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08 次) 时间:2001-05-20 22:50:30 来源:黄果 (黄果) 原创-IT
本文已由《中国经营报》采用。
文/黄果
2001年4月27日下午,北京世纪坛会议室,世纪论坛之中国互联网发展论坛。也许是小雨打消了许多人前去的念头,也许是过于学术化的论坛题目”ICP的第二发展空间–采用直播镜像和内容定位技术促进互联网的发展”使许多非专业媒体望而生畏,因此到者廖廖。在两个小时的会议时间里,听众似乎并没有感觉到DOUBLE_QUO
TATIONICP的第二发展空间”,倒是觉得题目更改为”广电的第二发展空间”更为恰当。实际上这个学术性的探讨背后隐藏的是中国广电进军互联网策略的改变。原来广电与电信都想建立宽带骨干网、都做宽带入户、都想成为中国宽带互联网时代的主流,但这次会议传递出的明确的信息–广电与电信是”非零和竞争”,广电将利用现有的单向传送技术而非改造后的双向传输技术建立一个”信息阳光”网络,但广电更加强调与电信的互补。
论坛采用对话的形式,邀请了中国工程院倪光南院士、中国工程院李幼平院士与中国数据广播中心常务副主任杨健雄高级工程师。
目前的互联网在基础结构上存在不足
李幼平认为当前互联网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拥塞,二是难于寻找有效的信息。对于拥寒来说,最重要的原因是用户增长速度快而带宽是常数,因此,每个用户平均分配到的带宽不足,此外人们对互联网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多媒体娱乐的应用占用了大量的带宽。就有效信息获取来说,面对网页的激增,我们缺乏一种排除无用网页的结构措施。
李幼平以科学理论的高度解答这个问题,信息不同于物质,信息的共享本应无冲突,拥塞本该是没有的。物质共享的本质是母体的瓜分。根据守恒定律,共享必须存在冲突。而信息共享的本质不是母体的瓜分,而是母体的再生或者是克隆。”世界上解决同样一个技术难题,同时采取两种技术路线的例子屡见不鲜的。比如说医生也碰到血管的拥塞。一种方法是扩张血管,但外科大夫还可以搭桥,产生新的结构分流血液,内科大夫还可以采用改善血液的黏度的方法。针对互联网的”拥塞”问题也同样如此,可以存在两种,甚至更多种的技术路线并行加以解决。”
仅仅扩大互联网带宽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就像解决马路拥塞问题一样,仅仅加宽路面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还必须要对车辆进行合理的调配,”李幼平认为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互联网的基础结构。
直播镜像与内容定位
直播镜像与内容定位技术是李幼平改变互联网基础结构的”法宝”。李幼平引用了原子弹的核聚变与氢弹的核裂变的例子来阐述产生一个新的结构往往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国20%的网站承受着80%以上的访问。能否将这些热门网站的流量分流,像心脏搭桥手术一样,如此一来,网络就会顿感轻松。”
李幼平在接下来的演示中,解释了”直播镜像”的原理与工作方法。采用广电网的广播技术,将最热门的网站在靠近用户端建立存储器进行镜像。”这就相当于把这些ICP从各个地方,搬到用户的附近。”用户每天通过接收广播将这这些热门网站的内容存储到自己的硬盘中,因此大部分的访问需求不需要通过互联网。这正是采用广播的特点–传输成本不因用户数而改变。
总结来说,除了经典的双向互联的结构以外。广电打算再增加一个直播镜像结构。李幼平将这种广播式的互联网称之为”信息阳光”,即信息像阳光一样普照大地,不会产生阻碍。
与中国C网等自主建设网络的项目不同,广电强调互补性与开放性以及与互联网极佳的兼容度。网民最需要的信息可以通过广电网获得,而比较”冷门”的信息还可以上网查找。”Internet或者WWW显然是一个主结构,不能否定的主结构。但它的中心是在网站。而信息阳光的中心是在网民。”李幼平说。
在第二个结构里面在空间上把很多网站搜罗在一起,时间上不管这个网站什么时候发布信号,存储器搜罗在一起。靠UCL把其它网站来的同样内容搜罗在一起,是一个三维的聚合或者融合,或者叫聚变。用这样一种办法来普及文化,来达到我们普及文化科教兴国的目标。我想这就是我们的想法。广播式的互联网优点还在于运营者对信息发布有控制权,因此屏蔽了不良信息。
内容定位(UCL)的目的是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倪光南认为为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加上统一的标签,按照信息本身体现内容进行分类,能够更好地被人利用,这也是内容定位的初衷。内容定位与搜索引擎不同,”搜索引擎本身是URL的补充,是对信息位置的描述。而UCL则是对内容本身的描述。”
三年用户达千万
