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13 次) 时间:2001-05-18 21:17:08 来源:bonnie (bonnie) 原创-IT
2001年3月以前,退市只是一个概念,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后三年内任何一年扭亏均可提出恢复上市 申请”。这样算来,连亏公司的“大限”约有六年。六年,纵使是石头股,也会有机会飞上天。 然而, 2000年3月下旬,事情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证监会发布文件《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 法》,公布上市公司退市实施办法:连续三年亏损的公司将暂停上市。被暂停上市后,公司可在45天内向 交易所申请12个月的宽限期。在宽限期内第一个会计年度盈利的,可向证监会提出恢复上市的申请;继续 亏损的,将由证监会作出终止上市的决定。 死缓改作死刑,PT、ST顿时措手不及。虽然管理层注重了政 策的连续性,在颁布退市办法同时,发出通知附加了另行规定:新PT公司连亏三年后可有一年的宽限期, 老PT公司需在今年中报扭亏,否则予以摘牌。但是,这段退市之路仍将如北方的春天,短暂而转瞬即逝。 作为中国股市第一批退市摘牌的公司,毫无疑问,8家老PT组成了第一梯队,它们是:PT红光、PT双 鹿、PT农商社、PI渝钛白、PT水仙、PT网点、PT北旅、PT中浩。遥想公谨当年,也曾赫赫有名征战沙场, 沦落为如今的PT公司,也各有一段跌宕起伏的征战史。 (一)布局高手--红光闪闪,濒死上市 无论是按照吴老的说法“股市是个赌场”,还是按照反对吴老的说法“赌场还是不如股市”,股市中 是最讲究布局的了。中国人自古好弈,今仍以博弈善长,于股市中布下的层层迷阵,无论空城计还是暗渡 陈仓,确能与百年证券史的华尔街大案相匹敌。红光案即为一例。 PT红光(600083),全称“成都红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6月上市,上市当年即亏损2亿元。 在证监会随即开展的调查中,红光“以上市赌明天”、编造虚假财务数据骗取上市资格、严重违法违规的 重大案例水落石出,引起证券业巨大的震动。1998年5月4日,公司股票被特别处理(ST),红光公司和一 批中介机构受到严厉处罚;2000年5月8日,公司股票被暂停上市(PT)…… 那是一个特意挑选的日子,1997年6月6日,红光公司董事长何行毅在上交所敲响了锣声,红光实业股 票上市。从筹划到上市,红光只用了短短8个月的时间,远远少于上市正常的一年半的时间。 成都红光前身为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始建于1958年。该厂是我国“一五”期间156 坝重点工程项 目之一,是我国最早建成的大型综合性电子束器件基地,也是我国第一只彩色显像管的诞生地。公司改制 后于1995年12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列为全国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在四川的 电子企业中,红光排名仅次于长虹,是成都市历年的利税大户,备受四川省和成都市的重视。1995年11月, 红光彩管项目彩管生产线可行性报告获国务院批准;1996年9月的国务院总理办公会上,红光彩管项目全额 免征设备进口税获批准;1997年4月,红光引进日本日立公司年产178万只大中屏幕彩色显像管生产线技术 与成套设备合同签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1997年5月15日,彩管生产线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审定会在成都 举行。 但是之后,红光就没这么顺了。1997年8月,上级指示:红光扩建彩管项目必须在四川长虹与红光联合 的基础上才能获准开工。然而开工报告未获批准之前,红光公司就决心先进行大规模的投入:5595万元征 地,签订总价1.13亿员日元的生产线技术和成套设备的进口合同,签订总金额1.03亿美元的进口工艺和动 力设备合同17个,签订金额8519万元的国内设备加工合同14项(预付1933万元),贷款……开工报告未获 批准,而红光的彩管项目已开始进行,试图将“生米做成熟饭”,这种思路下,红光越陷越深。 与此同时,红光按照上级的指示开始与长虹谈判,试图与长虹联合,但联合未果。之后,红光先后又 与TCL、海尔、海信、彩虹、日立、春兰、康佳、西湖电子、中远公司、五粮液、中信进行了接触,一无所 获...... 