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做新闻 - 中国.com - 刘韧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086 次) 时间:2001-05-04 21:51:58 来源:刘韧 (liuren) 原创-IT

我这样做新闻

新闻与记者是第一位的
对新闻媒体来讲,新闻是很重要的,记者也是很重要的。新闻性是第一位的,你想要告诉别人的是新的、别人不知道的东西。记者也是第一位的,媒体办的好坏人们最先想到的是记者做的怎么样。
现在的IT媒体又一个很大的弊病,因为最早的IT媒体是80年有一个计算机世界,后来85年又有一个中国计算机报。这两个媒体都是一个人办的,就是李超云。他沿袭了很多情报所原来做编译的习惯,忽视第一线的采访。直到90年计算机世界还没有完整的采访,这些影响了后来的IT媒体,以至IT媒体普遍对记者重视不够,对记者的培养也不够。
IT发展很快,吸引了大批有识之士,在消息报道之外,最先引进的评论。先是市场评论,后来有了其他的评论,以至于为了一个观点常常会出现持续的辩论打来打去,但采访一直不被重视。近几年开始重视记者队伍的培养,是因为有了来自大众媒体的冲击。
IT媒体原来只是一个国外先进技术的信息承载平台,发展到后来才开始注重新闻。普通媒体后来增加了IT新闻的报道,所以开始竞争。记者的作用开始体现,记者安家立业的本事就是去采访。IT媒体毕竟也是媒体,新闻是必须的,其他文章也要有个由头。采访、记者、新闻线(时间的安排,那期上等)是媒体的主体。
“是什么”比“应该是什么”重要。
英国人学车,到大街上学。
采访
约采访
第一个问题,比如你去约一个采访,被采访单位为什么要接受你的采访?这个问题是没个记者都应该去考虑的。比如你去约一个程序员采访,她可能会希望通过采访推销她的产品,他接受采访也有她的目的,没有目的不会浪费时间。你去采访你有你的目的,不是要帮她做推销,你是带着编辑部的目的去的,并且想要写出好的文章。被采访对象想要宣传的,和你想要采访的,只会有一部分重合,有一部分肯定会矛盾。比如被采访者想要告诉你的是这个技术多么先进,开发有多么困难等,这些可能和你的要求是相符的。而你想要了解的她走麦城的事情,恩怨,以及内部矛盾、真实数字等,是她不愿意说的。这时怎样把采访进行下去,难度一点也不亚于把文章写好。如果你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被对方牵着走,最后得到的资料就没多大价值,又没有办法。只能在他说的那些里面选择一个比较有价值的东西来写,肯定是个失败的文章,没有人愿意看。
怎么处理呢?首先事先你要想明白你想要的是什么?要先在网上查一下原来采访过她的人写的所有记录和内容,分析一下以前的采访达到那种程度,还有什么有潜在价值的没有被挖掘,有没有什么新的事情发生等等。没有报道的,又是你想要知道的,就列为你采访提纲里的重点问题。问题的数量一般在10-20之间比较好。对于已经宣布了的材料再去问她,等于浪费时间,价值也不是很大。采访时要把你的提纲重点,用询问的方式强调给对方注意。
最初的半小时
即便这样也可能会出现被采访者不按因到来的情况,这时我会让她按照时间顺序,先把她的丰功伟绩讲一遍。一般她会比较乐意讲,并且所讲的也对文章有所帮助。在这个过程中不要让她讲套话和大道理,只需要按照时间顺序讲,什么时候有想法,什么时间开发第一个版本,以及V2.0、V3.0等,这个时间尽量控制在半小时之内。在这半小时听的过程中要注意他说的有哪些矛盾的地方,跨越的地方,附和你重点的地方。对不清楚的要立即问(时间、地点、和谁一起)等有关新闻的六个要素都要记清楚问清楚,记下来。
一般人对于回忆过去总是比较愿意的,这样可以缓和气氛。便于缩短和被采访者之间的距离。有些资料比如那地方人、那个大学毕业的等等资料虽然不是要写进文章里,但对你整体了解一件事情、一个人很有帮助,这样你下笔的时候就会心理有底。
我一直赞同的一个观点是采访的时候已经是在写作了。你要仔细想这个问题他提供的材料会放在文章的那各部分,并且要迅速贴近主题。对于一个文章来说,一上了6000字,很容易写散。前后说的可能是不同的事情,如果没有一个主线,人们看起来就觉得这个文章叙述的目标不是向一个地方去的,不能形成合力。所以在头半个小时的采访里,要尽快的把握住主题,脑子要转的飞快。因为你要想下一个问题怎么去问,虽然你准备了十个问题,但那是根据资料准备的。谈话开始后就要平衡主题,找出有价值的问题去问。
