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业关键字 - 中国.com - 刘韧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602 次) 时间:2001-05-08 17:38:08 来源:刘韧 (liuren) 原创-IT

中国电信业关键字
摘要:
邮电部 信息产业部 中国电信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 网通 吉通 铁通 广电
概况 发展历程 规模
邮电部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决定政务院下设邮电部,同年11月1日,邮电部正式成立。
1949年12月27日,经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决定成立邮政总局,确定邮政经营方针和资费政策,调整业务种类,满足国家与人民通信的需要。
“文化大革命”中,邮电部撤消(1970年1月1日),邮政与铁道、交通合并成立交通部。1973年6月1日,邮电部恢复,邮政与电信重新合并。

发展历程
(1949-1990略,详细见http://www.hm.js.cn/hmdxj/no_flash.htm)

“八五”期间的飞速发展(1991-1995)

  ”八五”时期,是我国政治、经济生活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重要时期,以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全国电信部门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积极推进电信事业的发展。经过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八五”计划主要指标提前一年完成,主要通信能力和业务总量实现了在1980年基础上翻三番,电信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确立”发展、改革、服务”工作主题,转变思想观念,制订和调整发展战略规划。1993年3月,吴基传任邮电部部长。面对新的形势,邮电部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研究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发展的思路。1994年,吴基传部长明确提出,邮电通信工作包括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的内容,主题是”发展、改革、服务”。发展是中心,是主线,解决所有通信问题的根本在于发展,要始终抓住不放。改革是动力,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增强企业活力,促进通信发展,要不断深化改革。服务是宗旨,是各项邮电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邮电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向社会提供满意的通信服务,要始终坚持人民邮电为人民的方向,大力改善服务工作。”发展、改革、服务”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全国邮电工作的主题,要始终坚持不动摇,通过抓发展、改革、服务,带动各项邮电工作的开展,推动邮电部门的两个文明建设。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促进了电信部门思想观念的转变。各级电信部门在通信发展上,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旧思路,确立按市场需求组织和发展生产的观念,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发展规划和计划,根据建设规模筹集建设资金,实行以需定产。在通信服务上,转变”以我为主、与我方便”的观念,确立”用户第一、方便用户”的观念,用户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在通信经营上,破除官商思想和传统的经营意识,确立面向用户、开拓经营的市场观念,主动找市场,主动找用户,积极开发业务,掌握经营主动权,以雄厚的通信实力和优良的通信服务提高市场占有率,在竞争中求发展。在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的基础上,电信部门逐步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发展新思路,对电信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适应市场需求出发,根据大规模、高起点、高速度、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原则,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同阶段的通信需求情况,邮电部多次对通信发展战略目标进行了调整。1984年,对原来提出的到2000年全国邮电通信翻两番的目标进行了重大调整,重新确定到2000年邮电通信实现翻三番,以此来保证国民经济翻两番的需要。1992年,根据形势的发展,又一次调整了发展目标,决定到”八五”末提前实现翻三番,”九五”在”八五”的基础上再翻一番。1994年,根据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之后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再次组织修订”九五”通信发展目标。将全国电话网总容量计划指标由1992年提出的9600万门,调整到1.4亿门,后又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调整到1.7亿门,即”九五”期间每年增容2000万门。将全国电话普及率指标由1992年提出的5%调整为7-8%,后又调整为9-10%,并提出届时要具备城镇每户一部电话的能力。与此同时,面向二十一世纪,提出了跨世纪通信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即,到2000年,邮电通信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基本建成完整、统一、先进的通信网;到2010年,邮电通信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信网的规模容量、技术层次、服务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2、综合通信能力明显增强。”八五”期间,电信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109.1亿元,是”七五”的14倍。”八五”前4年,电信投资逐年翻番,1991年为68.9亿元,1992年为137亿元,1993年为353亿元,1994年为694亿元,1995年为856亿元。在资金来源中,自筹占74%,利用外资占15%,国内贷款占7%,国家预算内拨款占1%。 1995年,邮电固定资产原值达到2600亿元,是1990年的8倍。

  通信干线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八五”以来在全国范围开展大规模的光缆干线建设,新建省际长途光缆干线22条、3.5万公里,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10万公里,微波线路长度8万公里;光缆干线网已覆盖除拉萨外的所有省会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并建成中日、中韩海底光缆,同时还新建和改造了一大批数字微波干线和卫星地球站。电信业务发展迅速,”八五”期间,长话业务电路达到73万路,是”七五”末的6.5倍。长途自动交换机达到352万路端,是”七五”末的21.7倍。全国局用电话交换机达到7203万门,是”七五”末的5.8倍。”八五”期间,新建的广州太平洋国际通信卫星地球站以及北京、上海的印度洋和太平洋卫星地球站相继投入使用。到1995年底,全国共有省会级卫星地球站21个,提供电路7500路。国际及港澳电话电路达到2.87万路。建立直达电路的国家和地区总数已达57个。移动通信网发展迅速,实现全国漫游,模拟网基本覆盖全国县以上城市和部分乡镇,数字网(GSM)也覆盖了全国大多数地市,并与部分国家和地区实现了自动漫游。数据通信网初具规模,覆盖全国地市以上城市和大部分县市和部分乡镇,总容量达到32万个端口。

  到1995年,我国主要通信能力中,绝大部分是”八五”以来增加的,其中局用电话交换机、长话业务电路、长途电话交换机新增比重分别为86.8%、90.6%和96.2%。

  3、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我国电信网完成了人工网向自动网的过渡,基本实现了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变,”八五”末,长途传输数字化比重和局用交换程控化比重分别达到94%和98.6%。实现县以上长途传输数字化、电话交换程控化的省(区、市)达到 20个。电信网的装备正在向着数字化、大容量的方向发展,七号信令网、数字同步网正在加快建设;电信网的结构正在由多级网向少级网演变;电信网络的维护管理工作向着集中维护、集中管理、少人或无人值守方向迈进。大容量、高速率的25Gb/s SDH光纤传输系统已投入长途干线建设,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被广泛采用,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ATM宽带交换系统等高新技术正在网上试验。

  4、电信业务持续快速发展。”八五”时期,电信业务总量和业务收入年均增长在50%以上,1995年分别达到876亿元和853亿元,分别是1990年的8倍和8.3倍。五年累计上缴利税229亿元,比”七五”增长2.5倍,其中1995年上缴70.7亿元。”八五”末,全国固定电话用户达到4070万户,主线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36部,话机普及率达到每百人4.66部,城市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9部。电话用户中,住宅电话占74%。农村电话发展也很快,涌现出一大批”电话乡镇”、”电话村”。在大力发展基础电信业务的同时,为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电信部门加快数据通信、信息服务等新业务的发展,开办了电子信箱、电子数据交换、会议电视、虚拟专用网、帧中继、传真存储转发、200号、电话信息服务和互联网等业务。

  移动通信迅猛发展。1992年,我国模拟移动电话网实现人工联网漫游。为促进移动通信快速发展,1994年3月,邮电部成立移动通信局。同年10月,GSM数字移动电话实验网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建设。1995年6月,全国模拟网自动漫游正式运行;7月,与新加坡电信、香港电讯开办人工国际漫游业务。1995年,移动通信信道达到18万个,其中数字信道4.4万个,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62.7万户。新增无线寻呼用户 715.7万户,达到 1742.7万户。

数据与多媒体通信飞速发展。为适应世界信息化发展潮流,推动我国信息化进程,1994年3月,邮电部成立数据通信局,对全国数据通信网络建设和业务发展进行统一规划与指导,并把数据通信作为重点发展的三大业务之一,加快发展。经过三年多的建设,覆盖全国的公用数据通信网基本建成。1993年9月,我国第一个公用数据通信网-公用分组交换网(CHINAPAC)正式开通业务;1994年9月,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DDN)开通业务;1995年初,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NINANET)在北京、上海相继建成并与国际因特网实现互联,同年9月,CHINANET一期工程在全国31个省会城市设置骨干网络节点。1995年,公用分组交换网通达全国绝大部分县城和重要乡镇,公用数字数据网通达全国地市以上城市及部分经济发达县城,完成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一期工程和九套电子信箱联网工程。数据及多媒体业务快速发展,用户由1993年的不足2000户发展到1995年的6万户。数据通信的发展,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金融、海关、财税、工商等部门利用公用数据网组建了各自的信息系统。

  新业务层出不穷。随着电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八五”期间,电信新业务不断涌现。自动密码记帐长途直拨业务(200业务)开通;1995年11月,被叫集中付费业务(800业务)在北京、上海、广州开通; 1992年9月,全国第一家自动声讯台(168台)在广东南海市开台,”八五”全国电话信息台达到400余家;此外,会议电视、电子信箱等新业务也有很大的发展。

