到7.7万公里,预计2000年将达到9.5万公里,骨干网传输速率不断增大,已达到2.5Gb/s;同时,数字微波干线网也日臻完善,1999年微波线路总长已达1809公里,预计2000年将达2360公里,相继建立了17个卫星地球站。一个覆盖全省、通达全国及世界各国的传输网已经形成。
1999年,四川电话用户总数达560.26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383.2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77万户),预计2000年电话用户总数将达896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56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30万户)。1999年四川电话普及率达6.70%(其中:固定电话普及率4.58%;移动电话普及率2.12%),预计2000年四川电话普及率达10.65%(其中:固定电话普及率6.73%;移动电话普及率3.92%)。
四川Internet业务发展情况良好,国内注册域名已达1515个。1999年四川上网用户达20万户,预计2000年将达70万户。四川已成为西南最大的互联网交换中心,全省已实现通过任何一部电话均可直接上网,预计2000年Internet出口带宽将达2.5Gbit/s。在扩宽主干的同时,ADSL、ISDN、DDN等技术解决了用户宽带接入的“瓶颈”问题,使用户可“一路畅通,尽情遨游”。
国内各大知名网络公司纷纷登陆成都设网建站,省内较著名的ICP、ISP已达60余家,“天府热线”等已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站点。
全省邮政局所达5486处;邮政储蓄网点达2674处;邮政生产用房达114万平方米。全省拥有全自动信函分拣机3台,包裹分拣机9台,商函制作系统9套,各类邮政汽车2377辆;各类邮路总数为2144条,单程总长度达20多万公里。
省内邮政综合计算机骨干网将初步建成,部分应用子系统已覆盖全部地市(州)。全省已建成414个电子化支局,基本上覆盖到所有地市(州)县;邮政储蓄计算机系统基本实现全省(除成都以外)各地市(州)联网;报刊收订系统已实现全省联网;全省客户服务中心正在拟建之中。
广播电视网络发展迅猛,目前已发展成为天上一颗星,地面一片网,并已深入千家万户。1999年,已拥有电视发射台4360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88.9%,有线电视用户463万户,线路传输长度8.15万公里。
2、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
据行业统计,1999年底纳入我省电子行业统计范围的企事业单位126家(其中工业企业9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337亿元,销售收入182亿元,实现利润1.66亿元。据省统计局统计,1999年四川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56亿元,占GDP的1.5%;预计2000年增加值完成60亿元,占GDP的1.5%。
1999年产值超亿元企业20家,工业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企业26家,工业利税超1000万元的企业13家,亏损额1000万元以上企业10家。
我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经济总量在全国同行中比较靠前,1999年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排第8位,销售收入和利税排第9位。
以彩电为代表的家电制造业已成为行业经济支柱乃至全省工业利润的支柱,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等各项指标均超过全行业的80%。
四川省拥有信息产业部电子9、10、29、30研究所、邮电5所。有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还有川大、西南交大、中科院计算所、光电所、总参57所、九院、航空624所、兵器自动化所等一大批科研单位,信息技术科研教育实力较强。
3、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
(1)各行业信息化步伐正在加快,信息服务业务日益丰富
目前,四川各行业信息化步伐正在加快,四川省各级政府机关正在逐步推进“政府上网”,2000年底所有市州和部分县级政府已实现“政府上网”。
省内财政、税务、电力、石油等各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及科研机构也逐渐意识到信息及信息化的重要性,纷纷建设自己的局域网及内联网,更有众多单位在Internet上建立了自己的主页或利用互联网进行广告、宣传等活动。
(2)人民信息意识逐步增强
随着技术进步和网络建设,信息服务种类日益丰富,促进人民信息意识逐步增强。近期我省上网用户增长迅速,信息、信息网络、信息服务正逐步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社会经济信息化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及生活方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通信与信息服务业
(1)基础设施总体相对落后
四川是西部内陆的农业大省,经济相对落后,特别是部分农村地区地广人稀、自然环境恶劣,人们的信息化意识相对较低。经过多年的大力发展建设,我省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纵向对比成绩比较突出;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总体相对落后,造成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地区差异大,与国内发达地区横向比较,总体水平相对落后。
(2)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通信企业的产品就是提供通信信息服务。目前通信信息服务企业中部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市场观念淡薄,用户申告及各种纠纷时有发生。提高服务水平,增强通信企业的市场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是当前我省通信信息服务业的当务之急。
(3)服务市场缺乏有效监管
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尚未建立,同时缺乏对信息通信服务市场的有效监管,运营商为争夺市场而采取的措施容易诱发一定范围的恶性竞争,甚至出现影响通信的事件。结果往往是通信服务水平受到一定影响,网络资源也没能充分利用。
(4)信息资源的开发滞后于网络建设
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认识不足;信息资源开发和有偿使用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信息知识产权缺乏保障;信息资源开发管理体制不健全及基础工作薄弱等问题,造成目前相对于信息基础网络建设的快速发展,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明显滞后的局面。
(5)融资渠道狭窄,难以维持高速发展势头
通信信息服务业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涌现,网络技术不断升级更新,信息服务业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而目前我省信息服务企业往往面临融资渠道不畅的问题,难以适应高速发展。
(6)邮政经营严重亏损,扭亏任务十分艰巨
1999年四川邮政收支差总额为-4.3亿元,扭亏为盈,是四川邮政独立运营和今后发展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然而,一方面受经济水平、用邮水平以及市场经营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市场开拓和邮政收入增长面临困难;另一方面发展滞后的四川邮政正处于成长阶段,发展建设与扭亏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同时,邮政还承担着党政机关机要通信、义务兵免费通信和偏远地区通信的普遍服务,政策性亏损严重。
2、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
(1)缺乏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体制环境和运行机制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地处内陆的四川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在包括政府职能、社会服务、行业发展导向、市场运行机制、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资本运作方式、企业文化建设等内外环境因素方面都急需配套改革,与国际惯例接轨还需付出艰苦努力。
(2)所有制结构相对单一,优势企业和产品较少
从企业产值或资本结构看,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占绝对比重。这些企业为行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在运行机制、企业体制、技术创新等各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历史积累的矛盾也较多,国企改革的任务艰巨而繁重。而目前我省行业内的高科技民营制企业大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不大,与沿海省市多种所有制经济占有行业“半壁河山”的状况相比差距甚大。
1999年,四川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从总产值构成看,投资类、消费类、基础类分别占10.9%、79.6%、9.5%。以彩电为代表的消费类约占80%的比重,而《信息技术协议》(ITA)中所列的信息技术核心产品(如程控交换设备、集成电路、移动通信系统和网络系统、系统支撑软件等)则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缺乏新的增长点。