如果上述的讨论只停留在理论与学术的层次上,那么也没有太大的意义,而中国数据广播中心打算将其作为自己近期的工作目标,并制订了相应的日程表:”作为中国数据广播中心,已经得到上级授权,建立一个数据平台,这个平台在去年年底已经把方案做出来,今年年初已经开始做一定的实验,我们计划今年7月1号能够推出高速数据网络系统,届时把全国有线电视网的数据都搬上去。同时,我们也在试验宽带高速网,能够达到4兆以上直到155M的传送速度,主要以传递视频为主的,但这要等到国家的标准定下来,才能形成规模。我们计划第一年之内让数据广播用户群达到一百万,第二年达到二百万,第三年达到一千万。最后达到上千万的用户群体。”
”信息阳光”将以有线网为主,以卫星网为辅,利用卫星覆盖面广,成本低的特点,作为备份与主干网互补,将数据广播传送到没有主干网的家庭中。
杨健雄想创造两个品牌,一是信息超市,主要提供免费的信息,二是专业信息服务,称为信息专营店。而这样的业务是可以考虑收费的。目前已经开发出的产品有教育平台信息管理机制。
前景不错问题不少
广电本身在进军互联网方面有着极强的优势,第一是带宽方面,相对于电信需要重新铺设宽带的骨干网、与小区合作进行宽带入户的业务。广电网的宽带几乎就是”现成的”,一位广电业的业内人士说:”广电天生就是宽带的,就像大象生下来就是大象一样。”第二是最后一公里优势,与网通等主要业务在带宽批发的运营商不同,广电网的覆盖面广,在终端用户接入方面优势明显,”广播电视村村通”最在前几年就实现了。如今广电也正在升级其基础设施。”从1997年成立广播影视网络中心以来,组建全国的光缆干线网,随着光纤干线网的建设,中国有线网络发展是京、津、齐、鲁、豫,已经有了五省的发展。江苏、河南、安徽、湖北连成一片,还有上海、福建、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我们把西南环、西环、西北环已经建成。现在有两条一线,一条到新疆,一条到哈尔滨。今年年底30个省市骨干线建设全部完成。”国家光缆干线网是全双向的,已经建成三万多公里,联通30个省市。省级干线网接通了19个省市,已经进入了全国65%以上的县,全国市县光缆传输网,已经有30多万公里。七百多个县的网络,达到了所有的乡镇。有线电视用户已经达到了九千万,双向传输功能系统的用户有一千万户。
然而广电进军互联网依然存在挑战。
第一,缺乏统一的垂直化领导。长期以来,广电网在各省市的建设都是由地方政府或地方广电部门出资成立,因此地方部门的实权很大,中央一级的广电部门在基础建设上很难完全对地方广电部门发号施令。这个被人诟病的缺点使广电网的全国统一规划建设受到了巨大的阻碍。
第二,是否能够得到ICP与用户的认可。技术的先进往往不能决定市场的成功。这种广播的方式虽然有着诸多的优点,但它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用户的自由。而ICP是否与”信息阳光”合作也是整个项目成败的关键,如果没有内容,那么再好的优点也无法吸引用户。面对目前网络股低迷的情况,信息阳光也没有马上就能让ICP们收入大增的好方法,ICP对此项目兴趣有多大,尚是一个疑问。况且在如何界定热门网站上也存在争议,没有入选的网站或多或少将对这个项目持一种排斥的态度。
第三,直播镜像与内容定位的技术成熟度。从本质上来说,这两项技术是推技术与内容分类技术,但就推技术(push)来说,微软曾经在internet explorer 4.0中尝试使用过,但用户的反应效果不佳,于是在新版本5.0中去掉了这个功能,推技术能否在广电网找到自己的”第二春”值得疑问。在电信网与窄带领域,相应的技术也同样存在,像能够实现与直镜镜像相似作用的CDN(内容传递网络)与网站镜像(mirror site),而与内容定位相似的则有XML语言标准的出台,包括最近炒得很热的CNXML。直播镜像与内容定位如何保证技术的先进性,如何能与现有的技术兼容成了大问题。李幼平的回答是:”内容定位是以XML作为基础的,可以看作是XML的简化版,因此以后的接轨应该没有问题。”但李同时强调信息阳光整个项目的艰巨性和困难性。倪光南表示:”从性能价格比,从市场接受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这个项目符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国外的方向基本倾向于采用双向的有线电视网,但双向传递有很多标准,我们已经有了单向的基础设施。因此这个项目是我们在单向有限基础设施上,用最少的代价,将信息化普及到全社会的办法。我相信这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推进信息化的途径,我们应尽可能地把这个基础设施利用好。
广电网数据服务发展表
1995年开通了图文电视的数据广播。
1996年开始在有线电视网里开展信息服务。用调频广播提供一些信息服务。
1997年在图文电视的基础上,开发了互联网的多媒体数据广播。
1998年实验开通了两兆到8兆的高速数据广播系统。
1999年用卫星的方式,开通双向的高速数据广播系统。
2000年开播了DVBC的宽带数据高速广播。
2001年组建中国数据广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