重点问题和敏感问题
经过半小时回忆的叙述,被采访者进入叙实的状态此时的心情是最好的,如果不能抓紧时间问主要的问题,就会把好机会错过。这时最宜问与主题相关的4、5个重要问题,这些资料是你将来写作的重要部分。如果把握不好将来写的时候也非常困难,因为你很难补上这些资料。一般对高层人物,不要重复采访,也很难重新采访。所以有必要的时候一定要多问一句,如果问不到你写的时候会有无穷无尽的问题。特别敏感的问题,放到最后问。因为一开始就问,人家会觉得你是来干仗的、不怀好意,并且会警惕你、反感你。
虽然最后问,也要有分寸。他不想告诉你的事情,你是很难问出来的。确定了是他不想说的问题,就没必要再问,再问反而会不好。因为记者不是法官和律师,不可能进入审问状态,有问必答。而且如果关系搞坏了,以后就不可能再去采访,次数多了别的人也不会愿意接受你的采访。试想你采访一个企业得罪一个企业、采访一个人得罪一个人,那你在记者这行就没法混了。记者一般来说还是要与人为善的。
所以要和被采访者交朋友,要让人家信任你,放松的,觉得敏感问题和你说了也不会出太大问题。对敏感问题如果对方很在意,你的文章写好后,可以给对方看一下,确定是否发表。或者根据对方的建议修改和综合。比如一些数字、人物要不要提出,换一种说法等等。
如果你采访到了敏感问题,未经对方同意公布出去了,挺得意的,其实你就没有下一次了。所以保持和业界的关系时非常重要的。
写作
不浪费任何资料
我的工作习惯是采访的时候全部要录音,一般采访在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之间。采访结束后,会把所有的录音登录到计算机上,这样可以避免几个问题。如果不录音采访结束后回来就写,虽苦思冥想,仍不知道怎么入手,还会浪费很多信息。录音和整理录音的最大好处就是不浪费任何资料。而且你一句一句整理的时候,会对材料特别了解,会发现原来说的时候你没有注意到的东西,对材料有重新的认识。找到每一个线索,每一个有价值的东西。
两小时的采访大概有一万字左右,整理完录音后,把你整理的资料读一遍,开始第二项工作,做小标题。小标题越细越好,用小标题把资料分开。如能整理出来50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下大概有几百个字,用起来就会很方便。可以根据时间主线、逻辑主线、人物主线等加以利用,就不会面对乌央乌央的文字无从下手。
主题
从采访、整理录音、做小标题,时时刻刻都要想着主题。一个文章没有主题是不行的,这密资料的时候要想者小标题下的资料可以从那些角度来为主题服务,包括叙述的先后顺序等等,都是为主题服务的。比如要写杨元庆,已经有上百个人写过了,有很多篇文章。如果你没有一个好的、新的主题,写出来的东西肯定和垃圾一样没有人看。所以反复明确后一定要找到一个主题,第一是要是新鲜的没有人写过的,第二是能用到你采访资料三分之二(或1/2)以上内容的,否则你这个采访就是失败的。或者你根据你的资料推出一个新的主题来驾驭资料。
主题确定后就会产生很多标题,就可以把小标题下的资料拿来用。第三就是文章一定不要写散了,字数亿多就容易写散,这时一定要把与主题无关的资料去掉,不要舍不得。比如你50个小标题里面有10个和这个主题没有关系的,就要去掉。这时你1万字的资料可能只剩下6000字了,很痛苦但一定要去掉。
经过前三步的处理,你这时候心理比较明确了,知道主题是什么,知道要表达的要告诉读者的是什么,知道该写什么了,就比较容易进行下去。
材料的组织
大家都喜欢看电影,看电影的人比看文章的人多很多,为什么呢,因为电影讲的是一个故事。故事里面是有冲突的,有很多戏剧性的东西在里面,所以大家喜欢看。文章也一样,如果文章没有冲突(起伏),就会让人看得很平淡,如几月几日作了什么事情等等,看起来就象是流水账。文章要想吸引人,最好的办法是通过矛盾来展现主题,即通过起因,矛盾,高潮来体现。就像电影里出现了一个坏人,老是抓不住,所以吸引人想知道最后的结局。文章也是一样的道理。
在你的材料里面,肯定会有表现矛盾的材料,要学会通过矛盾的表现来突出主题。比如恩怨矛盾、对手之间的冲突、用户和商家之间的矛盾、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麻烦事等等,都是很好的材料。这在采访的时候就要给与足够的重视。
材料组织的要优先利用能反映主题的矛盾和情节,使文章有更强的可读性。
情感和客观的问题
有些人写文章喜欢长篇大论、喜欢讲大道理、喜欢抒情,但是作为新闻媒体,不适宜抒情太多,不需要你去讲你自己的很多感受,恨某某爱某某等等。
