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达缘何报出巨亏---“调查实达ST”系列报道之一 - 中国IT报道 - 庞瑞锋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56 次) 时间:2001-05-09 15:46:51 来源:庞瑞锋 (庞瑞锋) 原创-IT

             实达缘何报出巨亏

               —“调查实达ST”系列报道之一

  [编者按:在国内IT业,实达曾以计算机外设、PC和网络产品雄霸东南。但是这个以“16个人创造16个亿”神话的实达,这个主业赢利依然强劲的实达,现在却再度报出巨亏,沦为ST一族,成为沪深两市中首家遭此命运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实达为何一亏至此,它的ST之旅又将如何行进,本报记者在其年报公布前,飞赴福州对其进行了深入调查]

  4月30日,在一再推迟之后,实达电脑(600734)终于赶在中国证监会规定的期限前,公布了自己的年报:2000年亏损高达2.52亿元。虽然此前实达已经发布了预亏公告,但是亏损额如此之高,还是让投资者大为吃惊。
  这是一个艰难的亮相。由于上一年度实达已经亏损5497万元,连续两年亏损,五一长假休市一结束,实达股票在沪市的简称也改为“ST实达”,正式戴上ST的帽子。实达也因此成为沪深两市中,首家遭遇ST命运的高科技上市公司。
  由于记者事先得悉实达巨亏的消息,4月中下旬,赶在年报即将公布的前夕,记者飞赴福州,就实达步入ST及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对实达集团董事长明德平、副董事长蔡晓东等强权派人物进行了独家采访。有些接受采访的中高层人士则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
  当时,总裁叶龙正身在香港,正在为清除亏损努力。由于亏损巨大,长期执掌实达的叶龙据说将因此被迫去职。
  陈年旧账一朝体现

  实达集团地处福州市西南。它最初以银行终端设备起家,目前已经成为福州当地领袖群伦的龙头企业。厂区内楼群林立,干净而又整洁。员工上班井然有序,丝毫看不出有任何被ST的迹象。
  私下里,实达沦为ST一事,却让员工们耿耿于怀。“我们大家忙活了一年,也替公司挣了不少钱,但到头来却告诉我们说亏了这么多。”一位实达的销售人员表示。
  据记者了解,2000年实达主营业务收入有30亿元之巨,实现利润也有1.1亿元左右。其中实达旗下三大主营业务计算机外设、PC产品和网络产品就贡献了9000多万的利润。但是年报一公布,这些利润都填进去后,还有2.52亿元多的巨额亏损。在今年2月底,叶龙在集团内部的一次通报会上,曾透露2000年实达集团净亏为2.67亿元。
  如此推算,实达在2000年年度其他业务方面亏损高达3.7亿元以上。作为第一家步入ST行列的高科技企业,实达也创造了“ST一族”中一个并不太常见的现象:主营业务赢利强劲,却因投资等业务的失败,最终酿成巨亏。
  亏损如此之大,也让实达高层颇犯踌躇,一再推迟年报亮相的时间。本来实达计划在4月20日公布年报,后来顺延到25日,最后却决定干脆推迟到4月份的最后一天。“丑媳妇总得见公婆”,但实达总得为这些亏损向股东作个交待——虽然这种交待已经难以做到体面。
  今年2月底,叶龙在一次内部讲话中承认,这2.67亿亏损是“由历年来,尤其是1998、1999年的实际亏损扣除去年年报已经体现出来的亏损及利润形成的”。由于1999年实达只报出5497万元亏损,这也意味着,沉淀下来的亏损大部分放在2000年度一朝体现,最终将实达打入ST深渊。
  对于没有将亏损一次性体现出来,有些实达高层颇有微辞。他们认为如果当初全部放在1999年年底集中体现,凭着2000年的良好盈利状况,实达今天也不会落到败走ST的窘境。
  但据实达内部人士透露,实达也有苦衷。实达在1999年中期刚进行过配股,如果年底就报出巨亏,担心不好向股东及有关监管部门交待。加上当时有些亏损项目正处在清查之中,因而在会计处理上,只是做了坏账计提损失。
  这次不再隐瞒巨亏,却是大股东们的意志。董事长明德平表示,将历年亏损在2000年度全部体现,主要是为了实现集团半年内扭亏为盈。他表示,目前集团对以往亏损情况已经进行全面清查,主要亏损点已经关闭。如果诚如所言,实达靠着主业的强劲赢利能力,半年内扭亏摘掉ST之帽并不费难。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实达已经退无可退。主营业务赢利能力强劲,却因投资等失误身陷ST漩涡,已经让实达人郁闷不已,如果再亏一年,滑入PT行列,那将是实达人不可忍受之事。