(3)技术创新水平低,产业升级基本依赖引进
技术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最重要的源泉,技术创新成为产业升级的支撑点。由于受到国有企业体制方面、科技体制方面、宏观环境方面以及风险投资机制方面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行业内技术创新水平低,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低,产业升级基本上都是依赖引进完成的。总体上说,行业技术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70~80年代,少数相当于90年代的水平,仍然处于“跟踪――引进――模仿”阶段,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水平和自主技术的创新水平是不高的。高技术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建立,科技成果很难实现产业化。
(4)投资水平低,利用外资水平低,出口贡献率低
经济增长依赖投资增长、消费需求及出口拉动等三大因素。从投资方面看,“九五”期间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按项目统计可完成86.89亿元,总体看投资力度不够,关键是形成有效资产的比率并不高;尤其是促进行业发展的新型投资体制尚未建立,相较于技术、资金密集的信息产业而言,还难以支持产业进一步发展。从利用外资水平看,初步统计近10年累计利用外资3亿美元,除个别企业外,整个行业总体说来利用外资规模不大,且投入高新技术领域的也不多,总体上无法与沿海省市相比较。从出口看,“九五”期间生产企业出口一直在每年几千万美元间,2000年预计可完成1亿美元,与行业经济总量相比出口贡献率很小。
3、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
(1)信息化水平较低,信息技术应用深度和广度不够
四川省是地处西部内陆的农业大省,经济相对落后(特别是部分农村地区地广人稀、自然环境恶劣),传统产业占很大比重,全民信息意识相对落后,社会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信息技术对拉动四川省国民经济增长和提高人民生产水平的作用和幅度还不够。在信息技术应用中如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如何同企业的生存发展结合,如何取得更好的应用效益等重要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
(2)人才缺乏
信息化发展所需要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人才普遍短缺。学科设置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各级各类学校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数量严重不足,同时,中高级信息类人才大量流失。
(3)信息化立法工作严重滞后于发展需要,与信息化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尚待建立。
三、“十五”计划
(一)发展环境分析
1、外部环境
(1)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
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审时度势,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陆续出台西部大开发的相关优惠政策。西部大开发必然为通信与信息服务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极大的市场空间,这无疑是我省信息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
(2)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省委省政府将信息产业列为我省重点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之首,作为“一号工程”来抓,这无疑会对我省信息产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3)“三业一化”协同发展,网络经济雏形初现
在世界范围内,信息产业呈现出“三业一化”协同发展的特征,即:网络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突飞猛进,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围绕着构建网络的支撑体系这一总体目标飞速发展,以网络应用为核心的信息服务日新月异,以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为特征的信息化正不断深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世界著名的信息产业公司,都在保持传统技术经济优势的同时,全力以赴调整产业结构,从单纯的产品制造向服务性公司转变,与计算机相关的服务性贸易增长尤为迅速;以电子商务为表现形式的网络经济形态已经雏形初现。在全国看来,我国信息产业正出现整体上向互联网市场转化的特点,无论是计算机的总体市场、软件市场还是通信市场,都在围绕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开展电子商务模式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推进信息化,以应用服务为核心,以信息化带动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信息产业的共识。
(4)信息产业日益成为国际化的产业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中,一方面,正是由于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构建了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另一方面,经济的全球化实现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反过来也促进了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
跨国大公司在行业中的主导地位和垄断地位日益明显。跨国公司通过兼并、联合成为行业主导力量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技术和品牌成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生产日益规模化。产品生产的入门坎限越来越高,没有巨额的资金投入,无法形成真正有竞争力的产业。
产品本地化生产销售的趋势明显。发达国家由于掌握核心技术,一般只从事系统集成和高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业日益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有些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制造中心。
(5)加入世贸组织(WTO)和参加《信息技术协议》(ITA)给我省信息产业带来机遇和挑战
中国加入WTO和ITA,从根本上有利于规范完善国内信息产业市场,加速产业结构调整,迫使整个行业更深层次地融入到市场经济中去,成为国际经济大循环中的一个环节,从而在扩大出口、促使企业提高竞争力、增加与国际大公司合资合作与交流机会方面,都会带来一定的机遇。
一般认为,加入WTO和ITA,挑战将更多地集中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方面,如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通信系统设备、计算机、软件等,对电信运营商也会产生巨大的冲击。这种影响的后果将是相当深远的,即:可能强化四川省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业现已存在的以消费类电子和基础元器件产品为主导的产品格局,而抑制以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为取向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6)我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对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十五”计划是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是基于市场经济体制的思路来制定的,也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
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地区经济的发展差距、投融资渠道的多元化、政府管理的社会化、进一步扩大开放等等方面的深入改革,将对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全面的深刻影响。
(7)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产品换代和服务升级更加频繁
技术进步为信息产业的发展保持快速增长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并不断产生新的社会服务及产品门类。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一项技术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技术上频繁的更新换代使企业在选择引进一项新技术时的投资风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同时,电子产品制造技术日新月异地升级换代,也使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技术和产品的更新必然导致信息服务方式的升级或改变。