新闻作品要求的是用最少的字讲最多的东西,信息量是第一重要的。你不用去浪费那些文字,看了十句还不知道你要说什么肯定不是好文章。我看一篇文章如果看了两段还不知道说什么肯定不会继续看下去。很多网上一个文章被分为两个page,第二个page的阅读数量最多是50%,就有这个因素在里面。
第二,要少发表个人评论,不要总是去说我认为如何如何,读者要看的是被采访对象的事情,不是要看你这个记者如何如何。你的思想、你的力量其实都应该是在你想表达的主题里面。你选择这个资料,不选择那个资料的时候,你的立场已经在起作用了,你没有必要跳出来说这个那个的。你千万不要觉得读者很傻,怕读者理解不了。其实读者比你聪明,因为读者太多了,那里面比你聪明的人有的是。你跳出来只能让别人笑话你。你要老老实实的去叙述这件事情,不要妄加批评和赞美。
在国外的新闻作品里面你就可以看到,很少有形容词。多用名词和动词,句子要短,这样容易把握不让自己的东西进到文章里,也容易让别人信服。如时代周刊。
开头与结尾
标题确定主题后,文章的开头是很重要的,我一般会拿出20%的时间来考虑开头的问题。开头的第一句(段)话非常重要,可以突变成整个文章的情感基调,比如可以用第一句话来决定整个文章是表扬的还是批评的还是讽刺的。如果第一句话想得很出彩,我这篇文章肯定能写成了,如果第一句话想不好,会特别痛苦。
第一段应该告诉人家我想讲什么,并且以后怎么讲的语气和语调也就基本上定了。实在没有好的表达时,第一段只好用一个场景描述,是一个能够偷懒的比较好的办法。我很喜欢看电影,从电影里学到了很多表现的方法。电影一般会把片中最吸引人的画面放在开头,这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写文章的时候,每个标题下都可以运用场景。电影是一个最伟大的发明,摇滚取代了诗歌,表达了诗歌的感情,电影最终会取代小说(我的一个朋友说的)。电影可以把很长的历史浓缩到2个小时,和描写场景的镜头是分不开的。文章中的场景描写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别人很容易的进到你的文章。采访时问到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材料就是为场景描写准备的。人们看完一篇文章后很难记住你文章里的数字,但很容易记住吸引他的场景描写。
结尾写到哪里算那里。比如够6000字了,就结束。每周要写10000字,而且又不是文学作品,所以没有太大的必要去编制完美的结尾。
记者的个人发展
记者面临的三个矛盾
记者面临的三个矛盾分别是:1、和被采访对象的矛盾,这个前面已经说了。2、和读者的矛盾,读者总是希望知道更多的内幕的东西,但记者不是什么都知道的,有些知道的也不能说。永远会有矛盾,永远不可能完全满意读者。3、和杂志社报社的矛盾,社里面要求有广告等其他经济利益在里面,有时候记者需要写自己不愿意写的东西。
如何处理好三个矛盾,是记者个人发展的首要问题,另外就是记者自己要想发展必须现有自己的目标。
建立目标
没有目标和抱负的记者是很难有大的发展的,原来同创的总裁说过一句话:其实任何人的能力都差不了太远,一件大事是由许多小事情组成的,成功的人是因为在做第1000个小事情的时候,归结成了一个大事情,因为他有大事情的目标。没有目标的人做了10000个小事情后,还在做10001个小事情,永远成功不了。
一个人你再聪明,哪怕是超人,每天也只有24个小时;你再聪明智商也达不到500,所以目标是很重要的。当你有了一个目标以后,你每做的一件小事请都是围绕、为了大目标去做的。
要想当一个好的记者,先要规划自己分析自己。比如你认为自己就是擅长写评论、他认为自己擅长写人物,他特别擅长报道事件的等。先要把这些想明白了,同时要明白不同媒体的侧重。将自己的特长和媒体的方向结合在一起,在再远期有一个共享目标,就可以踏踏实实去做了。写文章是一个非常艰苦的事情,如果你没有动力,没有理想、目标,很难坚持下去。
记者是一个非常光荣的职业、也是非常艰苦的职业。我曾经问过美国的记者,他们的收入也不是很高,但社会地位非常高,非常受大家的尊重。做一个报人,要取得初步的成功最少要投入5、6年的时间,还要努力去干。只有不把他当成一种工作,而当成一种事业去做的时候,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好记者。
回答提问
问:你对自己的那篇最满意?
