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路:杨晨犹如一道闪电划破中国足球昏暗的夜空 - 聊天 - haohao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31 次) 时间:2001-05-15 10:37:41 来源:haohao (haohao) 转载

董路:杨晨犹如一道闪电划破中国足球昏暗的夜空

  2001年5月13日,许多中国人的眼角,为一位27岁的年轻人英勇顽强的表现湿润了……

  2001年5月13日,昆明拓东体育场数万名中国球迷,将自己最真挚最热烈的掌声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这位中国球员……

  2001年5月13日,中国足球数十载冲击世界杯的梦想,因为这位英俊小伙的无畏气慨而再一次升腾起来……

  他,拥有着一个闪光的名字——杨晨!

  中印之战赛前训练,他面色凝重,但目光始终是那么的坚定……

  杨晨默默地活动着身体,默默地随着队友进行着配合射门的训练,他的脸上几乎看不出任何表情。

  四周看台上到处是群情激昂的球迷。十几分钟之后,至关重要的中印之战即将打响。

  十几个小时之前,从遥远的德国传来消息:法兰克福队由于0∶3不敌沃尔夫斯堡队,本赛季降级已成定局——那是杨晨曾经为之倾力战斗了整整3年的球队。

  虽然对法兰克福队降级的命运早已有过心理准备,但当一切终于成为现实的时候,杨晨的心情还是陷入了无比的沉重之中。

  “毕竟在那里奋斗了3年,也可以说作为一名球员,我25岁到27岁这段最好的年龄都投入到法兰克福队身上了,我怎么又能轻松起来呢?”杨晨无限感慨、语气低沉地说道。“不过,”他话锋一转,“既然我没能为法兰克福队的保级贡献最后的力量,打印尼我一定要为中国队付出我最大的努力!”

  即便没有人明白无误地告诉他,杨晨的心里也非常清楚地感觉到,周围的人们对他的期望有多大。面对中国队前3场小组赛状态低迷的表现,面对印尼队的来势汹汹,面对一场只能取胜不能失败甚至打平的决战,匆匆从德国归队助战的杨晨,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关注中国队的人们心底里最后的一根“心理支柱”。

  “我有4年多没有在昆明高原比赛了,”赛前,杨晨坦白地对记者说,“说实话,我对自己在比赛中能不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也是心里没底儿。但我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我是踢全场还是踢半场,只要在场上我就会玩命去拼,有多少力气就全部都使出来!”

  面对队友一记并不到位的传中球,面对印尼队凶猛出击的门将,他不顾一切地俯身鱼跃冲顶而去……

  中印之战战幕拉开,身披20号战袍的杨晨果然如猛虎下山,在对方前场不断地左冲右突。湿滑的场地对他控球突破特长的发挥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但杨晨仍然不惜体力插上、回防……

  中国队的中场并没有给予杨晨更多有力的支援,而他与队友之间的配合也尽显生疏——在上半场直到第18分钟时,杨晨才有了自己的第一脚射门。

  印尼队在顶住中国队开场阶段的猛攻之后,开始利用熟练的配合传球,向中国队腹地发动快速反击。

  第24分钟,当印尼队又一次突破中国队整条后卫线,前锋形成单刀之势险些破门得分的时候,在前场的杨晨冲后防线的队友挥动着手臂,大声呼喊着。

  这样难堪的场面显然给了杨晨很大的刺激——他“急”了,他更加拼命了,他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还对手以颜色!

  杨晨的身体几乎与地面平行地凌空飞了出去,那是一记离自己身体很远的传中球,球的飞行落点不仅靠近对方的守门员,也靠近对方一侧的球门柱。坦白地讲,杨晨的这次俯冲是一次危险性极大的“搏命”——他顶到皮球的概率大概只有1%,而他与守门员或球门柱相撞的概率是剩下的99%!一旦相撞,其受伤的可能性则几乎是100%!

  然而,杨晨依然坚定地俯冲而去,没有丝毫的畏缩,像当年舍身堵枪眼的战士。

  他的头终于差一点没有触到皮球,他下落的身体在滑得如同溜冰场的草坪上急速冲向球门柱,相撞已不可避免,“咣!”当时正好站在印尼队球门后方的记者异常清晰地听到了杨晨的肩膀与那根12厘米粗的钢制门柱猛烈撞击的声音。

  杨晨痛苦地倒下了……

  杨晨的右肩被绷带紧紧地包裹起来,他在场上艰难而不失勇猛地奔跑着,只靠一只左臂摆动并保持身体平衡的他,感染了目睹这一切的所有的人们……

  两名队医飞快地跑来了,现场工作人员抬着担架也跑来了。比赛还在继续,但现场许多观众的目光却一齐投向杨晨倒下去的地方。

  杨晨挣扎着从地上坐起来,左手扶着自己的右肩头,在队医的怀里,拼命地咬着牙,忍受着剧烈的疼痛。

  现场巨大的噪声让几米之外的记者无法再听清杨晨与队医之间的对话。只看到当队医用询问的目光和口气问着什么的时候,杨晨狠狠地摇了摇头;队医开始用绷带包扎固定他的右肩……杨晨重新站起来,吊着一只手臂,飞快地沿着底线、边线跑向中线,同时举手向场上的主裁判示意。