公司老总说过:如果找不到合作者,彩管项目上不了,公司只有死路一条。 然而,在死路面前,公司管理层终于“摸出了”一条生路--上市。 红光早就有过上市的考虑,自1993 年改制后一直做着不懈的努力,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那时的红光效益好,资金多,投资上千万元修建保 龄球场,投资数万元建火锅店,投资2000万元修建别致的“红光楼”...1994年,红光还被国家选定为建立 现代企业制度百家试点企业,中央和省市有关领导都曾先后到红光指导工作...红光辉煌的过去确实为红光 临危上市减弱了许多阻力。1996年8月,市体改委通知红光:做好上市准备... 此时的红光,援引1996年《红光报》上公司总经理《“五一”报告会上的讲话》:公司生产经营形势 十分严峻,具体表现为:彩玻生产不理想,老产品市场仍无起色,资金回笼慢,经济效益下滑。公司黑白 玻壳生产线大修,黑白管装配生产线、电子枪生产线已计划停产。1996年红光力争全年实现利润100万… 利润目标不过年利润100万,就是在这种恶劣的经营状况下,公司开始包装上市。 1997年2月,红光公司股票上市班子成立,设立资产财务、资料、文件制作、协调、宣传和证券5个工 作小组,主承销商北京中兴发的代表进入公司。经过快速、高效的准备,4月28日,红光公司上市申报材料 送达证监会...5月19日,证监会正式行文批准红光在上交所上网发行”...5月22日,红光以数十万元包下 三大证券报的整版,极富渲染力地宣告:大西南将崛起一条彩管生产线!预计全年实现5428万元利润(与 红光96年目标100万利润迥然不同)。6月6日,红光成功上市! 红光的上市,足以证明我们的上市程序存在着漏洞。上市包装是光彩夺目的:“公司净利润为5400万 (虚构利润15700万元),彩管扩建项目预计1998年底竣工,届时将为公司带来23亿元的年销售收入和2.8 亿元的利润。预计到2000年,公司彩管产量达250万只、彩玻产量500万只、黑白管产量300万只,实现年销 售收入34亿元,税后利润3.4亿元,出口额4000万美元,总资产达到46亿元”…… 然而在这闪亮的包装之内,红光却是这样的一颗内核:红光内部的《红光报》上写到“红光近一年来 争取股票上市的工作是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开展的…生产经营一波三折,生产设备超期服役,历史遗留问 题有待解决,彩管建设工程迫在眉睫,资金周转严重不足”… 可以说,彩管项目开工报告未获批准,红光 就擅自决定先行投资,红光的这块宝押得够大的,因为这是一个巨型项目,投资巨大,项目一旦启动,一 时难以扭转。当获知彩管项目开工报告没有获得通过时,红光明白自己押宝押错了,公司要死定了。红光 于是又生一计--包装上市,但这回赌注还是押得这么大。深沪两地问题股不少,如果做得不明显,还有可 能蒙混过关。然而红光做得离谱了,彩玻生产线因超期服役不得不停炉歇工,彩管项目中途下马,黑白管 生产线勉强维持运转,两座池炉急待翻新改建,需资金2亿元,近2000名工人下岗,公司因缺少周转资金而 无法运转。其中,最为严重的是池炉的问题。两台彩玻炉设计寿命5年,1995年12月即已期满,应进行停产 大修,但公司一直仅以热修维持运转,炉子超期服役。正常的时候,炉子每天能生产8000套产品,1996年 炉子出问题后则只有一、两千套,低的时候甚至只有几百套,据一位在红光工作过的人讲:1996年8月至 1997年10月的15个月中,红光彩玻生产线一共只生产了约70万套产品。废品率居高不下,成本激增,池炉 的超期生产非但不能带来效益,还要平均每天烧去130万元。 然而,为了上市,为了掩人耳目,红光继续运行着几台废品炉造废品,公司虽于98年1月8日发布了 “拟停产大修”公告,但拖到2月23日和3月5日才执行,其间又烧去了几千万元。烈火终于从纸中窜出, 红光暴出了大案。 --1997年8月20日,红光于上市两个半月之时,缴出了第一份试卷--红光97年中期业绩,每股收益 0.073元,上半年每股收益和净利润仅完成全年预测的20.9%和23.74%。针对广大股民的质疑,公司表示: 由于全国大多数生产黑白显像管的企业已停产,这对公司下半年生产经营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公司将开 足马力,力争完成全年生产经营目标…25英寸以上彩电已成消费热点,25英寸大屏幕彩管供不应求,公 司引进的彩管生产线具有九十年代初先进水平,今后生产的彩管产品在市场上极具竞争力和生命力; --1998年1月8日,红光发布公告“池炉超期运行,拟进行停产大修”; --4月30日,红光公布97年度报告,每股亏损0.86元(上市前招股说明书中预测:每股盈利0.30元); --5月4日,红光股票被特别处理(ST)。 上市仅半年,红光即以前所未有的巨额亏损震撼了整个市场。