2、发展优势及潜力
(1)通信与信息服务业发展空间巨大
四川是西部大省,自然资源丰富。省会成都是西南的政治、经济、金融中心、商贸中心、科技文化中心、交通和通信枢纽。“十五”期间,随着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的推进,人民群众、企事业单位的通信需求将有大的增长,这必然为通信信息服务业带来极大的发展空间。
四川省电话普及率较低,较全国平均水平尚有相当距离。1999年末全国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8.64%,移动普及率3.5%,我省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仅4.58%,移动普及率仅2.12%。作为占全国人口1/15的人口大省,预计“十五”期间我省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将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发展潜力巨大。而Internet、政府上网、电子商务等新业务增长点也刚刚起步,更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四川省内主要的运营企业有四川电信、四川移动、四川联通、四川邮政等几家,预计“十五”期间中国网通、中国吉通等运营商也将进入四川市场,众多运营商的参与和竞争,必然会促进四川省通信与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2)四川省是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业重要基地之一
1)、科研教育优势突出,技术研发实力较强
有国家级科研院所8家,专业院校2所,国家级企业开发中心2个,省级企业开发中心6个。在电子对抗、航天航空电子、安全保密、计算机技术等方面居全国领先。
2)、工业规模和资产存量较大,生产实力较强
截止1999年底,制造业统计内企事业单位126个,工程技术人员2.12万人,形成90余个门类、上万种产品生产能力。固定资产总额343亿元,固定资产原值100.13亿元,固定资产净值62.94亿元,流动资产平均数237.26亿元。
——广播电视方面:绵阳是彩电生产基地。四川的VCD/DVD、DVB、音响具有一定知名度。有线电视、广播电视发射设备均有较高市场占有率。
——基础元器件及材料方面:乐山是我国最大片式器件生产基地,四川的陶瓷材料、浆料、钨丝、钼丝、磁性材料及料粉、片式阻容元件、金属膜电阻、热敏电阻、陶瓷发射管、接插件等都有相当基础和潜力。在专用集成电路(ASIC)设计方面有基础。
——通信、网络设备与系统集成方面,DWDM、MODEM、HFC接入设备、IC卡电话、安全通信设备、光缆均有很强实力。
——软件方面,成都有国家火矩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和信息安全产业化基地。安全软件、应用软件已有很好发展基础。
3)军事电子在全国有重要地位。
四川是我国三线建设的重要基地,承担着全国电子工业很大比重的军事电子科研生产任务,在电子战装备、保密通信及专用通信设备、航天航空电子、雷达、军事指挥系统等方面具有很强的技术优势。
4)、工业布局相对集中,有利于形成集约型产业区域
——成都是电子元器件和信息产品开发、生产基地
——绵阳、德阳是整机制造基地
——乐山是片式器件生产基地
5)、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近年来,四川省一大批非公有制的科技型企业,因其机制较新,起点较高,科技含量较高,成长性较好,使企业得到迅猛发展,正在成为四川电子信息产业的新生力量。
3、市场需求分析
“十五”期间,我省通信与信息服务业将以年均29%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2000年通信市场总规模为130亿元,2005年末市场总规模将达到360亿元。
预计2000年我省电子产品市场总规模将达到430亿元,2005年末将达到1000亿元。
市场将更加开放,竞争更加激烈,市场供求关系将主要呈现买方市场的形态,低水平重复建设、缺乏领先的技术或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将很难在市场立足。
(1)通信业
①固定电话
“十五”期间,固定电话的用户数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住宅电话仍是固定电话用户最大的用户群体;农村电话用户将逐渐成为固定电话新增用户的主体;城市固定电话发展的重点将向中、小城市和县城转移。
预计到2005年末,固定电话的用户数将达到1260万户,“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率17.6%。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长话业务将有较大的发展。
“十五”期间,IP电话将有一定的发展,但其发展受长途资费政策的影响较大。IP电话的业务量基本为国际和国内长途业务,预付卡是IP电话的主要业务方式。预计2005年末,IP电话的业务量将达到2亿次,其话务量与固定电话的比例为25%。
②移动通信
“十五”期间,移动通信业务将进一步普及到社会各阶层,其中城市移动电话用户从高收入消费者逐步扩展到广大工薪阶层和普通消费者;农村移动电话用户从企业、政府机构扩展到农村富裕家庭。其次,移动通信的业务将进一步多样化:移动话音业务中除传统业务外,将普及预付费业务、移动虚拟专用网业务、被叫付费业务、话音广告业务等多种业务;移动短消息业务、无线数据交换业务、无线中低速多媒体业务、无线交互式多媒体业务等将逐步开始应用;使用Internet技术的IP电话业务也将逐步发展起来。
预计2005年末,四川省移动电话用户数将达到1240万户,平均增长速度为22.83%。
③数据及多媒体通信
数据及多媒体通信业务代表着通信事业的发展方向,未来将提供集语音、数据、图像为一体的综合信息业务,是最具有发展潜力,增长速度最快的业务。
业务需求内容将从窄带业务逐步向宽带业务延伸,业务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进一步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业务方式从分类点播式业务向高速交互式业务扩展;用户分布范围逐步从大中城市向中小城镇扩展。
预计2005年末,数据和多媒体用户数将达到600万户,“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率97%。
④信息咨询和服务
“十五”期间,社会物质生产活动与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使社会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
需求内容集中于市场信息资源、企业信息资源、科研教学信息以及政策法规信息等方面。
需求的主体按价值额排列为企(商)业、学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个人。
⑤邮政
邮政业务的需求将由传统的个人之间的通信发展转化为具有商业性质的通邮需求,由单一的业务需求发展为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与商品经济活动有关的实物邮递类通信需求不断增加,对于灵活方便的物品配送和有较高时限要求的邮递业务,需求将更为广泛。
通过邮政金融办理个人储蓄、汇兑、消费、理财、保险等业务一体的综合性邮政服务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社会上对集邮品的需求更趋于多样化、个性化和文化倾向。邮政集邮业务具有稳定的市场需求。
(2)制造业
①集成电路
预计2005年国内市场需求500亿块。
②通信产品
“十五”期间相关主要通信产品需求:程控交换机及接入网设备900-1000万线,移动交换机1100万门,基站设备48万信道,光缆10万公里。
③视听产品
彩电:“十五”期间,我国彩电将继续向大屏幕、数字化方向发展。四川是全国最大的彩电生产基地之一,预计2005年四川企业将占有国内市场30%的份额。
数字视盘机:随着大屏幕、中分辨率彩电的逐步普及,我国高密度数字视盘机(DVD)将得到迅速发展。“十五”期间DVD将逐步发展成为主流产品。预计2005年四川企业将占有6%-7%的市场份额。
“十五”期间,集电视、计算机、通信为一体的多媒体一体机、机顶盒、数字家庭影院、数码相机等家用数字化、网络化产品也将大量进入家庭。四川省内的相关企业应当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
④计算机及网络产品
预计2005年全国计算机及外设的市场需求量为:微型计算机1500万台(其中笔记本电脑占10%)、服务器20万套、显示器2000万台、打印机800万台;主要网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为:高速路由器30万台、网卡1500万块、网络交换机60万部、调制解调器500万台集线器250万只、网络机顶盒1000万台。
⑤元器件
彩管:到2005年,彩色显象管和彩色显示管的国内需求量分别为4500万只和2200万只(其中大屏幕占35%)。
新型显示器件:到2005年,液晶显示器件国内市场的需求额为100亿元,PDP器件也将有一定量的需求。
电子元器件:到2005年,国内市场年均需求量为3500-4000亿只,其中片式元器件为1800亿只。
⑥应用电子产品
“十五”期间,能源、汽车、交通、航管、金融、医疗等领域所需要的电子产品市场将有很大发展。预计到2005年,市场需求额将达到700亿元。
(3)软件业
预计到2005年,国内市场需求额将达到2200-2500亿元。
4、技术发展趋势概述
(1) 网络发展趋势
总体上看,网络的发展趋势是:高速化、信息网络化、信息和信息技术高渗透化。
——业务上,数据化、宽带化业务的集成化、多样化成为业务发展的趋势。
——传输网络上,光纤化是传输网发展的总趋势。核心网普遍采用DWDM技术;接入网方面,ADSL、HFC、ATM、无源光网络等各种宽带接入技术均有发展。
——交换上,正在由传统的电路交换向分组化的ATM/IP交换过渡.。
——移动通信方面,正在从目前的以话音为主的窄带网络向以传输数据、多媒体为主的宽带综合业务的第三代网络过渡。
——网络发展还表现出电信网、计算机网、广播电视网互相融合的趋势。