  5、联合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一是与部队联合建设通信干线。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按照江泽民主席关于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指示,邮电部门与部队实行军民合建通信工程,加快了我国通信现代化的进程。”八五”期间,军民合建了西兰乌、京汉广、京太西、京呼银兰及杭福贵成等五条光缆干线,占这一期间我国新建光缆干线总长度的三分之一。二是与有关部门联合建设信息应用系统。三是与专用通信网部门联合建设通信网。如,电信部门与林业部门合作建设的大兴安岭林区专用网,不仅使专用网组织得更加科学、合理,而且增加了当地公用网的能力。北京电信管理局积极实施”高科工程”,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联合建设电话局,为这些单位解决了通信难的问题。四是与广播电视部门联合建设有线电视网。上海、广州、杭州、海南等地电信、广电部门联合建设有线电视传输网络,节约了建设资金,缩短了建设周期,提高了电视节目的信号传输质量,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

  6、积极稳妥地进行管理体制改革。1994年2月,国务院批准的邮电部”三定”方案要求:邮电部要从偏重对邮电系统的微观管理转向加强对邮电系统和全国通信行业的宏观管理,维护国家利益和用户权益,要进一步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将邮政总局、电信总局分别改为单独核算的企业局,统一经营全国公用邮政、电信通信网和邮电基本业务,并承担普遍服务的义务。邮电系统继续实行邮电部和省区市双重领导、以邮电部为主的管理体制,省区市邮电管理局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通信发展的需要,进行必要的职能调整。”三定”方案还规定,邮电部作为国务院主管全国通信行业的职能部门,负责对全国通信行业的宏观管理,统一管理国家公用通信网和通信业务市场,维护通信秩序,搞好协调、服务和监督工作。1995年,电信总局以”中国邮电电信总局”的名义进行了企业法人登记,其原有的政府职能转移给部内其它司局,初步实现了政企职责分开。

  7、各项改革不断深化。
  调整经济关系,加强对通信全网的宏观调控。1994年,邮电部对全网经济核算办法进行重大调整,将原有的地区成本差异系数法改为结算系数法,实行分配与收入挂钩,减少了核算的复杂性,提高了分配透明度。调整全网资金集中办法和省际干线建设资金分摊办法,加大资金集中力度。还进一步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考核办法。

  实行投融资体制改革。1994年,提出”联合投资、有偿使用、按资分利、照章纳税”的新十六字方针,走联合建设、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路子,逐步形成了依靠政策筹资与依靠市场融资并存、以自筹为主的通信投资新格局。1992年4月,上海国脉公司成功上市,为通信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迈出了第一步。

  实施通信生产运行体制改革。对电信网路组织进行调整,加快了由四级向两级网的过渡。改革电信生产组织,对新业务实行专业化管理,并逐步向专业化经营过渡。加快电信维护体制改革,维护管理形成了由电信总局到各省会、地市的管理体系,各省、区、市均建立了省、地两级维护中心,光缆干线也基本建立了较完善的监控系统,从而保障了全网的安全、高效和畅通。

  推进劳动工资制度改革。1992年,邮电部对劳动制度进行改革,开展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统筹工作。在工资制度的改革方面,1993年7月,全面推行了岗位技能工资制。1994年2月,决定全行业停止增员,实行职工人数”零增长”政策。1995年,职工人数与上年基本持平。

  8、服务质量进一步改善。在加快发展的同时,电信部门采取措施努力改善服务质量。从1991年起,邮电部每年都召开全国性的服务工作会议,制订改善服务质量、端正行业风气的阶段性目标,以及有关的措施、要求,对服务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和检查、落实。从1994年开始,在全行业开展”树邮电新风,创优质服务”活动,以及”青年文明号”、”满意在邮电”、”创星级服务”、”创佳评差”等多种形式的文明服务活动,努力改善服务质量。各地加强服务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基础管理,制订了一系列服务质量、规范、制度和规定,还将服务质量的好坏、服务技能的高低与职工的考核、奖惩、收入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邮电部连续多年组织对各地邮电服务质量进行明察暗访,由司局长带队,深入营业窗口和用户群众,了解、掌握第一手情况,加强督促检查,收到了积极的效果。

  经过努力,电信服务质量得到改善。电话装机时限明显缩短,全国平均为三个月,许多地区半个月内即可装通电话,用户对电话装移机问题的申告减少,装电话难的矛盾在多数地区基本缓解;电话修机、交付、查询以及窗口服务等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电话通话质量明显提高;大用户和重要用户服务工作得到加强;公用电话发展迅速,磁卡电话、IC卡电话推广使用,有效地缓解了群众打电话难的问题;一些地方存在的乱收费现象基本得到解决。社会对电信服务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 1995年,全国电信服务质量用户满意率平均为87.6%。

  9、行业管理得到加强。

  研究制订全国通信行业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制订、发布通信行业行政规章。1993年,国务院批转了邮电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电信业务市场管理意见的通知》,向社会放开经营无线寻呼、800兆赫集群电话、450兆赫无线移动通信、国内VSAT通信、电话信息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电子信箱、电子数据交换、可视图文等9种电信业务,并对有关问题作出了规定,这个文件是国家通信主管部门进行电信行业管理的主要法规和政策依据。到1995年底,全国获准从事放开经营电信业务的单位达到2601个。邮电部先后发出了一系列行政规章和办法,主要有《电信业务市场管理暂行规定》、《电信终端设备进网审批管理办法》等, 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制订、修改、完善了33个地方性通信行政管理法规。实行电信终端设备进网许可证制度,截至1995年底,批准进网的电话机厂家304家,程控用户交换机厂家155家,无线寻呼厂家为48家,移动电话机厂家6家。

  宏观指导专用网的发展,协调公用网与专用网的关系。中国的电信网以国家公用网为主体,同时根据各部门、各单位自身的需要,国家允许建立专业网,专用网是公用网的必要补充。多年来,邮电部认真抓好对公用网与专用网的协调工作。1991年9月,下发了《关于大型工矿企业通信网与专用网联网的资费标准等问题的通知》;1993年1月,下发了《关于调整公用网与专用网关系,充分发挥专用通信网作用的通知》。据不完全统计,1995年底,全国已有铁道、电力、石油、林业、广播电视、水利、交通、民航、气象和一些政府部门建设了各自的专用通信网络,其中一些大的专用网单位拥有长途网络,有长途光缆和微波干线。全国已有300个单位、200多万门用户交换机实现了与公用网的全自动联网。

  批准成立联通公司。1993年12月,国务院发文批准组建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1994年7月,联通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到1995年底,联通公司GSM移动电话网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开通业务。

  10、精神文明建设和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干部职工思想素质,为通信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级邮电部门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各项业务工作结合起来,注重在”结合”上作文章,在”渗透”上下功夫,紧紧围绕各个阶段的中心工作,开展积极的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服务中存在的问题,重点进行了”人民邮电为人民”的服务宗旨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到”八五”末,全国有2410个县以上通信企业被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占通信企业总数的82.25%。其中,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的有524个企业,占18.5%,有5个省的邮电企业全部建成文明单位,有4个省区市邮电管理局被命名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系统。有140个单位被团中央和各省区市团委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各地还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劳动模范。5年间,共有36个集体和80名个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被评为全国杰出职工,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工人,1个班组和1名个人分别被评为全国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和十佳标兵。

  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为通信发展建立坚实的组织基础。1991年和1992年的邮电人事工作研讨会提出了加速领导班子年轻化要求,1994年的全国邮电人事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建立一支跨世纪担当重任的领导干部队伍。截至到1996年底,全国邮电系统处级干部总数中,45岁以下约占34.5%,其中40岁以下的约占15.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6220人,占72.7%;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4259人,占46.8%,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4075人,占44.7%。

  大力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加快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为通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八五”期间,各类邮电院校共培养毕业生90084人,比”七五”增长29.5%。到1995年,邮电教育部门已有专任教师7297人,其中教授207人,副教授578人,高级讲师及高级实习指导教师518人。全国每年约有40万邮电干部职工参加各种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在职培训。到1995年底,邮电专业技术人员共有30.4万人,占职工总数的30%。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13399人,占职工总数的43.8%。具有中专学历的113036人,占37.1%。有6人被选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陈俊亮为两院院士,叶培大为中科院院士,侯德原、周炯槃、赵梓森、朱高峰为工程院院士。有50人被选拔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有1089人被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86人被命名为邮电部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行业初步形成了一支专业配套、结构合理,在我国通信流域处于领先水平的专家队伍,一批年富力强的技术、业务骨干在通信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深入开展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邮电部将纠风工作列为工作重点,进行部署,并提出一系列改进措施。各地电信部门将纠风工作与廉政建设、服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思想教育、制度建设、监督检查等方面入手,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吃、拿、卡、要”等问题为重点,切实转变行业风气,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991年,邮电部和北京电信部门组织装机大会战,为北京市18000多户长期待装户装上了电话,以实际行动转变行业风气,受到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的通报表扬。国务院纠风办与国家统计局从1991年开始,连续对全国窗口行业组织了4次行风调查,在被调查的十几个行业中,群众对邮电行业的满意、基本满意的比例均位居第一。