  在万众高呼“杨晨!杨晨!”的声浪中,杨晨重新投入到激烈的比赛当中……

  那一刻,一种强烈的震撼在人群中涌动……

  “我踢球玩命是受了我父亲的影响。”记者回忆起5年前杨晨在北京讲述的一个故事,“我小的时候,父亲带我去看工厂里的职工篮球赛。那时候,我父亲酷爱篮球,在球队中是有名的‘拼命三郎’!我记得有一场比赛中,我父亲为了争一个球,一只手的大拇指戳在了地上,当时,他自己知道肯定是骨折了。队友们都劝他下场,赶快去医院,可是我父亲坚决不干,只是让人用绷带简单包了一下,就又上场了!这个场面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杨晨说这番话的时候,眼睛里流露出的是一种对自己的父亲无比崇拜的目光。

  20年后的这一天,杨晨终于做到了父亲当年曾经做到的事。在那一时刻,在北京家中电视机前看到自己的儿子如此英勇的表现,杨晨50多岁的父亲也同样会感到莫大的欣慰与自豪——尽管,他也许也会为自己心爱的孩子的伤痛而黯然泪下……

  杨晨又一次俯身冲顶了,带着一只受了伤的臂膀;球进了,他受伤的肩头也又一次狠狠地撞到雨中的场地上。他只能痛楚地倒在那里,甚至无力起身为自己漂亮的进球而欢呼……

  杨晨带伤坚持拼杀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场上场下的队友,虽然他与队友仍然在前场不断地冲击对方的球门,但首先破门的却是对手——上半场结束前几分钟,印尼队利用一次角球机会,将球射入了中国队的球门。

  随着这粒失球,中国队已经站在了悬崖的边缘。雨越下越大,人们的心情开始变得异常的沉重。“5.19”,这个16年前中国足球最惨痛的一幕仿佛又将再一次地从天而降,那天也下着雨……

  “杨晨下半场还能上场吗?”中场休息时,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猜测着。

  虽然足球运动员最重要的是双腿,但,手臂的作用之大也是一个基本的常识。只靠一只左臂的摆动,杨晨奔跑的速度、贴身对抗、身体平衡等等一切比赛中需要完成的工作都将不得不受到极大的制约。

  一向称“球员保护好身体是第一位的”、“球员有伤的情况下不能参加比赛”的米卢,此时此刻,也只能“食言”了。

  当下半场比赛即将开始,杨晨和他缠满绷带的受伤的右肩一同映入人们的眼帘的时候,拓东体育场响起了一片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声!

  中国队打“疯”了。在全场数万名球迷自发地唱起的国歌声中,仅5分钟,李伟峰便利用角球发出后门前混战的机会,一脚垫射攻破了印尼队的球门,将场上比分扳成了1∶1平!

  在接下来的10分钟里,中国队攻势如潮,但只开花不结果。本来因“树大招风”,印尼队派出14号球员对杨晨进行了寸步不离的贴身盯防,加上受伤的右臂的拖累,杨晨在场上摆脱突破时显得有些“吃力”了。

  如果中国队不能乘胜前进,迅速将比分反超的话,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队反败为胜的难度将会越来越大。场边,米卢和所有替补队员都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

  机会来了。下半场15分钟,6号李明右路起脚传中,后门柱附近,一名中国队队员看准来球,一个鱼跃冲顶,球轰然撞入对方的网窝!是杨晨!杨晨进球啦!

  体育场瞬间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然而,进球后的杨晨却一动不动地倒在地上——他受伤的肩膀因为这次冲顶又遭受了一次重创。

  当几分钟之后,杨晨接受完队医简单的治疗,又一次进入比赛场地中间的时候,场内“杨晨!杨晨!”的呼喊犹如山呼海啸一般……

  下半场31分钟,当3∶1领先的中国队胜利几成定局的时候,米卢终于决定将杨晨换下场。杨晨带伤比赛的时间整整有48分钟!

  杨晨的进球给予了中国队更为强烈的自信心。

  场上所有队员都很久没有打出过那么快速、多变的进攻,杨晨没有丝毫的松懈,他甚至回身狂追几十米,回防到本方后场角旗附近参加防守;而在进攻中,他也多次给对手球门造成威胁,也有两次被对方防守他的球员重重地铲倒在地。

  当场外第4官员高举起“20”字样的换人牌,杨晨缓缓地跑向换人区的时候,场上的中国队队友范志毅、谢晖不约而同地高举双手,为之鼓掌,这也带动了看台上的球迷,他们以更为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欢迎着杨晨——一个自己心目中的英雄退场。

  米卢激动地抚摸着杨晨的头,杨晨艰难地报以微笑,然后,精疲力尽的他一下子瘫坐在替补席上……

  中国队终于历经波折,以5∶1大胜印尼队。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比赛,这是一场回味无穷的比赛,这是一场让中国足球重新燃起希望之火的比赛!

  杨晨在他上场的78分钟时间里,在其带伤作战的48分钟时间里所做的一切,都将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在这一天,全体中国球迷会因为拥有杨晨这样英勇无畏的中国球员而深切地感受到一份无比的自豪与荣耀!

  “杨晨”——一个闪光的名字,犹如一道闪电划破中国足球昏暗的夜空……

  人们的泪水第一次不是为了胜利,也不是为了失败,而是为了一个27岁中国球员的舍身忘我的精神而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