(2)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技术发展趋势
总体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以及各种技术互相渗透,产品界限日益模糊。
——微电子技术。未来10年内硅基CMOS电路仍将是主流工艺。加工细微化(从0.07——0.05μm)、硅片大直径化(16英寸)、高度集成化和系统化(SOC)、生产柔性化是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
——数字化技术。主要包括压缩技术、处理技术、传输技术。MPEG-1、MPEG-2标准已普遍采用,MPEG-4标准已正式公布,MPEG-7标准将于2001年完成。
——网络技术。主要包括网络通信、安全和服务技术。发展的重点是DWDM技术、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和超高速Internet技术 。
——计算机技术。并行处理技术使计算能力每两年提高一个数量级,到2005年计算能力将达每秒千万次级;PC机 主频将在1000MHz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言和手写技术以及数字图像交互式技术将实用化。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将广泛应用。
——软件技术。操作系统发展十分迅速,Windows,Unix,Java,Linux各有发展。3C合一加快了嵌入式软件的发展。构件技术和网络技术使软件生产工厂化成为可能。
——通信技术。卫星通信将从C波段向Ku和ka波段发展,平台设计将向高度模块化、集成化、系列化、宽带化发展。光传输技术使传输速度每3-4个月翻一番,2.4-10Gb/s的SDH系统已实用化。移动通信正从第二代GSM、CDMA向第三代移动通信过渡。IP电话技术和传统电信技术融合进一步加快。
(二)发展思路
贯彻“市场导向,企业主体,多种成分,创造环境,突出特色,集群发展”的方针。
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立足改革开放,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总要求,以现有优势产品为支撑,以发展高新技术为增长点,大力发展多种经济成分,推动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快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振兴四川省通信与信息服务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三)发展目标
1、奋斗方向
四川信息产业的奋斗方向是:以成都、绵阳为中心,争取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建成中国西部硅谷。
2、“十五”期奋斗目标
“十五”期四川信息产业奋斗目标是:“建成六个基地,一个市场,一个中心”,简称“611工程”,即:
◆ 西部软件产业化研发、生产基地;
◆ 西部光通信产品研发、生产基地;
◆ 西部集成电路设计、生产基地;
◆ 国家级信息安全产品产业化基地;
◆西部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基地;
◆西部电子信息人才培养、教育基地。
◆西部网络交换和信息服务中心。
◆西部电子信息产品交易市场。
到2005年,四川省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四川GDP比重达6%以上,成为四川省国民经济支柱性龙头产业。
在信息产业中,电信、邮政和广电等网络服务业,适应西部大开发和四川国民经济发展,满足社会信息化及人民生活的需求;网络规模、技术层次、服务质量、经济效益等主要指标达到和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销售收入、经济效益等主要指标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3、主要指标
(1)经济指标
“十五”期间,四川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为四川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2-3倍,到2005年:
◆行业增加值达到400亿元,年均增长26%,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大于6%。其中:通信与信息服务业234亿元,年均增长29.4%;产品制造业166亿元,年均增长22.6%。
◆行业收入达1000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收入达到30亿元,年均增长16.3%,实现邮政经营扭亏为盈;电信业务收入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20.4%;产品制造业销售收入670亿元,年均增长26.2%。
(2)通信与信息服务业主要指标
◆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275万门(固定1675万门,移动1600万门)。
◆光缆总长度达18万公里。通达100%县(市)和95%的乡镇。
◆无线信道数70万个。无线网覆盖县(市)以上城市市区和郊区、交通干线、省级风景旅游区等及95%以上的乡镇。地理覆盖达到30-40%;人口覆盖超过80%。
◆数据多媒体网骨干网速率大幅度提高,其中省际达到20-50Gbps,比2000年提高32-80倍,省内主要城市间达到10Gbps;能够向用户提供多种接入手段,接入速率可高达Gbps数量级。
◆邮政局所数6082处;邮区中心局12处;邮政电子化网点1800处;邮储网点1600处。形成以邮区中心为主的生产作业组织模式,建成能为用户提供多种服务的综合邮政信息网络。
◆电话用户到达2500万户。其中:固定1260万户,移动1240万户。
◆数据及多媒体用户到达600万户。
◆ISP/ICP达到100个。
(3)服务水平
◆电话普及率达到29%(固定14.6%,移动14.4%),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由2000年的60%提高到83%,接近全国35%的平均水平。
◆多媒体上网普及率达到7%。积极推进单位上网工程,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工厂等单位上网普及率达90%以上,争取将互联网连接到80%的小学,90%的中学,连接到大学的每个教室。带动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
◆基本实现行政村村村通电话,光缆到大厦、到小区、到路边、到乡镇,充分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多元化消费需求。
◆ 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5%,有线电视覆盖90%以上的乡镇。
◆ 家用微机普及率达5%以上,上网人数达280万户。
◆邮政局所平均服务半径达到5.04公里。
◆邮件时限服务水平:省会城市间实现信函四日内投递;省内各市地州间、邮区中心城市与所辖县(市)支局间实现信函三日内投递;成都到各市地州及各市地州间邮政特快专递次日投递率达到60%-70%。
(4)技术开发
加强产、学、研、用结合,力争在“十五”期间初步建立技术创新体制,自主开发能力明显提高。在微电子技术、数字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等重点技术和大生产技术上有显著提高。
(5)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大力发展软件、新型元器件及信息材料、计算机与网络产品、数字化终端产品,在产品结构上向高新科技、高附加值产业转化,从根本上转变目前彩电占有绝对比重的局面。企业组织结构向集团化、专业化方向转变,形成一批企业集团,并建成现代企业制度。
(6)电信管理
贯彻执行《电信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在电信服务领域建成公平、公正、规范的市场。加强无线电管理,维护空中电波秩序。
(7)开放与市场竞争
◆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和国内外企业家以各种形式来川投资办企业。
◆在电信服务领域,鼓励符合电信经营条件并取得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四川电信业务经营活动,参与市场竞争。
(四)主要任务——“611”工程
1、建成西部软件产业化研发、生产基地
通过先进的信息通信网络连接软件产业相对集中的高校、科研院所、成都高新区、绵阳高新区等,发挥产、学、研各部门的优势,形成较完整的软件产品生产链。
建设好软件出口园区。从市场、技术开发规范、开发水平等方面带动一批中小软件企业的成长,形成一个以市场为导向、以出口为中心的软件开发网络,推动软件出口。
“十五”期要造就10家以上,软件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和一批专业化软件项目管理公司、源代码开发公司、软件测试公司和软件营销公司。
通过社会普及教育、学校教育、专业培训、引进人才等方式培养12万软件人才。
2、建成西部光通信产品研发、生产基地
充分发挥我省院所、高校在光通信方面的技术和人才优势,积极寻求与国外公司(如美国康宁)的技术合作,力争引进光棒技术,建设光通信产品基地。重点发展光缆、光纤、DWDM、光连接设备、光交换设备、光发射器、光放大器等光通信产品。
3、建成西部集成电路设计、生产基地
充分发挥“909攠工程配套设计中心的作用,建设国内一流的集成电路设计中心。鼓励大型企业建设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中心。
分阶段建设集成电路生产线。以电子科大、川大为依托,建立2-3个IC设计人材培训中心。组建一个IC测试中心。
4、建成国家级信息安全产品产业化基地
用好用活科技部授予的“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化基地”这一牌子,赋予其孵化器建设、运营、资本投资和基地物业管理服务等功能;由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出台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迅速聚集一大批从事信息安全产品科研、开发和生产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中小科技企业进入基地,使基地尽快出形象、出效益、出人材。