(二)”九五”跨越式大发展(1996-1999)

  ”九五”计划以来,是我国邮电通信发展历程中极其不平凡的时期。我国经受了亚洲金融危机和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的严峻考验,电信管理体制也发生了最为深刻的变革。三年多来,在原邮电部和信息产业部的领导下,电信部门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的决策,在深化改革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发展,电信事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1、信息产业部成立,电信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1998年3月,根据九届人大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在原邮电部、电子部的基础上组建信息产业部,作为主管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的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批准的信息产业部”三定”方案要求,按照政企分开、转变职能、破除垄断、保护竞争与权责一致的原则,对信息产业部的职能进行配置。将原邮电部的国家电信主干网建设与经营管理的企业职能,交给电信企业或企业集团,将原邮电部、电子部的工业、物资、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职能,下放给企业,实行政企分开。并将原国家无线电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行政职能,原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行政职能,原广播电影电视部的广播电视传送网(含有线电视网)的统筹规划与行业管理、组织制订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的技术体制与标准的行政职能,原航天工业总公司制订通信广播卫星网络发展规划和技术体制的行政职能,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的卫星轨道位置的国内协调职能,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参与的管理公众通信业务资费、制订基本通信业务收费标准的职能,一并划入新组建的信息产业部。

  中央决定组建信息产业部,不是简单的两部合并,而是面向二十一世纪发展我国信息产业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决策必将有力地促进电信事业的跨世纪发展。以信息产业部的成立为标志,电信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年多来,信息产业部认真履行”三定”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法规建设,加强宏观规划,加强电信管理和技术体制标准的制定,加快电信领域的政企分开,积极促进电信市场竞争,努力把国务院赋予的各项职能落到实处。

  2、实施邮电分营、电信重组,我国电信市场竞争格局开始形成。根据国家机构改革和邮政、电信发展的需要,邮电部于1997年作出了在全国实施邮电分营的重大决策。在重庆和海南进行邮电分营试点的基础上,1998年在全国全面推行。邮电分营涉及31个省区市、300多个地市和2000多个县市,以及全国6万多个自办局所中的大多数,要自上而下地进行职能调整、机构设置、领导班子的配备,人、财、物的分离等,关系到生产秩序和队伍的稳定,关系到120万邮电职工的切身利益,工作难度大,任务重,政策性强。在原邮电部和信息产业部的统一部署下,各省区市邮电管理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广大邮电干部职工以事业发展和改革大局为重,表现出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自觉性,仅用不到一年时间,便圆满完成了分营工作。1999年1月,各省(区市)邮政局正式挂牌,与此同时,全国电信无线寻呼资产剥离、改制重组工作也顺利完成。

  在邮电分营的基础上,从1999年开始对中国电信进行重组。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中国电信重组方案,分别组建固定、移动、寻呼、卫星等电信企业集团,实行独立经营、相互竞争。信息产业部要求1999年7月底前完成重组工作,下半年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公司化改组。电信重组是适应当前形势需要的一项带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有利于电信部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管理,提高效率,改善服务,加快技术进步,优化资源配置,将使我国电信业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在信息化建设中实现新的跨越。此外,还对联通公司进行改组,采取多方面措施,扶持其尽快发展壮大;在一定条件下,利用好一些部门已有的通信网络资源;对增值电信和信息服务业进一步加强引导,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信息服务企业,从而在电信领域形成不同技术、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业务竞争,形成公平、有效、充分的市场竞争格局。电信重组工作正在抓紧进行之中。

  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信息产业部副部长杨贤足调任中国联通公司任董事长、总经理,并从电信部门调配一部分司局级干部充实联通公司的领导力量,还帮助联通公司调整发展战略,制订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已从中国电信剥离出来的寻呼集团公司也于1999年5月整建制划归联通公司。

  3、电信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为扩大内需作出重要贡献。电信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九五”前三年,中国电信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3467亿元,其中,1998年完成1501亿元。1998年底全国电信业总资产达到5473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原值达到4647亿元。

  网络规模不断扩大。1996年底,全国绝大部分省区市建成了以地市为中心的本地电话网。1998年,局用电话交换机新增2221万门,总容量达到1.35亿门;长途自动交换机新增46万路端,达到483万路端;长话业务电路数新增49万路,达到163万路。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100万公里,其中,省际光缆干线总长度20万公里。全国长途传输数字化比重达到99.6%,局用电话交换机程控化达到99.8%。支撑网建设取得新进展,七号信令网,数字同步网、电信管理网基本建成。1997年8月,随着四川省普格彝族自治县程控电话的开通,全国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突破1亿门,网络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全国县以上城市全部实现交换程控化,这是我国通信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国务院总理李鹏为此题词祝贺”发挥国家通信网主导作用,大力推进中国信息事业发展”。

  ”八纵八横”光缆干线提前建成,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大容量、高速率的传输通道。在”八五”的基础上,电信部门加大了光缆干线建设力度。覆盖全国省会以上城市和70%地市的”八纵八横”格状形光缆骨干网提前两年于1998年底基本建成。”八纵”是指:牡丹江-上海-广州,齐齐哈尔-北京-三亚,呼和浩特-太原-北海,哈尔滨-天津-上海,北京-九江-广州,呼和浩特-西安-昆明,兰州-西宁-拉萨,兰州-贵阳-南宁。”八横”是指:天津-呼和浩特-兰州,青岛-石家庄-银川,上海-南京-西安,连云港-乌鲁木齐-伊宁,上海-武汉-重庆,杭州-长沙-成都,广州-南宁-昆明,上海-广州-昆明。其中,施工难度最大、平均海拔3000米、穿越高寒冻土区的兰西拉光缆工程,仅用了68天就完成了2700公里全线光缆敷设任务,创造了中外通信建设史上的奇迹。这一干线的建成投产,对改善西藏地区的通信状况,促进西藏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起到了重要作用。

  ”八五”以来,电信部门加大了卫星通信网的建设力度,建成了一大批卫星地球站。”九五”以来,又对已建的卫星地球站进行了大规模扩容,使卫星通信网的能力大大增强。到1998年底,全国所有省会城市及部分沿海开放城市都开通了卫星地球站,国内、国际卫星地球站总数达到38个,卫星电路达到5万路。还进一步完善了国际卫星通信网,开通了东南亚及欧洲的通信业务。经国际卫星电路转接,可通达198个国家和地区。

  电信业务进一步发展,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电信部门在发展固定电话业务的同时,以移动通信、数据通信、国际通信为重点,大力发展各类电信新业务,积极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为社会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电信服务。三年中,全国电信业务总量年均增长36.9%。1998年电信业务总量完成2265亿元,增长39%。电信业务收入年均增长33.8%,1998年完成1992亿元,增长21.9%。三年累计上缴国家各种税款331亿元,其中1998年上缴116.3亿元。

1998年,固定电话用户新增1709万户,三年累计新增4372万户,总数达到8742万户(市话用户达到6259.8万户,农话用户达到2482万户),加上移动电话用户,全国城乡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11亿户。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0.64部,城市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27.7部(见表9、表10),其中,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福州、武汉、广州、海口、昆明等省会以上城市已超过每百人40部。电话已进入千家万户,住宅电话比重达到79.8%。 1999年4月,信息产业部批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吉通在部分城市开展IP电话试验,试验结束后,将在全国正式开办这一新的业务。1999年6月,全国固定电话用户总数突破1亿户。

移动通信飞速发展,成为电信业新的经济增长点。1998年,GSM数字移动通信网已覆盖330个地(市)和2022个县(市),实现全国联网漫游,并与38个国家和地区的60家运营公司实现了自动漫游。移动电话用户数三年平均增长86.7%,达到2357万户,跃居世界第三位。中国电信移动电话发展第一个l000万用户用了十年时间,第二个1000万户仅用了一年的时间。1998年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9%。移动电话业务占整个电信业务的比重上升到17%。(见表11、表12、表13)无线寻呼用户年均新增800万户,1998年底到达3783万户。

农村电话发展明显加快。1998年,全国新增农话用户691万户,比上年增长45.5%,占新增固定电话用户数的40.6%。农话用户总数已达到2478万户,占全国固定电话用户总数的比重上升到28.4%。同年,农村电话中,住宅用户的比重已达到82.2%,全国行政村通电话的比重达到67.1%,江苏、河南、广西等省区已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提前完成”九五”计划目标,各地还建设了一大批电话村、电话乡镇。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电话已成为电信业新的增长点之一。

  中国联通的网络和业务得到较快的发展。1998年,中国联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亿元。联通数字移动电话网覆盖的城市达到149个,其中建成、试运营和正式运营的城市108个。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42万户,无线寻呼用户达到202万户,在天津、成都的市话业务已开通运营。公司员工人数达到15000人。

