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富裕与贫穷 - 资本评论 - 王宏亮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66 次) 时间:2001-05-10 17:32:11 来源:王宏亮 (乐天) 转载

国家的富裕与贫穷

[法国《回声报》2月24日报道]题:富裕与贫穷(记者雅克·巴罗亨利·吉比耶)

本站编者按:这位历史学家用文化、精神来解释国家的发展,我有点不大相信。我认为他所提到的制度因素,才是至关重要的。

关于中国为什么落后这个热门问题,我的想法是,这是一个伪问题。因为,在前现代历史中,中国和西方,各个地方,可能都没有太大差别,大家都一样地落后,也许只是落后的方面不同而已,所以,在前现代,中国是不是比西方先进也是一个假问题。但由于种种偶然的因素凑到一起,西方却进入了现代,建立起了种种体现现代性的制度,以及随之而来的观念,结果进入现代发展历程,而其他地方没有进入这一历程,所以当然就没有现代性的发展。要知道,发展,完全是一个现代性概念,比较前现代之间、或者用前现代与现代进行比较,就没有什么意义。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必须进入现代过程,也就是采用西方行之有效的制度,市场制度、法治、宪政等等,这些东西虽然起源于西方,但产生出来之后,却可以脱离西方文化、文化而落根与其他文化、文明,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当然,如果不想发展,那就完全可以拒绝这些制度而保持我们文化的光荣。

原编者按:为什么会有富国?为什么会有穷国?应当怎样解释少数已经在进行“新经济”冒险的国家与许多在经济增长率的比赛中“失败”的国家之间差距越来越大这一现象?美国历史学家戴维·兰德斯最近在法国出版了一部名为《国家的富裕与贫穷》的著作。他认为,国家财富问题首先是文化和“精神”问题。下面是他同我们的谈话纪要。

贫富间的鸿沟

《回声报》记者问:随着“新经济”潜力的上升,关于不平等问题的辩论又在各地展开了。经济自由主义和全球化的反对者们认为,当前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贫富差别加大的直接原因。作为历史学家,你怎样看待现在的这场辩论?

戴维·兰德斯答:我感兴趣的是各国成绩的差距。一个发达国家内部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差距同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差距是无法相比的。在莫桑比克的居民看来,美国或欧洲的穷人是富人。如果认为国家之间财富差距的加大是最近才出现的一种现象,那就错了。在世界历史上,贫富之间的鸿沟在两个半世纪以前就曾出现过。这种鸿沟开始于18世纪中叶的英国。当时英国正开始工业革命。从那以后,这条鸿沟越来越扩大,把由于科学技术和医学的应用而发生变革的国家同没有机会(或没有条件)充分受益于科技和医学的国家分开了。3个世纪以前,一个莫桑比克居民与一个端士居民的收入之比大约是1:5,现在却是1:400。

问;这种差距是怎样形成的?

答:我们发现,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各国对革新现象作出了不同的反应。要想集体致富,就必须同时拥有科学和市场。一些国家加入了这种赌博,另一些国家则没有加入这种赌博。这两部分国家之间的差别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文化因素。

问:你是不是说科学的进步是不平等现象加剧的主要原因?

答:不完全是。重要的是各种文化在利用和掌握科技革新时所采取的方式。这里举一个永远具有现实意义的例子:每个人都会死,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自发地采取延长寿命的行动。只有在风俗、习惯和惯例同卫生和防病规则结合在一起时,医学的新发现才可能改变各民族人民的生活。

“肥皂和棉花革命”

问:你在书中十分强调“肥皂和棉花”革命的意义……

答:工业革命使人们能大量生产肥皂和棉花。这两种产品不但使资产阶级受益,而且使大多数人得到了好处。于是,民众的风俗习惯发生了变化,这改变了人们的命运。正确洗浴习惯的养成降低了微生物致人死命的能力。

问:仅肥皂毕竟不能概括说明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历史……

答:我觉得,经济学家们过分强调纯经济因素了。我并不低估经济因素,但发展的关键却不在此。造成——个国家富裕水平高低的原因在于共同的:价值准则、习惯和民族传统。各国人民的心理因素比物质财富、权力游戏或外部援助更重要。我认为,德国经济一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对资本主义飞跃发展所作的分析仍具有现实意义。试以曾对现代资本主义的诞生起过重要作用的加尔文派商人为例。这一派商人的宗教观念促使他们赋予劳动以神圣的价值:同那些为活着而劳动(工作)的人们不同的是,这些商人活着就是为了劳动(工作)。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不平等现象存很大程度上是与人们对劳动的重视程度相吻合的。

现代世界诞生于中世纪

问:在美国,人们怀疑你信奉“欧洲中心主义”。你认为从什么意义上说欧洲模式优于其它模式?