这家“具有3年盈利记录”的公司, 获得4.1亿元募股资金后,仅半年的时间竟然亏损2个亿。整个证券界为之震惊。随着中国证监会的调 查,一起欺骗与坑害股民的恶性大案浮出水面。原来红光这家早已严重亏损的企业,这家1996年实际 亏损1.03亿元的企业,这家关键生产设备彩玻池炉从1996年下半年就已出现废品率上升、难以维持正 常生产的企业,这家濒于破产的企业,层层包装之后竟然得以上市!这是整个证券业的悲哀。红光从 证券市场上募集的4.1亿巨额资金,随着红光的闪耀而灰飞烟灭--补充红光公司以往的财务漏洞,还贷 了。 红光之案惊动了证监会,证监会紧锣密鼓地进行重点调查,证监查字[1998]75号文件认定--红光 公司有重大违规行为:1、虚假陈述:1)编造虚假利润,骗取上市资格; 2)少报亏损,欺骗投资者; 3)隐瞒重大事项;2、挪用募集资金规定买卖股票;3、未履行重大事件的披露义务。红光上市的中介 机构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成都市蜀都会计师事务所为了30万元的收入,为红光公司虚构利润;四 川和北京的两家律师事务所则在收取23万元、20万元律师咨询费后,为红光发行上市出具了含有虚假 内容的法律意见书。1998年11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中国证监会关于成都红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严 重违法违规案件的通报》,对红光、对有责任的中介机构及相关人员予以了严肃查处。 2000年5月8 日,红光股票被暂停上市(PT),红光负债13亿元,面临摘牌。 这时,一个买家露面--同样生产显像管的广东福地科技总公司和其控股的上市公司广东福地(证 券代码“0828”),他们看中了红光实业的壳资源和红光拥有的彩管生产项目,但同时也开出条件: 由当地政府对红光实业进行资产和债务剥离;在2000年11月30日前将上市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同时降为 2.5亿元;原有职工全部转出上市公司。 由于红光的彩管项目已列为国家重点项目,红光已从多个国家进口了设备和技术,使用了外国政 府贷款,占用了大量银行资金,如果红光摘牌,势必对方方面面造成重大影响。为此,国务院作了批 示,国家经贸委、中国人民银行专门下文,召开剥离银行债权的协调会,由四川省、成都市政府给予 直接支持,进行债务剥离。 2000年年底,红光的银行债务和其他部分债权人的9亿多的债务中的87.54% 转给了控股股东红光集团,其余12.46%留在红光,红光再以自身资产抵偿给红光集团,随后,政府豁 免了红光一部分债务。反复剥离之后,红光负债降至4亿元,离2.5亿元的标准还有一段距离。此时, 由广东福地承接的红光实业彩管项目获得了国家计委的批准,项目计划投资26亿元,引进21、25、29 英寸和超大屏幕彩管生产线。2001年2月17日,广东福地公布董事会决议,计划通过增发新股募集资金 12亿-15亿元用于上述投资项目,其余资金通过银行贷款和自有资金解决。 红光重组露出一线生机,但随着证监会下发《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红光 的命运再次变得沉浮不定。根据文件精神,老PT公司需在2001年中报扭亏,否则予以摘牌。3个月的时光 短暂,红光的扭亏难上加难,红光在濒死中挣扎,红光的股东在焦急地等待...... (二) “四连亏”——年老的双鹿套白猫 八大PT巨头中也有枭雄气短,败走麦城的,双鹿之例即可见一斑。 双鹿电器(600633),全称“上海双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是上海电冰箱厂,公司主导产 品包括:双鹿牌冷藏箱、冷冻冷藏箱、家用和商用冷柜。双鹿系列产品曾为上海名牌产品,多次获得国 家和轻工业部的优质产品证书。其中BC-180和BCD-180电冰箱双获国家银质奖。公司的经济效益1988- 1991年连续四年在国内同行业中名列前茅,曾是全国500家经济效益最佳企业之一,曾是上海市100家高 利税的大中型企业之一。双鹿电器于1992年6月1日上市,募集资金1.98亿元,1993年6月以“10送1配9” 的比例向股东送配股,实际募集资金5105.6万元, 此两次募集资金合计为2.49亿元。双鹿电器1996年开始 亏损,之后保持连年亏损记录,至1999年,双鹿连亏4年,成为首批暂停上市公司。 双鹿电器的管理层可谓飘摇不定。1994年,双鹿电器利润达到颠峰,但管理层也开始出现问题:董 事长(兼任总经理)张世杰因犯有受贿罪,被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之后, 是严镇博担任公司董事长一职。 