  4、数据和多媒体通信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数据通信网能力不断增强。1998年底,数据通信网总容量达到75万个端口,其中基础网端口总数达到61万个,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和中国计算机互联网端口总数达到14万个,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数据通信业务发展迅速,1995年,各类数据通信用户不过4万户,到1998年8月,用户已突破100万户,1998年底达到154万户,其中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用户(CHINANET)68万户,中国公众多媒体网用户达到53万户(见表14、表15、表16、表17、表18)。中国吉通网、中国教育网、中国科学网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电话信息服务业务不断发展。我国自80年代末,开展这项业务以来,全国各大城市基本上都建立了160、168信息服务台。1997年底,全国省地市的168台基本实现联网;1998年底,全国已有近百个160台实现了数据库联网,168台实现了全国联网。目前,中国电信168自动声讯信息台已基本采用全国统一信息编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社会提供了满意的信息服务。近年来,电信部门与有关部门合作开办了”抗洪救灾”热线、”法律服务”热线、”股市信息”热线及体育、文娱等方面的热线服务,深受社会各方面的欢迎。

  5、国际光缆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国际及港澳台业务持续增长。”九五”以来,中国国际光缆建设的规模和范围是前所未有的。1996年2月,全长549公里的中韩海底光缆建成开通,光缆分别在我国青岛和韩国泰安登陆。1997年11月,我国参与建设的环球海底光缆系统(FLAG)建成并投入运营,这是第一条在我国登陆的洲际光缆系统,自西向东,分别在英国、埃及、印度、泰国、日本等12个国家和地区登陆,全长27000多公里,其中中国段为622公里。1998年10月,亚欧陆地光缆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这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陆地光缆,全长27000公里,途经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乌克兰、罗马尼亚、德国等20个国家。此外,由中国电信和新加坡等电信公司共同发起的亚欧海底光缆系统延伸段正在抓紧建设。亚欧海底光缆系统连接亚洲、欧洲和大洋州,在33个国家和地区登陆,全长约3800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海底光缆系统,采用先进的8波长波分复用技术,主干路由设计容量可达40GB/s,将在我国上海、汕头两地登陆,预计1999年底整个系统投入使用。由中国电信、美国AT&T、日本KDD等14家国际电信公司共同发起的中美海底光缆网络也正在抓紧建设,网络连接中国、韩国、日本和美国,全长约26000公里,为环型结构,在我国上海、汕头登陆,中美之间有两条直达路由,可满足我国到北美的通信需求,为Internet等数据用户提供高速数据通道,网络计划于1999年底或2000年初投入使用。

  到1998年底,我国已与72个国家和地区的87家电信公司建立了直达电路,国际电信业务电路总数达到36600条;国际及港澳台电信业务收入完成198亿元,比上年增长6.4%。除了基本电话业务之外,我国还与一些国家和地区开通了国际800业务、300业务及 ISDN业务。大陆至台湾800业务、300业务及ISDN业务也已开通。

  6、坚持突出重点,实现东、中、西部协调发展。长期以来,电信部门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注意处理好突出重点与协调发展的关系,在突出沿海地区通信发展的同时,兼顾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在突出城市通信发展的同时,兼顾农村通信的发展。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实力强,社会需求大,电信网络和电信业务一直呈现高速发展的势头,在全网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带动了全网的持续、快速发展。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电信发展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1995年,率先实现电话交换机突破1000万门,业务总量、业务收入分别突破200亿元的目标,受到邮电部通报表彰。1999年6月底,广东省固定电话突破1000万户,移动电话突破500万户,均位居全国第一。上海电信事业在党中央作出开发浦东的战略决策之后,步伐明显加快,实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速发展,在各大城市中,率先实现电话交换机突破百万门,并在大陆率先实行电话8位号码制。

  为促进中、西部地区通信发展,原邮电部和信息产业部采取全网结算补贴等办法,给予这些地区以大量的资金支持。仅1998年通过收支差额再分配,共向中、西部二十一个省区市补贴建设资金79.6亿元。其中,四川5.6亿元,西藏4.8亿元,甘肃6.7亿元,新疆6.8亿元,内蒙古6.4亿元。在干线建设上,将原定”九五”建设的西兰乌光缆工程提前到”八五”建设,有力地支持了西部地区通信事业的发展。从”八五”中期开始,全国电信快速发展的势头,由东部向中、西部推进,中、西部地区邮电业务总量增长速度加快,许多省区已超过东部地区,在全网业务收入中,所占比重也明显提高。1998年,中、西部各省区市电信业务总量继续保持了30%以上的平均增幅,综合通信能力得到明显增强。1999年上半年,河南、四川、陕西等省邮电业务总量增长速度都超过50%,位居全国前列。西藏实现了县以上电话程控化,所有的县进入全国长途自动网,先进的移动电话、卫星通信等业务也已开办,西藏的通信从原始、半原始状态一跃实现了初步现代化,在世界屋脊上创造了奇迹。

  7、结合行业实际,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邮电部于1996年召开全国邮电管理局长会议,进行部署,明确提出要结合邮电实际,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树立量质并重的发展观念;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树立投入产出的效益观念;坚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树立以扩大市场占用率为核心的经营观念;坚持两个文明一齐抓,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坚持科学管理,树立以资金、资产、管理为重点的管理观念;坚持提高劳动者素质,树立以在职培训为重点、育人与用人相结合的人才观念。在此基础上,邮电部制订印发了关于通信建设、注重效益、加快邮电科研和工业改革改组改造、改革经营责任制、实行企业分等分级管理、加强企业劳动组织管理和改革企业用人机制以及加强职工教育、提高职工素质等6个方面的文件规定,有力地推动了全行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

  科研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特别是”八五”以来,邮电科研部门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对通信网的支撑上来,坚持走开放式科研的路子,加快科研开发和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深化科研体制改革,转换科研运行机制;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大力培养跨世纪人才。1993年,邮电部作出改革邮电科技体制的决定,将原邮电科学研究院分建为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电信科学研究规划院和邮政科学研究规划院,实现了科研”软”和”硬”的分开。使不同性质的科研院所按不同规律进行运转,促进了各院所的发展。1999年,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在进行资产重组、组建上市公司的基础上,改制为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更加紧密地将科研与生产、科研与市场结合起来,向规模大、素质高、具有强大科研产业实力的高科技产业集团发展。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积极实施体制创新,建立促进高科技产业化的新机制,形成以科研为主导,科研、开发、生产、经营和服务一体化的新型科研生产基地,为我国光通信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产业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电信企业运行机制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97年4月,邮电通信企业进行了工商登记,并在企业内部实行了分等、分级管理。

  中国电信在香港成功上市,电信领域引进外资取得显著成效。为适应电信全球化和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1997年10月,中国电信(香港)公司在香港、纽约成功上市,发行股票,筹集资金42亿美元,在我国电信领域的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对开拓新的融资渠道,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推动中国电信业面向市场、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电信(香港)公司包括广东、浙江、江苏三省的移动通信资产,资产总额约338亿元。在开放电信业务市场方面,也进行了新的探索。1999年4月,中美电信高层会议期间,上海邮电管理局和美国AT&T公司签订协议,在浦东地区合资经营增值电信业务,这是我国在电信运营业引进外资的一个试点。

  ”八五”、”九五”以来,为了促进业务的发展,更好地为全社会和广大用户服务,原邮电部和信息产业部对电信资费进行了多次调整。199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全国电信资费进行了有升有降的结构性调整,资费总体水平下降。这次资费调整涉及面广,涵盖了电信所有重点业务,其中因特网、国内出租电路、国际和港澳台电话资费、长途电话附加费及电话初装费、移动电话入网费都程度不同地有所下降,对本地网电话资费理顺关系,取消了本地网电话附加费。各省区市政府批准的电话初装费和移动电话入网费标准平均下调幅度分别为57.2%和44.5%。按不变业务量测算,一年内国家和企业将减少资费收入186亿元。这次资费调整程度不同地促进了各类电信业务的发展,尤其是初装费下调,在一些地方引发了新的装电话热潮,许多城市出现了多年未见的排队申装电话的现象。资费调整基本上达到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和企业让利、回报用户以及逐步理顺资费价格关系的目的,广大用户表示认可和欢迎。

  电信业务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深化,特别是1994年实行全行业职工人数”零增长”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电信企业人均业务收入,由1994年的11.8万元,提高到1998年的44.8万元,增长2.8倍,年均增长39.6%。据国际电联最新统计,1994年到1996年,我国电信业每员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速度在世界各国和地区中列第一位;每员工业务收入在世界上的排名,由145位提高到113位。每员工维护电话主线数,据国际电联最新统计,1996年,日本为289线,韩国为294线,德国为205线,世界平均为139线。我国这一指标由1994年的46线,1995年的85线,提高到1996年的114线,在国际上的排名,由139位、75位,上升到66位。据我国统计,1998年每员工电话主线数已达到197线,1999年7月已突破200线。我国东部沿海的一些省市每员工电话主线数已接近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1998年底,浙江为278线,上海为270线,广东为202线。

