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87 次) 时间:2001-05-14 17:22:15 来源:王峻涛 (wjt) 原创-IT
80年代,大学才毕业的时候,每个周末都穿过林荫大道去中关村。那时候,丁字路口似乎就算是村子的尽头,我最喜欢的一段路是黄庄电影院到丁字路口。到现在,我闭上眼睛,几乎还能一一重绘当时的每一个门脸、每个广告牌。比如,我到现在还记得,黄庄电影院旁边的连邦店的位置,原来有个小小的炸鸡快餐,中式的,那时侯,是我几乎每个周日的午餐。每个周末,就是走走,进去和里面的人聊聊,为的就是那种气氛,创业的气氛和中国IT的气氛。联想+四通那个大楼要拆的时候,我也和很多人一样专门跑去默默再看了一眼。很长一段时间,它就是中关村的标志。
后来,在这条街上,我认识了苏启强、吴铁和现在还每天一起的很多“兄弟”。记得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圣诞夜。那时候,村里还不兴过洋节,我住的燕山酒店,也只在大堂里有棵圣诞树。那天,我和老苏把小冰箱里面的啤酒都喝光了。窗外是大雪覆盖、看起来无比美丽和纯洁的中关村。
从那以后,每年一到二次的联邦“盟主大会”,就成了我们的“中关村节”。无论多紧张,保留节目一定是到村里转转。记得有一次,时间很紧,次日凌晨要离开,大家在香山饭店侃到深夜,回房间洗洗要睡了,却总觉得缺少什么,回到大堂,发现老苏和张屹居然也在那里转悠,大家相视一笑:去村里看看。我们在那个村里著名的老掉牙的(当时很新)的大卡(迪拉克)后面坐着,老苏在前面把着方向盘,音响里照例是这部车子里整天播放的“回家”,默默地在深夜2点绕村一周。回去以后,睡得很香。
8848建立不久,就和连邦一起搬到亿方。那时候,我最喜欢的时刻,就是在黄昏,站在窗前,看着村里的灯光一点一点亮起来。村里,我最喜欢的酒吧,居然是友谊宫外面那个露天的小酒吧。须夏夜,安静坐下,要壶茶(说实话,那里的茶很不地道,福建人不会喜欢)或者啤酒,三五哥们,慢慢侃山。
“回到这里,就有了归属感”。我很同意当时不知道谁说的这句话。IT创业者心灵的家园,中关村,如此伟大,但是,让我说起来,却只有这些婆婆妈妈的小事,不胜惭愧。
文章评论:心灵家园中关村 - 贾鹏 - 2001-05-14 23:58:28
此问系《信息产业报·中关村特刊》向老王的约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