1995年,全国电冰箱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上涨,三角债问题导致企业销货款拖欠严重,公司效 益下滑。 1996年, 全国家电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各路家电产品均降价销售。在此压力下,双鹿电器缺 乏竞争能力,,开始收缩生产规模。至年末,主营业务收入仅为3.13亿元,利润总额为-0.78亿元,亏损严 重。同时,是公司的子公司出现问题:双鹿电器的一个子公司--注册资金1500万元的双鹿房地产经营公 司,经营管理不善,涉及三起诉讼:1、返还慎义公司支付的土地前期开发费用6000万元并赔偿利息2106 万元、财产保全费79万元;2、支付山东省对外承包工程总公司欠款3140万元、垫款43万元,赔偿损失 601万元;3、起诉上海县房地产总公司,因为双鹿房地产公司已支付给上海县房地产总公司7010万元。 子公司的经营不力再次加剧了双鹿的颓势。 1997年11月,公司管理层再次出现问题,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陈德忠因受贿嫌疑被上海市长宁区 检察院批准逮捕。 1998年,双鹿涉及经济纠纷30多起,负债6.6亿元,部分资产被法院查封,柴米揭不开锅,双鹿家中 是本难念的经,双鹿开始典当家业: --1997年9月10日,双鹿以公司所属六层综合楼一幢、成型车间厂房一幢的产权作抵押,从招商银行 上海市分行借款人民币800万元; --1997年9月29日,双鹿以公司八层综合楼一至六层的房地产权作抵押(帐面原值为人民币1786万元), 从中国光大银行上海市分行借款人民币1400万元; --1997年4月6日,双鹿以公司所持法人股股权以及金桥出口加工区31号坊8丘地块12700m2土地使用权 作抵押,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借款人民币3500万元; --1998年12月,双鹿将电冰箱三厂设备(净值7572万元)全部抵押给上海市工商银行长宁支行。 双鹿公司的办公楼位于上海市天山路,楼顶是漆痕斑驳的标志牌,墙上是破碎的玻璃窗,楼内是空旷的 走廊,四壁清徒,偌大的双鹿,只剩下一个“壳”。1998年下半年,双鹿陷入停产状况。一个大型的生产企 业,巨债缠身,负担着债务利息成本、固定资产摊销成本、人员开支成本,企业停产之日,破产也就不远了。 双鹿将死,这时一只白猫跳出,此“白猫”正是彼“白猫”――我国最大的合成洗涤剂生产商,年利润 6000万,总资产11亿的“白猫集团”。 白猫集团与双鹿电器的第一大股东--双联联社同为上海轻工控股集团麾下的子公司。白猫集团自1993年 以来一直寻找上市机会,但因产业政策、上市额度等原因未能如愿,此次白猫集团欲以间接控股的方式借壳 上市。选了黄道吉日,1998年11月中,白猫集团快速兼并了双鹿电器第一大股东--上海双联联社,因此而间 接持有双鹿电器44.48%股份,白猫入主双鹿,之后开始了大刀阔斧的行动:兼并双联联社一周之后,白猫集 团便让其全资子公司“上海银星日化用品有限公司”以5079万元的价格受让双鹿电器下属、亏损严重的电冰 箱三厂部分房产及其它资产;1998年12月,双鹿电器又将截止至1998年10月30日双鹿的存货和冰箱销售应收 帐款余额,有偿转让给银星日化,由此作出高达1600万元的转让收益;此外,白猫还负担了双鹿的各种支出。 白猫真是为穷朋友而两肋插刀。 1998至1999年,白猫投入了近2亿元。然而…然而…,饿死的鹿比白猫大,纵使白猫行走江湖所向披靡, 但双鹿债务如山压顶,白猫终于体力难支了:双鹿总负债6.6亿元,债务规模大、债权分散,其中:双鹿的 非银行债务为2.4亿元,涉及债权人80多户;银行债务4亿元,分散于工商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等多家 债权人手中;此外,还有相当复杂的多处资产抵押的情况。白猫重组双鹿之初,首先剥离了1.2亿元的非银 行债务,之后在更具难度的5.2亿元巨额债务的面前,重组双方一筹莫展,没能找到好的解决办法。债务未 曾清理,自然无法谈及优质资产的注入。重组双方寄希望于将债务转移到资产管理公司名下,寄希望于政府 的支持,协商和等待是漫长的...... 白猫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处境,终于明白了重组之路漫漫长无尽头,终于明白了自己已被双鹿套牢,但此 时的白猫也决心不再为双鹿投一分钱。白猫于是向媒体表示:白猫集团已对重组不抱希望,有谁愿意“接盘”, 白猫集团愿意退出! 年老的双鹿,半睁着一只眼睛,等待着下一个志愿者来解放它…… (首发天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