  8、坚持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结合,我国通信科技、生产能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已基本掌握模拟交换和传输技术,而世界上以程控交换和光纤通信为代表的数字通信技术也已开始商用。为了迅速扭转落后被动局面,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经过认真研究和分析,国家果断决策,打破技术上”自给自足”封闭发展的框框,大胆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走高起点、跨越式发展道路。为此,实施了三个层次的技术发展战略。第一层次,充分利用国外的技术和资金,引进一批国内急需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用最快的速度首先缓解沿海开放城市及省会城市的通信紧张状况;第二层次,引进先进设备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线,加以消化吸收,尽快转化为自主生产能力,为通信设备的国产化打下基础;第三层次,在跟踪、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加紧国内科研攻关,努力开发和创新,自主研制开发生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符合我国国情的通信技术、装备。这一战略的实施,使我国通信网的规模容量、技术水平迅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同时,也促进了国内通信技术装备开发生产能力的提高。我国从引进第一套万门程控交换机到1992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万门程控交换机投放市场,用了10年时间;从引进第一套GSM设备到推出自主研制开发GSM设备,仅用了4年时间;而在研制开发2.5Gb/s高速光通信设备和ATM宽带交换设备等方面,我国仅比国际先进水平晚1-2年。

  上海贝尔电话设备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个制造程控电话交换机的中外合资企业,由中国邮电部门与比利时贝尔电话公司(后改为阿尔卡特集团)合资组建,中方控股。1984年公司成立,1985年投产,1986年开通国内第一个程控交换机局。至1998年底,公司已累计生产S1240程控电话交换机3300万线,占我国电信网上交换机总容量的25%左右。主要硬件产品国产化率达74%,配套产品已实现国产化,软件开发90%国产化,软件生产已实现国产化。产品出口到朝鲜、越南、菲律宾、德国、西班牙、澳大利亚、比利时等十多个国家。公司注册资本增至1.21亿美元,集团总资产已达100亿元人民币,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82亿元,向国家上交税金61亿元,出口创汇1.2亿美元。中外合资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光纤、光缆企业,目前,光纤生产累计超过200万公里,光缆生产超过9万多公里,并有大量产品出口。我国还与德国、日本、美国、加拿大、瑞典等国合作建立了生产通信设备的合资企业,在引进资金、引进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同时,还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了国内企业的发展。

  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我国加大自主研制开发和创新的力度,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信设备先后应用于通信网。以”巨大中华”(即巨龙、大唐、中兴、华为四家公司)为代表的民族通信工业实现了群体突破。由中国邮电工业总公司与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合作开发的HJD-04程控交换机是我国自主开发设计的第一个数字程控交换机机型,1991年12月研制成功并通过国家鉴定,1992年开始批量生产,到1998年底,已累计销售1700万线,占我国局用交换机总容量的13%左右,并已远销亚、非、欧三大洲的一些国家。生产04机的巨龙公司,产品已遍及交换、传输、接入、数据、智能网等领域,具备了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此外,我国移动通信、光通信等设备的国产化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电信部门长期以来对国内通信制造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多年来,坚持在性能价格比相当的前提下,优先使用国产设备,从1996年开始,原邮电部、信息产业部连续三年召开由国内通信设备厂商和运营企业参加的用户协调会,1996、1997两年程控交换机分别定货700万线和1700万,1998年定货意向为移动交换机700万门、基站设备70万信道,有力地促进了国内通信制造业的发展。

  多年来,我国邮电科研部门坚持引进与创新相结合,自主研制开发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通信技术和设备。1980年我国研制成功第一套公用电报自动交换系统。1991年2月,1920路大容量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研制成功,这是我国在数字微波传输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九五”以来,还研制开发了一批具有90年代国际水平技术设备,如,SDH光通信系统、密集波分复用系统、数字微波系统、GSM900/1800数字移动通信系统、SCDMA无线用户环路系统、10GATM交换机等,这些科研成果都已形成规模化生产,并投入通信网使用。还研究制订了国家通信网急需的一系列发展规划、技术体制和技术标准,包括长途网、本地网、移动网、数据网、卫星网等,并完成了大量的软科学研究项目。到1998年底,邮电科研部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22项;承接国家”863″工程中的9个项目;获邮电部科学技术成果奖的共1448项,其中一等奖171项,二等奖372项,三等奖905项。

  9、积极推进法制建设,行业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为了做到管理有法可依、依法行政,正在抓紧”电信法”的起草工作。在”电信法”出台前,将出台”电信管理条例”。通过”条例”的实施,完善市场准入制度,限制不正当竞争行为;建立透明的互联互通规则,保证平等接入,实行资源的集中统一配置和监督使用;建立用户权益保障制度,监督管理企业及用户的市场行为。根据宏观管理、行业发展的需要,原邮电部和信息产业部加强了对经营电信业务、电信设备进网的管理。几年来,通信行业管理部门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盗用电信码号和非法利用国际专线经营国际电话业务等违法行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权益。到1998年底,全国获准经营电信业务的单位已达2900多个,其中从事跨省联网经营的单位超过100个,有800多个单位的340多万门专用交换机与公用通信网实现联网。

  国家还加强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的信息安全管理,防治有害信息的侵入。1996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确定了对国际联网实行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级管理、促进发展的原则。几年来,主管部门先后对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进行了清理登记,制定了安全管理的技术方案,加大技术防范力度,并制定发布了《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和《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出入口信道管理办法》,加强市场管理,有效地促进了我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安全,推动了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无线电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改革开放,特别是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颁布施行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领导下,经过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无线电管理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无线电事业的健康发展。各级管理部门先后制订了一些全国性和地区性的政策、规定和办法,执法检查工作也开展得较有成效。无线电频率、台站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通过日常监测和寻呼台站专项检查,使有害干扰得到了有效治理,保证了通信安全。国际间频率与卫星轨道位置协调取得了新的进展。各级无线电管理部门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得到明显改善,全国无线电监测网、无线电频谱管理计算机网及无线电设备检测点正在加快建设,部分省(区、市)已逐步建立起频率、台站管理数据库,检测机构计量认证工作进展顺利。无线电管理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明显提高。按照国务院34号文件的要求,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的调整工作也已基本完成,进一步适应了管理工作的需要。多年来,无线电管理工作较好地履行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赋予的职责,有效地保护了频谱资源,维护了空中电波秩序,基本满足了社会对无线电频谱资源的需求,有力地促进了国家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随着信息产业部的成立,国家对无线电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在信息产业部设立无线电管理局,负责全国的无线电管理工作。新的体制,将促进无线电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10、服务质量进一步改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九五”期间,为了进一步提高电信服务水平,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服务,全国电信部门在继续深入开展”树创”活动的基础上,按照邮电部的统一部署,把1997年和1998年作为”邮电服务年”,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以用户满意为目标,解决热点问题为重点,前台服务为标志,后台服务为支撑,网络服务为基础,积极推行承诺服务、规范服务、文明服务,努力改善服务质量,使全国电信整体服务水平跃上了新的台阶。到1998年底,全国电话装移机平均历时缩短到20天以内,一些城市实现电话预约装机,装移机及时率、修机及时率有新的提高;移动电话做到了即买即通,通话质量明显提高;公用电话发展迅速;全国各省会城市和98%的地市城市开通”l80″服务投诉台、”170″话费查询台、”l89″业务受理台,省会城市基本开通”186″移动电话用户服务中心,设立了用户终端维护中心。全国电信服务质量用户满意率比”八五”期间大大提高。1997年香港回归是百年盛事。为确保相关的通信及电视转播万无一失,电信部门调集应急通信设备,提供可靠的卫星电视和光缆传输能力,圆满完成了中央电视台对香港回归庆祝活动的72小时直播的通信保障等任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通信实力。