建立四川信息安全保障支撑体系。重点建设好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西南测评中心),为我省信息安全产品研发、生产提供保障,为我省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撑。
到2005年,基地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具备向全国和世界提供高质量的信息网络安全产品及服务。基地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出口创汇达1亿美元。
基地内动态聚集专业人材万余名,成为全国信息安全的人材高地。
5、建成西部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基地
培养信息产业优势区域。着力发展成都综合信息产品生产、绵阳消费类电子产品生产、乐山片式器件生产三大区域。
建设数字视听产品产业集群,力争在数字视听终端、数字音频广播发射设备和接收机以及关键配套件方面有重大突破。
建设通信产品产业集群,力争在第三代移动通信产品、光通信产品和接入网产品方面有重大突破。
建设计算机产品及网络产品产业集群,力争在品牌微机、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网络安全产品方面有重大突破。
建设新型元器件产业集群,在片式元器件、电力电子器件、敏感器件、新型显示器件方面有重大突破。
2005年,销售收入300亿元的公司1家,50亿元以上的3家,一批公司达10亿元以上。
6、建成西部电子信息人才培养、教育基地
(1)指导思想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人材培养适度超前,优先发展的原则;
坚持集中布点,重点建设的原则;
坚持创新人材培养和应用性人材“两条主线的原则;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实现教育与经济、科技发展的紧密结合;
坚持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人材培养模式创新的原则。
(2)主要内容
人材培养规模及层次:在校学生人数达到20万人,其中本科以上15万人,专科5万人,占全省学生人数的25%。
依托成都、绵阳建成3所一类和7所二类大学的电子信息类学科群体和骨干基地。
积极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依托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一批重点高校及信产部29所、10所、30所、9所,邮电5所,611所,57所等,发展电子类研究生教育。
鼓励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和职业技术等级鉴定体系。
7、建成西部网络交换和信息服务中心
降低行业门槛,促进充分竞争。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发展窄带电信网,解决普遍服务问题,减少信息贫富悬殊;逐步建成以大中城市为中心的高速宽带信息网,形成四川省通达世界的信息高速公路。
推进“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和“家庭上网”等工程,提高上网普及率。注重应用系统开发,丰富网上资源。
联合各个相关部门,大力推进金融、农业、制造业、商业、科技、教育、外贸、交通、能源、社保和公共事业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的信息化。
8、建成西部电子信息产品交易市场
按照专业分工的原则,突出重点,形成具有较强吸引力和辐射功能的电脑、通信、家电及元器件三大特色专业市场,统筹规划,建成完整的电子信息产品交易和信息服务市场。
依托成都科技一条街建设电脑专业市场。拓宽市场区域,增加发展项目,加强横向联系,争取在3-5年内,年营业收入达到200亿元以上。
依托太升路现有基础建设通信专业市场。建设通信产品专卖店,提高市场档次;扩大市场规模;建立通信产品的批发市场;办好国际成都通讯节。
依托大发、城隍庙、五块石现有基础建设家电及元器件市场。政府引导,开发商自愿,以资产为纽带,实施资产重组,组建股份制集团公司,构建市场“航空母舰”,实施统一的经营管理。建立完善市场专业信息网站和电子商务系统。
(五)发展重点与导向
1、通信与信息服务业发展重点
(1)传输网
①基础传输网建设
基础传输网建设是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以网络的发展带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以IP业务为主的分组交换和IP over ATM、IP over SDH的传输方式构筑四川信息网平台,网络的宽带化的发展。“十五”期,我省以建设光纤传输网为重点,偏远地区以微波和卫星作为应急和传输保护适当发展和完善。
②逐渐构筑我省光网络传输平台
充分利用我省电信部门已建成的“三横”、“三纵”格形干线网和9个SDH自愈环,在主要节点上采用DXC技术,提高网络可通度,实现灵活选路和故障恢复;逐渐构筑我省光网络传输平台,利用波分复用(WDM)方式和光交叉连接设备(OXC)以及光分插复用设备(OADM),提高光纤利用率和实现高透明、高可靠、高速率、大容量的信息传送通道。统筹规划、优化网络资源、避免低起点的重复建设,拥有传输网络的企业应以合理的市场价格出售和出租各类传输网络元素。
③用户接入的多元化和宽带化
以光纤物理网为依托,积极推行光纤到大楼(FTTB)、光纤到办公室(FTTO)、光纤到小区(FTTZ)、光纤到路边(乡镇)(FTTC)。以光纤尽可能靠近用户为原则,因地制宜以铜缆、高速数字用户线(HDSL)、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光纤/同轴电缆(HFC),无线接入等多种手段向光纤到户(FTTH)过渡,逐步实现我省宽带网的最后一公里向多元化、宽带化方向发展。
(2)固定电话网
①网路发展重点
-“十五”期固定电话网的发展重点是完成本地网优化,即局所机型优化和网路优化。
按大容量、少局所的原则和一个本地网内,县以上端局交换机型不超过两种的原则完成局所优化和交换机型优化,拆除所有不适合目标网发展设置的端局和不适合本地网发展的交换机型。
除成都、内江、乐山本地网外,其余本地网彻底实现来去双汇接、全覆盖、两级交换的网路结构。
-本地网内,中继传输网以多个SDH环形网连接所有的端局,以保证电信网的安全可靠性;本地网内一般不新建PDH中继传输电路,原PDH网与新建SDH网并存,组成重叠网,两种网路在界面的标准接口上实施通道互连,对于SDH已覆盖的节点,现有PDH系统不应再承担这些节点的转接业务。十五期本地网内彻底淘汰PDH中继传输,逐步完成本地网中继传输由PDH向SDH过渡。
-有条件的本地网或个别大城市中继传输网逐渐引入波分复用(WDM)方式,提高光纤利用率和实现高透明、高可靠、高速率、大容量的信息传送通道,使现有窄带网络逐步向宽带网络过渡。
“十五”期,本地网中电话网和宽带数据网以重叠网方式共存。
②业务发展重点
固定电话网是实现普遍服务的主要方式,我省电话普及率较全国有很大的差距。目前我省农话市场已开始启动,“十五”期我省农村电话放号将接近或超过城市电话放号,因此“十五”我省固定电话发展逐渐由城市转向农村。随着西部开发和农村经济发展,固定电话发展重点在农村。
充分利用固定电话网络资源,发展增值业务和数据接入服务。“十五”期,传统电路交换方式的电话网将和以IP分组交换方式的综合业务网并存发展。
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售前售后服务观念和能力,减少消费投诉。
(3)移动通信网
①移动通信以个人化和灵活性成为网络边缘业务接入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电话普及率和实现普遍服务的主要方式之一。预计“十五”期末,我省移动通信市场潜力巨大,发展迅速。预计“十五”期末,我省移动用户数将接近固定用户数,因此,“十五”期要扩大移动通信网规模,扩大覆盖面,提高网络服务质量,提供多层次、灵活的服务方式,满足市场需求。
②我省“十五”期以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为主,不失时机地引入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以话音为主逐渐扩展到语音、数据及多媒体业务,并逐步由窄带向宽带数字移动通信方向发展。
③“十五”期逐渐淘汰TACS模拟网,扩展GSM使用频率。GSM网发展重点是提高城市高话务区的覆盖深度和农村地区的覆盖广度,缩小盲区、优化网络、提高无线网络接通率。在高密度话务区建设GSM1800网,利用双频网提高系统容量。
(4)以IP为基础的多媒体网
从技术发展趋势看,光纤传输网是基础,IP很可能成为核心网的主要协议,以IP为基础的多媒体网将是四川省下一代电信网的核心。
①根据业务需求及技术的成熟情况,采用IP over ATM、IP over SDH和IP over DWDM等技术组网,初步建成新一代公众业务承载平台。
②积极培育ISP、ICP的发展,鼓励各类通信企业开发信息资源和吸收社会信息资源上网,并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
③ 利用网络优势抓好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上办公虚拟专用网等业务。
(5)邮政通信网
①优化邮政实物传递网,在紧密衔接全国快速高效干线邮运网的前提下,以实行邮区中心体制为核心,合理调整省内网路结构,加快邮区中心局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运能、技术装备和生产作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运行效率,缩短邮运传递时限。重点建设成都、内江、西昌、南充4个一、二级邮区中心局,特别是成都一级邮区中心局扁平邮件处理系统,中高速包裹分拣机和报纸自动分发流水线,全面实现成都局邮件内部处理的机械化、自动化,努力使成都邮件处理中心迈进全国技术设备先进枢纽的行业。
②完善四川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广域网通信平台、骨干局域网及省信息中心、邮区信息中心、地区信息中心的建设,尽快开通和上网运行应用子系统,扩大网络规模及应用范围,增强网路系统功能和安全性能,提高网络应用水平。
