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82 次) 时间:2001-05-10 17:21:43 来源:王宏亮 (乐天) 原创-IT
说到新经济,不能不提到美国的硅谷;而说到硅谷,便不能不提及斯坦福大学。
硅谷如今已是一个巨大的存在,其1998年的GDP值即占到全美GDP的3%,相当于中国GDP总值的25%,北京市海淀开发区GDP总值的140倍。然而,在起步之初,它却不过是斯坦福大学出租的一小块地产。
美国著名学府可谓多矣,为什么单单斯坦福大学占此先机,而哈佛、迈阿密等科研实力一点也不逊色的大学所建的研究区却大多没什么起色,未能成为创业公司的栖息地和孵化地呢?
斯坦福师生的创业风气是罕见的。从惠普公司以及特曼教授开风气之先的“天使资本”,到近来的雅虎、太阳微、硅图和思科,就都是从斯坦福大学派生而出。这类派生企业构成了硅谷企业的主体。
另一个因素是资金。硅谷所在的旧金山是全美第二大金融中心,不光风险投资充裕,更有NASDAQ为这些企业上市大开方便之门。而由于有期权安排,上市又反过来成为激励创业者的根本动力。
硅谷模式的效法者一直不绝如缕。著名的如台湾的新竹、印度的班加罗尔、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当然,还有中国的中关村。
已经叫了20年“中国硅谷”的中关村与硅谷的相似之处,是云集了国内68所高校和213家科研机构,据说其智力资源密集程度和科技力量连硅谷都瞠乎其后。可惜的是,这个叫了20年的“硅谷”口号显得有点底气不足。有数据为证:硅谷有企业8000余家,年营业额2000亿美元;中关村有企业近5000家,年营业额仅400多亿元人民币,收益差距天悬地隔;硅谷的高技术含量为66%,中关村则仅为3%,技术差距又是天悬地殊。堪称中关村老大的“联想”去年的营业额也仅有178亿元,且产品并无核心技术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