  1998年,电信部门和全国人民一样,经受了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等地发生的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的严峻考验。全国省际光缆干线多处被冲毁、受阻,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福建、广西、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重庆等地通信设施和职工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损失金额达17亿元以上。面对肆虐的洪魔,电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抗洪抢险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以及信息产业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部署,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严防死守,确保了通信大动脉的畅通无阻,确保了通信枢纽的安全运转,确保了重点地区、重点险段的对外通信联系,从而为中央和地方各项重大决策和重要信息的及时传递,为抗洪部队官兵和城乡居民群众的基本通信需要,为抗洪抢险取得决定性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保障。吴基传部长、杨贤足副部长亲赴抗洪抢险第一线,指导灾区工作,信息产业部还派出三个工作组(由司局长带队),赴灾区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全国电信部门向灾区调拨各类应急通信设备147套,包括移动通信、数字微波、无线接入、海事卫星电话等。信息产业部向灾区提供资金补贴2.7亿元,全国电信部门向灾区调拨各类物资、器材价值达10多亿元,信息产业部门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向灾区捐款、捐物近2亿元。抗洪抢险保障通信工作受到了各级党政军领导、防汛指挥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地处重灾区的湖北邮电部门,在洪涝灾害面前奋勇拼搏,表现突出,受到湖北省委、省政府抗洪抢险”第一号嘉奖令”的嘉奖。在这场伟大的抗洪斗争中,电信部门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通信大发展的同时,电信部门的队伍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丰硕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级电信部门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各项业务工作结合起来,注重在”结合”上下文章,在渗透上下功夫,紧紧围绕各个阶段的中心工作开展积极的思想政治工作,解决生产经营和各项业务工作中的难点,使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电信发展的全过程和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有效地克服了”两张皮”现象。还坚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从培育企业精神、讲究经营之道、塑造企业形象三个方面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了职工队伍和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为了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为实现通信现代化提供人才保证,几年来在调整领导班子、加快干部年轻化进程、加强在职培训等方面制订了目标规划和保证措施,还加大了与地方之间干部交流的力度。邮电部明确提出建设好三支队伍,即领导干部队伍、技术人员队伍和经营管理队伍,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目前,局级领导干部已基本形成相对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1998年,邮电部门局级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平均年龄51.9岁,文化程度均为大专以上,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占到近70%,一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年轻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1997年,全行业参加各类岗位培训的职工达到29.4万人,接受继续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达到9.8万人,接受成人高、中等学历教育的职工分别达到5.8万人和2.5万人。到1998年底,邮电系统有高等院校6所,中等专业学校31所,技工学校53所,科研机构研究生培训部2处,管理干部学院1所,职工业余大学5所,职工中等专业学校5所。50年来,邮电普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共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395人,大学本、专科生61713人,中专生124293人,技工学校毕业生73361人;邮电成人高等和中等学校培养大学本、专科生20828人,中专生29957人。到1998年底,全国已有90%的县以上单位被地方党委和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

  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原邮电部党组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反对奢侈浪费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信息产业部成立后制订了有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教育、制度、监督三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对推动行业党风廉政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廉政建设中,各地把多种经营、资金管理、基建工程和物资购销等重点部位和管钱、管物、管审批、管工程等重点部位的人员作为重点监督对象。1997年以来,全国邮电系统共立案253件,累计办案336件,结案271件。通过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为国家和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191.3万元。

光辉成就

  –电信业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电信业发展逐年加快。1980年实现了全行业扭亏为盈。从1984年开始,发展速度连续15年超过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七五”大发展,”八五”、”九五”高速增长,比国民经济年增长速度分别高出10个、20个甚至30多个百分点,成为近十几年来,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发展最快、综合效益最好的部门之一。这样跨越式的快速发展,不仅在中国通信史上是空前的,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如美国在历史上一年最多增加电话交换机700万门,而我国近几年来,每年扩容都在2000万门左右。我国电话网规模在世界的排名,从1985年的第17位升为1997年的第二位,十几年里一跃而进入世界前列。我国电信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显著提高,1998年,电信业新增增加值占新增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4.9%,电信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上升到6.1%,电信发展为扩大国内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网络规模不断扩大,通信能力大为增强。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电信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通信网的规模容量、技术层次、服务水平都发生了质的飞越。全国已建成包括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程控交换、移动通信、数据通信等各种先进手段,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的公用电信网。我国已拥有世界第二大电话网和第三大移动电话网。1998年,长途业务电路达到163万路,分别是1949年和1978年的590倍和87倍;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达到483万路端,是1978年的2590多倍;局用交换机容量达到1.35亿门,分别是1949年和1978年的435倍和33倍。经过”七五”末期和”八五”、”九五”期间大规模的长途干线建设,建成了”八纵八横”格状型国家光缆骨干网,全国光缆总长度达到100万公里,其中省际光缆干线达到20万公里。我国已建成开通中日、中韩、亚欧等多条国际陆地、海底光缆。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数据和多媒体通信网规模不断扩大。到1998年底,中国电信资产总计5473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原值4647亿元。中国联通、中国吉通以及教育科研部门的网络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我国电信事业的整体发展,有效缓解了国民经济对通信的迫切需求,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行业。

  –技术装备水平发生质的变化,自动化、数字化比重显著提高。我国在电信发展中,坚持高起点,采用新技术,电信网完成了人工网向自动网、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单一业务向多种业务的转变,技术装备水平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1998年,全国局用交换机程控化比重达到99.8%,长途传输数字化比重达到99.6%;长途电话自动业务比重达到99.1 %,国际电话自动接续业务比重达到96%。先进的数字移动通信技术、SDH光通信系统技术、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得到广泛采用,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ATM宽带交换系统等高新技术正在网上试验。

  –业务量逐年增长,为国民经济信息化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全方位的电信服务。电话已进入千家万户,1998年全国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1亿户,是1978年的57倍。全国电话普及率由建国初期的每百人0.07部、1978年的每百人0.38部,提高到1998年每百人10.53部,其中城市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27.7部,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达到67%。移动通信和数据通信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金融、财税、海关、证券、贸易、科教等部门和单位利用公用电信网组成各种计算机信息网络和实时交易网络。目前,世界上已有的电信新业务在我国基本都已开办,包括因特网、分组交换、可视图文、会议电视、可视电话以及智能网等业务,满足了社会各界的多层次需求。基于因特网技术的IP电话业务正在试验和推广,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装电话难”等电信服务的热点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全国电话装机平均时限1998底已经缩短到一个月以内,电话交费、查询和营业服务工作也得到明显改善。

  –结合实际深化改革,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通信网要求的体制和机制正在形成。根据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部署,从电信业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措施。一是改革投融资体制,积极运用国家政策,运用市场机制,大胆负债经营,积极利用外资。到1998年底,我国电信部门累计使用国外贷款约70亿美元。1997年,中国电信在香港、纽约上市成功,筹集资金42亿美元。依靠政策与依靠市场相结合,多渠道融资的格局逐步形成。二是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开放电信业务市场,成立联通公司等一些新的运营企业,对中国电信进行重组,从而在电信领域形成了不同技术、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业务竞争。三是加强行业管理与企业管理。根据行业特点,逐步实行政企分开,加强了对全行业的宏观管理。通过对通信全网的宏观调控,以及生产运行管理体制、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使企业和全网的活力进一步增强,企业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1998年,电信企业人均业务收入达到44.8万元,每员工维护电话主线数达到197线,到1999年7月已超过200线(这一指标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与此同时,科研、工业、物资等方面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通信网的支撑系统也进一步得到加强。

  –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自主科研生产实行整体突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通信领域坚持走高起点、新技术、跳跃式发展道路,采取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生产线加以消化吸收、自主研制开发相结合,重在创新的三个层次发展战略,使我国仅用十几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许多国家几十年才走过的路程。电话交换跨越了纵横制阶段,实现了程控化;长途传输跨越了同轴电缆阶段,实现了光缆数字化,迅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同时,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国内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了制造业的整体水平。我国从引进第一套万门程控交换机到1992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万门程控交换机投放市场,用了10年时间;从引进第一套GSM设备到推出自主研制开发GSM设备,仅用了4年时间;而在研制开发2.5Gb/s高速光通信设备和ATM宽带交换设备等方面,我国仅比国际先进水平晚1-2年。目前,国内通信设备制造业在程控交换、光纤通信等重要领域,已取得群体突破,占有大部分市场份额。1998年,新增局用电话交换机中,国内生产设备占98%;新增光传输设备中,国内生产的超过50%。电信领域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相结合的做法,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

  –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建国以来,电信队伍素质有了可喜的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级电信部门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统一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队伍素质有了新的提高。重点进行了”人民邮电为人民”的服务宗旨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纪律教育,广泛开展”树邮电新风、创优质服务”和创建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服务工作的改善,促进了行业风气的明显好转。同时,重视人才培养,加强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的在职培训工作,提高干部职工的技术业务水平和职业技能,努力建设好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又适应现代通信发展要求的领导干部队伍、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全行业涌现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90年代以来,全国县以上邮电部门被地方党委、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的比重一直保持在90%左右。

  –中国电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确立,国际影响进一步扩大。经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发展,电信业已成为国家加快经济建设、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以及实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条件。电信业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已为全社会所认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确立和提高。我国电信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电信网规模容量和技术装备水平都已经位居世界先进行列。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电信网建设,与各国和各类国际电信组织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世界通信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和作法。主要是,坚持从我国国情和邮电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把邮电通信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战略重点,依靠国家产业政策,适度超前,优先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增强综合通信能力,主动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坚持依靠各级地方政府支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共同发展邮电通信事业的合力;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建设完整、统一、先进的国家通信网,加快实现通信现代化;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发展为中心,改革为动力,服务为宗旨,全面推进邮电部门两个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邮电通信事业。