③调整四川邮政储蓄计算机网的网络结构,逐步将全国中心与成都中心相联的网络形式过渡到与省中心相连的网络形式;加快四川省中心的扩容,尽快实现与全国中心(新)的联网运行。
④加强客户服务网建设
建设综合性的客户服务中心,采取基于CTI技术和Call Center技术建立客户服务平台,提供电话接入和网上接入。
调整网络结构,增加局所规模,加快局所电子化局所建设,按照规范化服务要求改造局所基础设施。
提高大用户服务水平,建立大宗用户局,为大用户提供上门服务。为无固定网点的城市闹市区和业务两过小的农村偏远地区积极提供综合性流动服务点,扩大服务范围和服务区域。
加快投递网路的现代化建设,努力提高投递网路的科技含量。
⑤扩大邮政经营范围,由传统的邮政业务扩大到商贸、仓储、货运、社区服务等领域。充分利用邮政运营网、运输网、综合信息网三流融合的优势,拓展业务空间。加快电子邮政建设步伐,以实物传递实现商品运送作为开发电子商务的突破点,实现多种业务在线服务,逐步形成实物传递类、电子信息类、商品营销类、金融服务类等综合业务为一体的现代化邮政业务体系,为社会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邮政服务。
2、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发展导向
(1)新型元器件及基础产品
①集成电路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与自身相关联的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加强集成电路、混和集成电路(HIC)设计与制造。
引进集成电路生产线,加强工艺技术和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扩大产品品种和产品技术水平,形成规模生产能力。
改善投资环境,实施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有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的企业或投资机构在我省建立集成电路生产线。
②新型元器件
以元器件产品升级换代,提高电子整机本地化水平为目的,重点发展片式、微型、高性能、低功耗和微型多功能化的新型元器件产品(片式元件、敏感器件与传感器、新型连接器、电力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中高分辨率彩色显示器件、新型投影显示器件、新型平板显示器件和镍氢电池、锂电池以及陶瓷料粉、铁氧体永磁、软磁、稀土永磁及其他基础材料,以适应新一代数字技术产品发展的需要。
加强新型元器件的开发,扩大生产规模,确保我省成为新型电子元器件的开发生产基地。
(2)电子产品
①“十五”期间积极推进视听产品由模拟向数字过渡。
根据国家数字电视相关技术标准,积极推进全固态数字电视发射设备、数字电视接收机、数字电视机顶盒、大屏幕投影电视、平板显示电视、网络交互式电视、数字卫星电视接收设备、数字有线电视等产品的开发和生产。
配合国家数字发展计划,积极推进数字音频广播发射系统设备和相关接收机的开发和产业化工作;以产业化和规模化为目标,积极发展数字影碟机及配套机芯和光学组件。加快DVD及关键配套件、数字摄录像产品、数字音响、数字家庭影院等新一代音响产品的开发和规模化生产。
②充分发挥我省电子专用设备、仪器方面的的优势和潜力,重点发展微电子专用设备、显示器生产专用设备、电子元件和电真空器件专用设备、整机装联设备、工模具、综合在线测试设备和测量仪器开发和生产。
③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电子产业,重点发展能源、汽车、交通、航管、金融、医疗等领域所需的信息产品和软件,进一步提高信息产品为国民经济服务的能力。
(3)通信产品
①争取进入国家CDMA技贸结合专项,不失时机地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产品。
②积极发展光通信产品。发挥科研部门开发优势,力争实施DWDM 、SDH传输设备、ATM交换设备的产业化。大力发展光纤、光缆、光交换机、光发射机、光发达器、光交叉连接设备。
③重点发展光纤接入设备、HFC接入设备、综合业务接入设备以及其他先进接入设备,满足用户接入网建设的需要。
④鼓励IC卡智能电话系统设备与终端、保密通信设备的规模发展。
(4)计算机网络产品
①大力发展与引进品牌微机及关键配套件。
②大力开发高速路由器、网络交换机、网络接入设备和网络产品和信息安全保密产品,实施产业化。
③鼓励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类家电技术相互融合的数字化产品的开发与生产。
3、软件业发展导向
(1)重点支持自主的安全的中文操作系统、技术开发平台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文处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等支撑软件的开发与生产,大力开发嵌入式软件。
(2)积极支持与互联网、电子商务有关的应用软件,包括Linux平台上的各种应用软件。行业应用软件重点支持工商财税软件、社保软件、医疗软件、企业管理软件、工业控制软件、办公自动化软件、金融-保险-商业软件、信息服务软件、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计算机辅助制图(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等工具软件的二次应用软件和教育、娱乐以及多媒体软件的研究开发与生产。
③改进软件的传统开发方法,发展与构件为基础的软件开发方式,增强承担重大工程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的能力。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的企业参与和从事软件产业,实现软件开发的产业化,推广具有自己知识产权和品牌的软件,加强对软件企业能力成熟度(CMM)的认证和管理。
4、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
结合国家信息化工程,抓好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十五期间”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的重点。
(1)政府行政管理、社会公共服务、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信息化步伐。重点组织好政府信息、产业信息、市场信息等领域的信息资源开发与上网,鼓励发展教育教学信息库、医疗医药信息库、影视生活和娱乐信息库等。
(2)面向消费者提供多方位的信息产品和网络服务。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经融、财税、贸易等领域的信息化。利用通信网络组建科学、教育、金融、财税、贸易、医疗、工业、农业、旅游等各类应用信息系统,大力推进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改进企业管理,推动农村信息致富工程,促进家庭和社会服务信息化,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3)加快电子商务,推动信息产业与有关文化产业相结合,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推广计算机及网络教育,在全社会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
(4)把信息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加以高度重视,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大信息化宣传力度,使全社会进一步树立信息观念,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组织好“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家庭上网”等工程,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程度;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
(5)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发展和完善高速宽带传输网络,健全公共信息网。扩大利用互联网,促进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的“三网融合”。
(6)加强信息化法制建设和综合管理,强化信息网络的安全保障体系。
(六)政策措施
1、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完善法制,加强监管
(1)转变职能,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政府管理模式,构建有利于四川信息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
①“十五”期间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要转变过去计划经济下的观念和思路,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中心环节,正确处理好宏观调控和市场主导的关系。
②改革政府对通信业的管理方式。政府将通过法律、经济、政策等手段间接调控通信企业。“十五”期间通过频率、号码、因特网域名和地址等通信资源的分配,对市场主体和格局进行调整。分阶段建立信息通信资源的有偿使用机制,促进有限的信息通信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强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利用先进技术提高管理效率。