   上市埋下亏损祸根

  无论是叶龙还是其他高层,在深刻反思后将亏损原因总结得林林总总,不遗巨细。但是在实达的2000年年报中,对亏损原因只是作了泛泛说明。如果细究起来,亏损却与实达的上市直接有关——虽然这并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1988年,胡钢、叶龙等16个年轻人创办了实达,取“实为创业之本,达则兼济天下”之意。当时富闽贸易公司出资较多,加上后来不断增资,成为公司一大股东,16位创业者也在其中占有重要股份。成立之初,实达体制有些含糊,身兼国有和民营的双重色彩。
  最初,实达以金融行业用户为主,生产银行用的一些计算机终端产品。创业人员以技术出身居多,凭着吃苦精神、独特的营销模式和市场定位,实达很快树立了自己的地位。
  1994年,实达发生内变,胡钢带领部分创业者离开实达,另创新大陆发展(0997),目前,新大陆也成为福建省另一著名IT企业,从事金融业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胡钢离去之后,叶龙开始执掌实达集团。
  为了达到上市公司规模的要求,1995年,实达兼并了福建外部设备厂。外设厂折股进入实达,成为实达第三大股东,第二大股东则是员工持有的实达工会股。1996年7月,实达集团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发行3000万股流通股,募集资金2亿多元。由于是整体上市,实达所有业务都装在上市公司里,与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从一个只有20万注册资金的小公司,到成长为一家高科技上市公司,实达站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手里有了2亿多元的大笔资金后,实达开始有些把握不住自己了。
  刚上市时,实达业务只有终端和外设两块,但雄心勃勃的经营决策层想进入更多的领域。叶龙在后来的反思中承认,这时候考虑的是尽快做大企业,迅速扩张规模。在这种思路指导下,缺乏清晰产业规划和发展方向的实达,匆忙走上了多元化的道路。
  实达第一步便是跨进VCD领域。1996年,VCD市场开始升温,实达投资数千万元成立实达数字电器公司,主要生产VCD和DVD。据说当时实达高层的思路是,通过投资VCD领域,实现从行业用户市场进入到消费类市场。因为以前无论是中西文终端、POS机还是打印机等,都是针对特定的行业客户。
  一位实达高层后来对VCD项目的反思是:实达是靠在特定的行业、以自身擅长的技术和独特的直销模式取得成功。但是投资VCD却是实达相对陌生的领域,它要求有运作消费类电子产品的能力,和很强的分销体系作支撑,实达并不具备。
  但实达还是投入进来。VCD正式投产以后,一度还在1997年跻身国内前8名。但是发展下去,实达不擅长运作消费类电子产品的能力日益显露。当时实达像其他VCD厂商一样,不惜花巨资在中央电视台大打广告,但是省一级的销售渠道都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到了1998年,实达VCD产品已经大量积压,造成亏损近1亿元。加上用人不当等因素,当年年中,数字电器公司开始清盘结算。投资VCD,让实达遭受了一次彻头彻尾的失败。
  VCD项目的失败不过是一个典型代表罢了。在一味扩张和发展思想指导下,1996年至1998年间,实达投资动作频频,这期间实达各种投资类公告也为数众多。在IT领域,实达投资了网络通讯产品、PC、网站、软件、系统集成、代理国外产品等;在消费电子领域除了VCD外,还投资了自动轮椅、家庭电源开关……此时实达已经将自己定位在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上。与电子有关的都想插进一脚,却忽略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所在。除PC业务、和日本爱普生生产打印机等少数几个项目成功外,大部分归于失败。盲目多元化发展的结果是,投资亏损的项目和公司就有15家左右。
  此外,实达上市以后还提出“大实达”概念,将实达业务分为三个中心:福州作为硬件制造中心,北京是软件开发中心,香港则是资本运作中心。
  但是大实达概念后来又不了了之。北京并没能成为实达的软件中心,而实达在香港的资本经营最终以亏了5000万元而告终。叶龙此次去香港,也是打算处理实达和康柏的一家合资公司,由于一直亏损,实达已决定对其进行善后。
  于是在实达的内部会议上,便有了叶龙的沉痛总结:VCD项目经过两年的运作,造成了近0.9亿元的损失,成为集团成为以来单项损失最大项目。其他项目如上海实达、海达、世纪、驰宇、计算设备、得实等,也造成了0.5亿元的损失。
  1999年,当时集团下属控股子公司西方公司涉嫌参与货物走私,被海关查处。处罚金达0.5亿元。目前西方公司已经停止运作,因不规范经营也造成约0.6亿元的款项无法追加,成为坏账,仅此一项,就形成亏损1.1亿元。
  这些亏损综合起来,不但吃掉了所有主营业务赢利,还暴露出2个多亿的亏损。上市以后本来应该快速发展的实达,由此步入了徘徊期,而近一两年国内IT业发展却突飞猛进。
  对实达人更致命的是,由于沦为ST,即使想半年内能扭亏为盈,在之后的三年内也无法通过配股或增发新股的方式募集资金,一时难以得到资本市场的支持,要想摆脱困境还得多靠自己。□记者庞瑞锋/文(完)

见文如见人 - 张羿 - 2001-05-10 15:56:07

庞锐锋总是抓些大题目。佩服、佩服。期待着看你的系列报道二呢。 最近忙些什么?见文如见人。 张旭东 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