  中国电信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关于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基础产业发展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这些辉煌的成就,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充分肯定。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邮电部门时指出:”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邮电通信事业有了很大发展,通信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通信设备真是’鸟枪换炮’了。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邮电通信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这些成绩,党中央、国务院是满意的”。

毛主席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曾勉励通信战士:”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新中国成立前夕,又欣然题词:”人民邮电”。这些语重心长的教诲,一直激励着电信干部职工牢记历史重任,沿着”人民邮电为人民”的方向奋勇前进。
  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先要把交通、通信搞起来,这是经济发展的起点。这一思想充分肯定了通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成为电信事业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指针。
  江泽民总书记强调指出,发达的市场体系需要发达的通信网络为之服务。这一精辟的论述,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电信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指导作用,使电信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信息产业部
职责:
 (一)研究拟定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振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服务信息化。
 (二)拟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的法律、法规,发布行政规章;负责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
 (三)统筹规划国家公用通信网(包括本地与长途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包括无线和有线电视网)、军工部门和其他部门专用通信网并进行行业管理。
 (四)组织制订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的技术政策、技术体制和技术标准;制订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的技术体制与标准;负责通信网络设备入网认证和电信终端设备进网管理;指导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与管理。
 (五)负责全国无线电频率、卫星轨道位置、通信网码号和域名、地址等公共通信资源的分配与管理;负责无线电台(站)设置审批、无线电监测和监督检查,依法组织实施无线电管制,协调无线电干扰事宜,维护空中电波秩序。
 (六)依法对电信与信息服务市场进行监管,实行必要的经营许可制度,进行服务质量监督,保障公开竞争,保证普遍服务,维护国家和用户利益;制订通信网之间互联互通办法和结算标准并监督执行。
 (七)制订通信与信息服务资费政策,确定基本邮政、电信业务收费标准并监督执行。
 (八)负责组织党政专用通信网的规划、建设与管理;管理国家通信网络监控调度中心和国际通信出入口局;组织协调党政专用通信、救灾应急通信和其他重要通信;保障国家通信与信息安全。
 (九)根据产业政策与技术发展政策,引导与扶植信息产业的发展,指导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调整,指导国有企业重组、组建企业集团;合理配置资源,防止重复建设。
 (十)推进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的科研开发工作,组织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扶植民族工业。
 (十一)对军工电子实行行业管理,研究提出军工电子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规划,与军队及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的规划相衔接并组织实施。
 (十二)研究制订国民经济信息化发展规划,协助业主推进国家重点信息化工程;指导、协调与组织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指导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信息化普及教育。
 (十二)组织与指导主要邮政、电信企业的财务汇总、缴拨与清算;协调邮政、电信企业的经营关系,按国家规定组织对邮政和电信普遍服务的补贴;按照管理权限,管理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干部。
 (十三)代表国家参加有关国际组织,签订政府间协定,组织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处理政府间相关事宜。
 (十四)研究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台湾通信与信息政策,处理有关事宜。
 (十五)负责行业统计及行业信息发布。
 (十六)办理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根据国务院规定,管理国家邮政局。

中国电信
概况: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于2000年5月17日正式揭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是在原邮电系统实行政企分开、邮电分营,并且将寻呼、移动、卫星等业务从原中国电信中分离出去后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主体电信企业,是经国务院同意进行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注册资本为2220亿元人民币。目前主要经营国内、国际各类固定电信网络与设施,包含本地无线环路,基于电信网络的语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通信与信息服务;以及相关的系统集成、技术开发等业务。“中国电信”的服务商标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所有。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享有资产受益权、投资决策权,以及外贸经营权、外事审批权、对外融资权、对外担保权、对外劳务合作权等。集团公司在国家财政及相关计划中实行单列。根据通信全程全网、联合作业的特点和承担普遍服务任务的要求,集团公司对全资企业集中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同时,集团公司承担着较大的补贴邮政亏损,以及党政专用通信、应急通信等任务。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下设31个全资省级企业、6个控股和参股企业和5个直属单位。集团公司与各省级企业是既以资本为纽带、又以网络和业务为纽带的母子公司关系。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在各地均设有营业网点。

业务状况:
1999年全国电信业务总量完成1456亿元;电信业务收入(不含市话初装费和市话附加费收入)完成1470亿元。2000年1—7月份, 电信业务总量累计完成979.05亿元,增长17.47%,电信业务收入(不含市话初装费和市话附加费收入)累计完成969.36亿元,增 长17.96%。全国固定电话用户新增2111万户,总数达到12980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8530万户,比重为65.71%;住宅电话用户比重达到81.76%。数据通信已成为公众需求的热点,数据与多媒体通信发展迅速,各类用户发展情况良好,IP网用户累计新增 587.61 万户,达到868.79万户;DDN用户累计新增4.94万户,达到32.45万户;帧中继及ATM 业务用户累计新增14236户,达到 35368户;分组交换用户累计新增2591户,达到111735户。
中国移动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前身为中国电信移动通信局,以下简称”中国移动”)2000年4月20日正式成立。
  新组建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是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为核心,与所属全资企业、控股企业、参股企业组成既以资本为纽带、又以网络和业务为链条的企业集团。中国移动在我国18个省(区、市)设有全资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各省移动通信公司),并全资拥有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已成为香港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集团公司注册资本为518亿元人民币。
  中国移动共有员工11.45万人,其中在岗员工为9.57万人。中国移动总部机关设9个行政职能管理部门,包括综合部、发展战略部、企业合作部、市场经营部、网络部、技术部、计划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三个直属单位(计费业务中心、服务中心、培训中心)。
  由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在我国广东、浙江、江苏、福建、河南、海南、北京、天津、辽宁、河北、山东、上海、广西等13省(区、市)设立了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移动是中央管理的国家重要骨干企业。由信息产业部实行通信行业管理;财务关系隶属财政部,在国家财政中单列;实行国家计划单列,公司的长远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分别纳入国家通信发展整体规划和年度综合计划。
  经过13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移动的通信网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逐步建立成为一个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高、业务品种丰富、服务水平一流的综合通信网络,中国移动已发展成为世界上网络规模和用户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公司,拥有”全球通”、”神州行”两大知名产品品牌,网号”139、138、137、136、135″已家喻户晓
  中国移动主要经营集团公司及其有关企业由国家投资形成的全部国有资产和国有股权。经营移动通信业务(包括话音、数据、多媒体等);经营与移动通信业务相关的系统集成、漫游结算清算、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广告业务、设备销售和进出口业务等;开拓海外通信市场,加强与海外通信企业的经济、技术合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后,可从事国内外投融资业务,设立集团财务公司;根据市场发展需要,经营国家批准或允许的其它业务。
  目前,中国移动的通信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地(市)和绝大多数县(市),主要交通干线实现连续覆盖,城市内重点地区基本实现室内覆盖,网络交换能力已超过1亿,中国移动的GSM网已经与63个国家的116个移动通信网开通了国际漫游业务。
  中国移动的用户规模迅猛扩大,从1987年出现第一个用户发展到1997年的1000万户,用了十年的时间,而发展第二个1000万用户仅用了一年的时间。目前,中国移动用户总数已突破6500万户。
  中国移动的网络通信质量优良,已经建成了技术先进的网络支撑系统,对网络运行实行实时监控,确保网络优质高效运行。
  中国移动通过技术创新,积极引进并建设移动智能网,在世界上首家采用CAMEL2标准,开发多种移动智能网业务,在同行业中居于领先水平,全方位满足社会与客户的通信需求,除基本话音业务外,中国移动的网络还开通了传真、数据、语音信箱、移动秘书、短消息、主叫号码显示、”神州行”预付费、呼叫保持、呼叫等待、呼叫限制、全球通IP电话、信息点播、手机银行、全球通WAP等。
  中国移动与银行合作,联合向社会和用户推出”全球通”手机银行新服务。”全球通手机银行”是货币电子化与移动通信的结合,带给人们全新的生活方式,凭一部手机、一个银行帐号,就可以行走天下,漫游世界。具有使用方便、安全保密、快捷可靠等特点。
  中国移动互联网,为用户提供IP电话,虚拟专用网、宽带批发、电子商务等业务。IP电话卡可以通过模拟/数字移动电话、固定网双音频电话,拨17950接入号码拨打国内固定长途电话和国际长途电话。
  中国移动Internet卡业务,是指用户使用PC机,接入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进行网上冲浪,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Internet接入服务。
  中国移动积极参与国际通信组织的活动,积极跟踪世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努力促进国际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定。通过加强与国际组织的联系,中国移动通信扩大了国际交往,获得了宝贵的信息和运营经验,提高了公司的国际地位。
中国联通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7月19日。中国联通的成立在我国基础电信业务领域引入竞争,对我国电信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联通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300多个分公司和子公司。2000年6月21日、22日,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成为香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除日本外亚洲规模最大的一次股票初次发行,为中国联通进入国际市场迈出了重要一步。
中国联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统一规划网络建设,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注重利用社会力量,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努力为社会提供综合、便利、有特色的电信服务。
成立以来,中国联通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经营的电信业务由成立之初的移动电话(GSM)和无线寻呼发展到目前的移动电话(包括GSM和CDMA)、长途电话、本地电话、数据通信(包括因特网业务和IP电话)、电信增值业务,以及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其他业务。
中国联通一直注重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继率先推出低柜台、即买即通等服务后,又不断推出银行代缴话费、通过邮寄、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向用户免费寄送话单等服务举措。中国联通不断提高优化水平,加强全网的运行维护管理,保证了全网的正常运营。中国联通还积极跟踪全球范围内电信技术的最新发展,不断推出移动电话预付费、移动互联网、移动电话拨打IP、手机银行等各种基于电信新技术的新业务。
在未来几年中,中国联通将坚持“两新、两高、一综合”(建立新机制、建设新网络、采用高技术、实现高增长、发展综合业务)的发展战略,以移动通信、数据通信、国际国内长途通信为重点业务,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益,迅速增强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把中国联通建设成为一个国际一流的电信企业,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做出贡献。
网通
大事记
1999年——2001年