③改革政府对电子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的管理方式,变直接干预为间接调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政府将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为电子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创造鼓励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公平的竞争环境。按照“市场导向、宏观调控”的原则,重点制定好电子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发展方向和政策,加快建立和完善新的投资体制,促进产业发展导向机制的建立,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减少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
(2)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民营企业发展,推进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
①“十五”期间要以十五届四中全会制定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指南,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布局调整和重组。
②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国有企业通过资本结构的重组,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司制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责权利结合、激励与约束并存的运行机制。
③鼓励绩优企业采用合理集中和集约化发展方式,对微利、亏损企业实现兼并、联合,通过资产重组,推动现代化大生产新产业机制的形成。
④坚持有进有退的发展方针,调整国有企业的战略布局。在确保国有经济在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中的控制力的同时,鼓励其他经济成分参与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收购兼并国有中小企业。
⑤大力支持民营和“三资”企业的快速发展,使之成为推动四川省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3)完善法制,加强监管
①认真贯彻落实《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试行)》,对照规范查找不足,积极推动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等工作。
②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并起草、完善各项地方性政策法规,逐步形成与国际接轨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市场准入和互联互通规则,加强反倾销的力度,纠正企业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强宏观信息引导,进一步形成公平、有效的市场竞争格局,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2、加大开放力度,积极参与国际大生产
(1)抓住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明显改善和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利时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2)鼓励、引导电子信息企业积极融入国际经济大生产中,获取发展信息产业的有利地位。
(3)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吸引国内外大公司、企业集团到四川投资,加快技术引进,通过高新技术带动存量巨变,努力使招商引资工作上新台阶。
(4)努力创造对外开放的良好环境。进一步树立亲商意识,推广一站式服务、领导挂牌等行之有效的作法,转变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信守合同。努力塑造并提升对外开放的整体形象。
(5)加大国内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东部发达地区在智力资源、地区资源和基础条件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产业转移、技术转让、对口支援、联合开发等方式将部分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加工能力转移到省内,加快我省发展。
3、投融资政策
(1)减少政府审批环节和审批程序,对于电子信息领域不需要省平衡计划和资金的项目,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企业不再向有关部门报批,实行备案制。对于需要审批的项目,省有关部门要优先转报,优先立项,优先审批。
(2)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和引资的力度,建立有利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融资机制。
①拓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和外资依照有关规定进入电子信息产业。有关部门将按照规定程序积极支持有重大项目的电子信息类企业发行债券。
②对电子信息类项目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省有关部门在申报国家安排国外商业贷款指标上给予优先支持。积极争取多边、双边赠款优先安排电子信息类项目。
③强化资本市场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支持力度,拓展电子信息产业的融资和再融资渠道。凡符合证券市场融资条件的企业,积极推向主板、创业板或境外上市。加大对已经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省内丰富的壳资源,鼓励省内和全国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资产置换等方式借壳上市或买壳上市,落户四川。
④鼓励境内外风险投资机构加大对电子信息类企业的投入,凡风险投资公司对电子信息类企业的投资额占该项目投资总额70%以上的,可从企业获利年度起5年内,企业所得税的60%作为政府财政补贴先征后返,用于补贴风险投资机构当年和以后年度的投资性亏损。
⑤各类金融机构要优先支持列入国家和省规划的电子信息类产业化项目,对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好的电子信息类企业,要严格执行基准利率,并适当增加授信额度。
⑥以政府的投入为引导,以企业和民间资本为主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组建风险投资公司,重点扶持电子信息类企业的发展。
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加快组建四川省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重点支持我省电子信息类中小企业的发展。
(3)增加省、市(地、州)财政对高技术产业化的配套资金,加大省科技三项经费中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技术创新资金规模,上述资金要有40%以上的额度用于电子信息产业。
(4)经营基础电信业务的企业,在投资通信管线等基础设施中发生的赔补费用,除对因管线建设造成的直接损失进行恢复性赔补外,其余赔补费用减半征收。对基础性重点通信枢纽工程建设所需土地,按低限收取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4、财税优惠政策
(1)对符合条件的省内电子信息类企业,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用于培训的费用,以及软件企业人员工资,按实际发生额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服务于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等所得的技术性服务收入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
(3)海关要为软件的生产开发业务提供便捷的服务。在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绵阳科技城内为承接国外客户软件设计与服务而建立研究开发中心时,对用于仿真用户环境的设备采取保税措施。
(4)对符合条件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按鼓励外商对能源、交通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为规避汇率风险,允许这些企业将准备用于在中国境内再投资的税后利润以外币方式存入专用帐户,由外汇管理部门监督。
(5)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设计的集成电路,如在境内确实无法生产,可在国外生产芯片,其加工合同(包括规格、数量)经国家行业主管部门认定后,进口时按优惠暂定税率征收关税。
(6)电子信息类中小企业在四川投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可按规定享受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的政策,具体办法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
(7)在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绵阳科技城内直接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并用于电子信息项目的高新技术企业,其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按低限收取。