答:我起初想弄明白的是:曾在科学技术方面领先于世界其它国家的中国怎么会被西方超过了?渐渐地,我意识到了犹太基督教现象在世界经济史上的重要作用。在圣经中,上帝对诺亚说:“劳动吧,造一只可以使你在敌对世界活下去的方舟,自己救自己吧!”对劳动价值的尊重,征服自然,产权,不相信专制制度,所有这些都是圣经遗产的组成部分。圣经中的上帝给人以在世界上采取行动的自主权。接着,从1000年开始,中世纪的欧洲成了当时世界上从未有过的最具革新精神的地方之一。政治上的割据形势导致出现了一些自由区。神权和世俗权力开始分离。特别是在1000—1500年间,欧洲创造了发明……

问:你的意思是说……

答:现代世界诞生于中世纪。中世纪不但不是一个蒙昧时期,而且相反是革新思想诞生的时期。犹太基督教的价值准则和新出现的创办企业的自由结合在一起,有力地推动了新技术的大发展和商业化。

中国历史上的发展障碍

问:在许多领域,中国曾在技术上远远领先于欧洲。

答:是的。但是,中国在大约1300—1400年间走人了死胡同,落人了专制制度的桎梏,禁止了创办企业的自由和产权。而当时在欧洲,政治领导人却没有权力限制科学工作者、手工业者和商人的创造热情。竞争性的、限制不严的政治制度使他们拥有了自由活动余地。市场的空间扩大了。

全球化的赢家和输家

问:许多作者都说,16世纪的重大发明、帝国的建立和殖民化在某种意义上:使欧洲依靠世界其余地方的贫穷确立了自己的富裕地位。你对这种论点有什么看法?

答:我不否认奴隶制和帝国主义所起的作用。但是,从海外窃取来的大量财富麻醉了一些人,也刺激了另—些人的创造热情。西班牙和葡萄牙挥霍掉了由残酷的征服者们掠夺来的财富的大部分。相反,荷兰和英国却利用这第一次全球化运动进行投资和革新。在那个时期就已经有了全球化的赢家和输家。从这里我们又可以看到文化的因素:北欧的新教徒促进了新入的出现。所谓新人是指资本主义的、办事有条理的、工作效率高的和勤奋的企业家。

问:你由此引出了发展竞赛中的赢家和输家理论……

答:谈不上理论。我只是指出,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财富首先来自国内,而不是首先来自国外。殖民主义的征服总的说来并没有带来多大好处。

问:现在,你怎样划分赢家和输家?

答:在赢家中,首先当然是美国。为什么会是美国?因为美国的文化是乐观主义的,美国的社会虽不说是无阶级的,但至少比世界上其它国家的社会更均质,更灵活。赢家中其次是日本。日本虽然现在还面临着一些难题,但它仍坚持其负责任、爱国主义和奋斗的价值观。华人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德国和法国也是赢家。拉丁美洲仍是一个混合区域。在输家方面,有缺乏自由的原教旨主义国家以及陷入腐败和无法控制局面的国家。

但不存在永远的赢家或输家。西班牙曾是16世纪的大赢家之一,但到18世纪末,它就不再是赢家了,英国和荷兰取代它成了赢家。后来,英国又失去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并差一点儿在1960—1970年落人了输家阵营。现在,像泰国和马来西亚这样一些亚洲国家在改变贫穷趋势方面似乎是起步顺利。

非物质因素

问:你总是谈着谈着又谈到了文化和制度。

答:越是向服务经济、创新经济方向前进,发展就越要取决于非物质因素。所谓非物质因素是指:越来越多的人的受教育水平,法律干部的素质,个人自由所具有的地位,市场供求的良好流动性,竞争的余地。治疗贫穷的良药决不能完全靠国外援助。国外援助是有益的,但也可能是有害的,因为它会消除人们的斗志,导致产生一种具有麻痹作用的自卑感和低能感。只有自己奋斗得来的权力才有价值。中东国家拥有许多王牌(首失是拥有大量的石油收入)。但是,中东国家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制度对创业精神的发挥和技术的自主发展却不能起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