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嘉:硅谷黑洞与政府趟雷 - IT评论 - 王宏亮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78 次) 时间:2001-05-19 12:14:12 来源:王宏亮 (乐天) 转载

我想产融结合最突出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风险投资的结合,我想讲两点,一个是硅谷黑洞另外是政府趟雷。硅谷黑洞人和财相应,政府趟雷在中国风险投资企业发展一些挑战。美国大家知道风险投资大概有六百家公司,其中三百家在硅谷。美国去年高峰的时候全美国一共投入三百亿美金,创新性的企业创造三百亿,硅谷占三分之一,不管在好的年成和坏的年成硅谷占到全美国风险投资三分之一,硅谷一共是50英里长,20英里宽这样一块地方,但是它变成人类有史以来单位土地产生黄金量最高的地方,不是因为钱,而是因为人。硅谷这个地方聚集一百万个从全世界印度、中国、南非等等来到美国创业的这些人,这些钱追着这些人来的,硅谷形成这样一种黑洞效应,硅谷成功了以后,全美国各个州想学硅谷,最后发现所有这些洲学习硅谷不是很成功,最后大家讨论为什么不成功?有一个硅谷的黑洞效应。比如我在一个州成立一个高科技公司,一开始我也能找到钱,这个州十几家风险投资公司,发展一定节但,第二次第三次所有该敲的门敲过了,能招的人基本上招到了,再往前发展遇到很大的阻力,把公司搬到硅谷,在那里找到更多的钱更好的人,于是硅谷聚集着越来越好的人,这时候这些资本为了找好的项目搬到硅谷来,要想拿到最好的质量的资金在硅谷有一个点。人和财形成聚合效应,好人越多,钱越多,钱越多人越多,其他州长不起来,硅谷就越长越好。
在中国目前各地都有非常想发展高科技,在中国发展风险投资有很多的挑战。其中一个挑战就是政府参与,政府到底应该不应该参与到风险投资里边,这里头利弊参半,从原则上来讲,从长远来讲政府不应该参与,但是在中国现有的条件下政府必须要参与。为什么参与?因为目前中国向风险投资高科技公司的股权上市等等,一系列的软环境和技术、法律的环境并不是很完善,民间的资本不敢轻易进入风险,花一亿元建一个卡拉OK,不愿意把这一亿元投在高科技,并不是因为高科技风险高,而是对未来很多东西无法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不进来的话,民间资本很难进来,这时候我们非常需要政府资本进来起一个趟雷的作用,政府自己出了钱做这件事就有这个利益去把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改掉,建立起合理的法律政策的环境。当雷趟平了,当第一批高科技公司赚到钱的时候,民间资本会自然拥入。中国目前的情况也正是这样的,其实在中国据统计已经有两百多家风险投资公司,如果把这两百多家风险投资公司都放在中关村,那是一个非常有规模的一个风险投资企业,但是不幸的是这些风险投资公司分散在各个省,每个省每个市甚至有些地方都有自己的风险投资公司,两百万人民币也可以注册一个风险投资公司。这里边形不成一个市场,很多人,我在国内讲这些问题,很多人很关心,对于一个高科技企业怎样定价,怎样估值?我说这就和你在菜摊上买青菜一模一样,如果贵不买,买便宜的,如果在硅谷每天产生一千家公司,面对着三百家的买主,风险投资就是你的买主,我就挑了,谁出的价最高,我卖给谁,非常简单,市场定价。因为没有一个任何的标准的定价方法。在中国假如我在一个省,这个省只有这样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我如果找它去谈的话,形成不了市场的效应,最后定价变得非常困难。又由于政府的介入,这些风险投资管理人,个人的利益并不在风险投资里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在具体操作里面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给公司股价太高,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股价太低我又买不到,所以这些问题的造成使得这些融资的过程变得非常艰难,最后很多地方请一个第三家的由会计公司为高科技公司定价,这样的会计师事务所没有办法给无线互联网给一个DNA基因公司定价的,他们定不出来,这是政府参与的弊端。所以我个人觉得,从长远来讲,对于政府参与这些高科技风险投资公司不应该苛求,因为他们的管理人员原来也是政府的工作人员,他是处长,领导说你去当风险投资公司的老总,中国政府风险投资公司把雷趟平,把民间资本大规模引入,能够把中国的风险投资和高科技形成这样市场的效应,在中国北京、上海、深圳行政比较大的中心,形成一种比较完整的金融链。在一个公司初创的时候有资金,在中期的时候有中期的,上市的时候有很哈的承销商,上市以后通过其它金融工具,发债这种公司对它进一步支持,政府初始趟雷的作用就起到。中国现在正处在高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光头,市场非常巨大,资金不缺,目前缺有经验的创业人和有经验的管理人,假以时日,在五年到十年中国一定形成全世界一流规模的高科技和风险投资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