(8)在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绵阳科技城积极创造条件,为新进区的软件企业提供必要的工作场所,在3年内实行零租金;新创办的软件企业为开发首次购置设备的贷款资金,3年内实行零利率。
5、人才政策
(1)外部引进与内部挖潜并重
①要运用利益驱动和道德驱动的力量,引进西部开发急需的管理、技术等人才。对企业所需人才进入一律放开,鼓励人才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流动,挖掘现有人才的潜力。
②对留学生和在国内外高技术企业工作的高级人才,来我省创办电子信息类企业或携高新技术成果入股电子信息类企业,可优先获得四川省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和风险投资资金的支持。
③支持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和高校师生创办电子信息类企业或到电子信息类企业兼职。
(2)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①采取“环境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的办法,充分发挥人才的潜力。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经营管理者,技术骨干,科技型企业员工实行年薪制,推行股份,股票期权制,着力造就一批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②电子信息类企业改制时,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国有电子信息类企业智力资本占总资本的比例可达到10%。已经改制的国有、集体电子信息类企业,可从每年国有净资产增值部分中拿出不高于35%的比例作为股份奖励科技骨干和主要经营管理人员。
③在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绵阳科技城内电子信息类企业的科技人员股权收益,继续投资用于企业产品开发和生产,在计征个人所得税时给予税基扣除。
(3)加强人才培养
①鼓励大中专院校根据市场需求扩大电子信息类专业招生规模。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可与重点优势企业联合办学,定向培养企业所需的各类人才。
②鼓励和支持企业、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力量,按照《四川省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的规定,积极举办电子信息类专业技术职业学校,开展电子信息类技术培训和学历教育,多渠道培养应用型人才。
③加强对经营管理者的教育培训,严格推行工商管理职业资格培训制度,鼓励优秀中青年管理人员在职深造,创造一批高层次的经营管理后备人才队伍。
6、技术政策
(1)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推进产学研的结合,加快成果产业化
①充分发挥3个国家级和6个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和科研院所的作用,补充高新技术企业资本金,对确认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实行优惠税收政策。对企业研究开发实验费用的税收实行扣除制度。对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重大科研项目实行政府补贴和资助制度。
②促进和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技术开发与协作,推动高新技术的产、学、研、用的结合。在科研院所高新技术研究和企业产品研发中,重视以时长应用为最终目标的技术开发,并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2)注重引进技术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加快技术转化和吸收的过程
①注重引进技术的先进性,如近期应积极引进光棒技术,争取形成真正的光通信产业基地,奠定四川省在全国光通信产业的地位。
②注重引进技术的适用性,不一定要最新、最高,只要有市场、有效益,就可以积极引进,并通过各种方式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
③加快技术转化和吸收的过程,尽快具备在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技术创新和再开发的能力。
(3)贯彻国家各项技术体制、技术标准
认真贯彻国家各项技术标准、技术体制,维护信息通信网的统一性、完整性和先进性;保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的产品与国际国内主流标准的统一或兼容。
(4)提高国产信息产品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水平
以政策引导为主,鼓励通信业与制造业、软件业的联合开发,加大国产装备和软件的开发力度。逐步提高自主知识产权设备和软件在网上的装备率,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制定实施国家采购政策,规范采购行为,坚持同等优先的原则。
7、产业发展政策
(1)多种成分,集群发展
①注重“大公司战略”,以具备条件的大企业为核心,以资产为纽带,用资产重组、收购兼并等市场化方式,发展有较大比较优势的大公司。“十五”期间可重点发展五大产业集群,即数字视听产品产业集群、网络系统集成产业集群、通信产品产业集群、软件产业集群、新型元器件产业集群。在每个产业集群中着力培育一两个支柱型企业,并以其为龙头带动相关中小企业的共同发展。
②发挥多种经济成分的特色,进一步搞活中小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积极支持和扶持民营企业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注重“专、精、特、新”的发展方向,推进大、中、小企业和不同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
(2)大力发展对外经贸,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以质取胜战略和科技兴贸战略,提高电子信息产品和软件出口对行业发展的贡献率
发挥消费类电子产品和基础元器件产品劳动力和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大力推动消费类整机产品和片式器件、磁性材料等产品的出口,开拓软件产品出口和生产技术出口、承包国外系统工程等新领域。
(3)建立通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实现普遍服务
市场竞争环境中的企业以赢利为目的,极有可能减少对我省广大农村、老少边穷地区的投入,政府也不宜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这势必造成城乡信息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因此,需要尽快建立通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用经济杠杆调动企业积极性,推动邮政、电信通信企业实现我省在广大农村、老少边穷地区通信普遍服务的目标。
8、争取国家政策扶持
(1)争取国家重点工程和专项工程项目,发挥国家资金的导向作用,带动民间投资,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发展。
(2)争取国家政策倾斜,引导东部通信与信息服务企业对我省的对口支援;争取在我省实现通信与信息服务业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让外资和民间资金进入通信与信息服务业市场更多的领域;争取“三网融合”在成都、绵阳等地试点。
四、2015年远景目标展望
(一)战略目标
2015年,我国开始步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初步进入信息社会。我省通过实施“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建成西部经济强省。信息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我省国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二)发展前景
1、通信与信息服务业
通信能力方面,建成高速大容量的基础传输网,宽窄带结合、有线和无线灵活接入,信息资源丰富的信息通信网络。建成技术装备先进,运行高效灵活,服务水平较高,服务种类多样,满足社会多层次需求的现代化邮政网。
技术装备方面,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成熟的通信技术提供各类业务,其中国内自主研制生产的设备和软件占主导地位。
服务水平方面,在全省绝大多数地区,具备在任何时间与国内外有通信终端的任何人通信或接入信息资源网络的能力。
市场环境方面,基本形成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政府管理体系和市场竞争格局,形成若干具有综合业务竞争力的企业。
国民经济信息化方面,在金融、税务等主要领域基本实现电子化、网络化,电子商务得到较大发展。
产业规模争取进入全国各省市排名前5位。
2、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
从2006年到2015年,我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预计将以年平均增长15%-20%的速度发展,产业规模保持在全国各省市排名前10位之内,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的重要基地之一。产品结构得到根本改变,投资类、消费类和基础类均衡发展。主要产品技术达到全国领先水平,部分产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发布时间:200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