1999年大事表
11月15日 网通开始了在14个城市IP电话的试运营,实现IP电话国际漫游。
10月15日 网通圆满完成京、津、石IP/DWDM测试试验工作。
9月2日 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国网通的《中国高速互联网络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8月6日 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7月26日 信息产业部批准中国网通成为计算机信息互联网络国际互联单位。
7月11日 中国网通召开第二次董事会。
4月9日 根据国务院及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中国科学院、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铁道部、上海市政府召开会议,决定联合成立中国网通公司以承担高速互联网络示范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工作。这次会议成为网通公司的第一次董事会。会议举严义埙为中国网通董事长,并聘任田溯宁为总裁。

2000年大事表
12月19日 中国网通完成宽带IP城域网—上海城域网。
10月28日 全长8500公里的全光纤骨干网CNCnet全线贯通。
10月26日 与中国移动签定框架合作协议。
9月29日 完成国际出入口局的建设。
9月20日 第一个数据中心在沪落成并开通。
截止到 8月初,中国网通在全国完成46个分公司的注册工作。
8月6日 中国网通成立一周年庆典。
8月4日 中国网通与中国电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8月3日 中国网通与建设银行签订金融服务支持全面合作协议。
7月5日 企业方案事业部举行主题为” 时代基础设施”专题研讨会。
5月18日 信息产业部(2000)449号文件下达,批复同意中国网通组建国际通信
5月18日 中国网通与招商银行签订为信用卡用户提供IP电话服务的合同。
5月12日 签订北京、上海、广州3个国际局10,000国际路端交换机的订购合同。
3月30日 网通获得IP电话业务经营许可证。
3月18日 网通公司第三次董事会,确定网通2000年工作的大政方针。
3月16日 北京-郑州-武汉,北京-济南长途光缆建设开工典礼,由此拉开了中国网通e–基础设施建设的序幕。
2月29日 网通与工商银行签订为信用卡用户提供IP电话服务合同。
2月29日 CNCnet工程建设项目一揽子协议(合同)签字。
2月 2日 国务院批准中国网通建立国际出入口局。
1月28日 中国网通CNCnet IP/DWDM设备合同签订。

2001年大事表
2001年3月28日 北京城域网开通
2001年3月26日 深圳城域网开通
2001年3月22日 广州城域网开通
2001年3月15日 中国网络通信(香港)有限公司成立。
2001年1月11日 国家总理朱镕基亲切视察中国网通
2001年1月1日 中国网通IP电话全面调价。

CNCnet
中国网通高速宽带互联网CNCnet–中国高速互联网络示范工程是一个由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网通CNC)建设并运营的全国性的高速宽带IP骨干网络,它采用先进的密集波分复用(DWDM Dense 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承载IP,建造以宽带IP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开放电信基础结构。

  1999年2月11日,在国务院总理办公会上,由中国科学院、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铁道部、上海市政府提出的”中国高速互联网络示范工程”项目得到了肯定。4月9日,根据国务院及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四方召开会议,决定联合成立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以承担高速互联网络示范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工作。这次会议成为网通公司的第一次董事会。1999年8月6日,中国网通获得国家工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从而宣告了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的诞生。中国网通致力于新一代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全方位宽带电信服务。

  中国网通高速宽带互联网CNCnet的建设历经了项目立项、技术方案可行性论证、三地模拟测试实验、光缆敷设、网络设计、设备招标选型和机房选址与建设、光缆市内引入、IP和DWDM设备安装、互联互通、全网开通等多个环节,历经了从1999年8月到2000年10月的紧张工作,至2000年10月28日,CNCnet全长8490公里,106个中继站,17个节点,贯通了东南部的17个重点城市:北京、天津、济南、南京、上海、杭州、宁波、福州、厦门、广州、深圳、长沙、武汉、郑州、石家庄、合肥、南昌。网络总传输带宽高达4万兆(40Gbps)。

  紧跟世界电信技术发展趋势,采用最新技术,同时确保技术的可行性,这是网通技术战略的基本出发点。网通迅速跟进国际最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使企业保持了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实现了网络通信技术跨越式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基础性的技术支持。

  中国网通高速宽带互联网CNCnet的总体水平在国内和国际的电信网络中是处于领先地位的。CNCnet具有高宽带实时传送能力:可以同时传送1.5-1.6万部VCD电影或者0.6-1万部DVD电影,进行实时收看;可以承载我国两个中等城市的所有人同时打电话。CNCnet具有高速度的数据下载能力:使用一个2500兆(2.5Gbps)的IP通道下载1部2个小时长的VCD电影,只需要 8 秒钟;使用4万兆(40Gbps)的IP通道同时下载16部2个小时长的VCD电影,只需要 8 秒钟;而使用4万兆(40Gbps)的IP通道只需7秒钟(压缩版只需1秒),可以同时下载16部74卷的大百科全书(包括5万幅彩图、10万幅黑白线条图、7万个词条解释、1亿3000万字)。CNCnet拥有几个中国之最:技术最新,带宽最宽,容量最大;CNCnet拥有两个世界第一:第一个商用全网统一采用IP/DWDM优化光通信技术构建的商用宽带IP网络,第一个商用全网统一采用MPLS(Multi-Protocal Label Switch)多协议标记交换网络技术。

  CNCnet建设的光缆敷设过程中,积极采用新的技术。基于整个光缆技术的最根本气吹技术认识,中国网通在CNCnet的建设使用了这项世界最新的光缆敷设技术,从而CNCnet的建设的成本大幅下降。气吹法敷缆是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光缆敷设方法。增压后的吹缆机系统使用两种力量来敷设光缆,将高压、高速的压缩空气吹入塑料管道,一股拉力与一股推力的组合,使穿入的缆线随高速气流一道以悬浮状态在管道内快速穿行。它主要特点是缆线在整个缆长内所受的推力均匀,缆线不易被拉坏,且使缆线所受张力均匀、最小;敷缆速度快;管道线路上人、手孔数量少;敷缆使用较少的人力。本次建设创造了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建成1860公里的8孔长途管道、2条光缆的建设速度。此次CNCnet的建设是我国第一次在长途干线上全程采用多孔HDPE管;是我国第一次在长途干线上大规模采用新一代的ITU-T G.655光纤;此次CNCnet铺设的管道是我国目前最长的长途多孔管道。

  中国网通高速宽带互联网CNCnet的整个建设进程体现着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的特点。对于一个成熟的企业,建设同样规模的电信网络,在美国至少需要2-2.5 年,而作为刚刚诞生只有1年时间的网通完成该工程的建设工作,只用了1年零3个月的时间;CNCnet的时延≤80ms;美国UUnet的时延≤85ms,这说明CNCnet的网络性能在国际国内已经处于领先地位;CNCnet建设采用最新的DWDM技术,使用目前世界最新水平的G.655光纤,从而促使整个网络建设于低成本基础。CNCnet的网络追加成本和扩容成本也会是较低的,因为光纤可以采用气吹敷缆法被置入预留管道中,所以CNCnet扩容之后的成本会更低。这些建设特点,使CNCnet在按时开通后就具备了众多的优势。

  中国网通所建设的CNCnet是一个新一代电信网络,可承载和开展的业务的特性将综合化、多媒体化、差别化,将着重于网络带宽批发和服务增值,业务可具备一定的服务质量,同时具备”更快、更好、更便宜”的特点。 CNCnet将为中国引

文章评论:中国电信业关键字 - jeff - 2001-05-09 16:41:57

内容翔实,数据充足,洋洋洒洒,报道正面. 建议电信部门员工人手一册,每周三下午学习,要考试的,不许打瞌睡!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