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35 次) 时间:2001-05-12 23:52:23 来源:神游 (神游.) 转载
□党国英 (南方周末 5.12)
前些日子,史玉柱“还债”引起媒体广泛关注,一阵争辩后,大家最终还是认为史玉柱之举值得称颂。是的,史玉柱之举算得上高尚,但这只是在一个商业准则受到任意践踏、商业领域机会主义行为泛滥成灾的大环境里才显得高尚。设想一个商业准则健全并得到广泛奉行的社会,史玉柱“欠债”当初或许就不会发生,发生了也不一定是今天这样一个后果———这好像是一个“双输”的结局。
商业准则大概是两个部分,一是由法律规范的正式的商业制度;一是商业道德。一般情况下商业道德不由法律来规范。法律不可能是万能的。如果人的一切商业行为都由法律来规范,社会付出的代价就太大了。经济学把这种代价叫做“ 交易费用”,交易费用对社会福利是一个扣除数,发育良好的商业社会应该尽可能降低交易费用,商业道德便被人们用来减少经济活动中的风险,降低交易费用。但商业道德更不是万能的;商业道德对人们的约束有时很不牢靠。如果一个社会里人们违反商业道德能不丧失交易机会,商业道德就守不住了。欠债还钱,是古老的商业道德,但眼下我们这个社会似乎可以欠债不还。“三角债”继续困扰着我们,以至于我们都懒得说它了。我们为这种广泛的“不道德”付出了巨大成本。史玉柱的行为就在这种背景下显得高尚。
商业道德要发挥作用,必须用法律制度维护基本的商业规则,创造出一种激励人们自觉遵守道德的制度环境。那么,主要是哪一种情形放纵了不道德的商业行为?说来令人吃惊,想维护公共秩序的政府,如果它过度干预经济生活,社会的道德风险便增大了。如果政府不适当地造成经济生活的垄断,不道德的源泉便产生了。“吃了财政吃银行,吃了银行吃股民”,这是人们形容我们一些国有企业商业行为的民谣。甚至有不少陷于困境的国有企业直接向自己的企业职工“集资”,还不了钱是一般的结局。前几年农村合作基金会遍地开花,基层政府为债务担保,让乡村有权势的人们狠狠捞了一把,把一些相信政府的农民剥夺得一干二净。还是中央政府下了决心为小百姓讨个公道,但最终还主要是靠财政的钱补了窟窿。看看,这些相关的德行与“仁、义、礼、智、信”哪个沾了点边?
经济学里说,如果交易是反复进行的(重复博弈),当事人就要领教违反交易规则的惩罚了,因为他将丧失交易伙伴。我们原有的机制没有内含这样的规律。的确,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制度,但相比之下,市场经济制度依靠市场的力量来调节人们的商业行为,结局要好得多。我们的确有深重的商业道德危机,但它不是来自市场化改革,而是来自市场制度的不完善,来自旧体制的强大惯性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利益集团。
回头深入思考一下,史玉柱的行为实际上基于一种自信和信念。以史玉柱的发展经历,要再做成轰轰烈烈的大事,必须对过去有个交代,而他恰恰认为自己还可以成就一番大事;特别是他要继续涉足民用消费品,更必须对自己的信誉有个交代。但这不够,他一定认为我们这个社会会保护他成就大业,会允许他赚取远远超过一亿五千万的财富。说白了,他认为我们这个社会将会保护合法的私人财产。他遵守普遍的商业道德就建立在这样一种对制度的信念的基础上。我渴望那些有力为制度建设发挥作用的人们,不要让千千万万个史玉柱们失望。
原来大家对道德真的没有兴趣 - 神游 - 2001-05-13 16:02:51
转帖了一篇有关商业道德的文章 一天只得到个位数的浏览量 看来道德已经无人问津了
RE:原来大家对道德真的没有兴趣 - 8号 - 2001-05-13 16:42:01
【(8号)回复(神游)的大作】 至少你也许该将标题该为由史玉柱看商业道德问题 或者史玉柱引发商业道德论争 或者史玉柱:商业道德,我说了算 依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