答:都不满意,以后的肯定会比以前的写的好。因为你去采访,得到的信息是片面的,最多有60%是真实可用的,随着时间的发展,会有更多的信息可以公开,不同的人写的不同的角度,当你第二次写他,就会比第一次好。作者的自我修炼也在提高。
问:你的文章里有没有强加给读者的观点
答:肯定有,但我是尽量避免的。我在采访的时候从不和人家争论,会完全的听他讲。我出现的强加,一般是他们讲到的,我想到了也觉得挺好,和他一说他也同意。这种情况比较多。因为现实中的很多因果关系不是很明显能确定的,你用文字表达的时候又需要表示出来,所以常常会出现记者替被采访者梳理关系的情况,这时不知不觉的就会有强加的成分。所以作者的素养非常重要。
问:如何写不出名的人
答:首先可以考虑从一个人写成一群人,写成一群人特点的代表。比如写中关村的一个柜台经理,他身上可以体现所有柜台经理的特点。尽管他还不是一个代表,可以写成一个代表。比如瑞星,我写的时候……另外要把不出名人,放到出名的背景和环境中。让他靠到知名的概念里。如果能把人的性格写出来,是最棒的。每个人的性格是不同的。人关心最多的别人的命运,和自己相关的人的命运更加关心,会增加自己的归属感。
杂志的选题要有一定的延续性,要有基本的立场,这样大家会有阅读期待。这就是媒体和出书的区别,南方周末每期100万分,你把南方周末最好的文章拿来出书,你也卖不了那么多。
问:新手如何尽快的进入记者状态
答:我以前是写评论的,我特别感谢原来的一个负主编方永捷,当时我认识的人很少。方代我采访,有半年时间。我就自己采访了。新手的圈子和重要,要有一些朋友。可以约上一起去等等。你的文章写的好,就会有人来找你。帮别人做下手也很重要,别人会带你的。
问:如何对付内向的人,比如程序员
答:先从最小的简单问题问起,10岁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上大学后记的最清楚的是什么?什么时候学计算机、深背后开始编程序等等,然后问具体的事情,第一次合作是在什么时间地点和谁一起等等。不要问没有意义的高谈阔论。也不要随便问别人今后有什么打算等,问他他也说不清楚,大多数人时说不清楚的,也不好写。内向的人你不要随便打断他,要保证他的思维连续性。最基本的顺序就是实践顺序。最高的顺序是逻辑顺序,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把握。觉得场景特别重要,就要问的非常细致,包括穿什么衣服,桌子上有什么等等。
问:
答:柳传志创业、98年是第一次,他觉得很一般;第二次99年写的是柳怎么能把小企业办成大企业,需要很强的逻辑性,他很满意。第三次写倪柳之争,这时碰上的选题,谁写都能写的很好,我采访了倪。他不太满意,发表后满意了。第四次是柳说互联网,写了撒腿就跑。所以,碰上的选题,不要放弃。
激情无能的力量是我开了三个研讨会后总结出来的选题,因为选题比较大,就要多听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人的意见,要下功夫去做,读资料就很重要。
问:
答:标题的讲究是需要的,你可以看古时候的人做标题就很讲究,比如论语。标题一般要用检索最热的词,比如生死抉择和方正完蛋,就有不同的代表。不要用很虚的标题,虚的标题在环境改变后大家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我朋友也出了一本书描写互联网的叫《死去活来》,我的描写互联网的叫《中国.COM》,10年以后若有人检索,我的书从名字上就知道是讲互联网的,他那个从名字上就不知道是讲什么的了。另外不要用生癖字。如黄宾操作后来改成三个北大生和一个创业故事。标题还有吸引阅读的作用。
多看看时代周刊,标题副标题要充分利用,现在信息爆炸,要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美国的媒体有集体写作的优点,比如写阿波罗登月那篇……
问:数据不容易采访到,怎么办
答:文章的三个要素是故事、论述、数字推导,一般记者事做不到三个都能做好,前两个是大多数记者的强项,数字推导不是强项。除非是针对财经报刊的特别要求的报道,一般情况下,数字在文章中不是很重要的,大多数读者对数字不会形成强烈记忆。特别重要的数字说清楚就行了,其他数字淡化处理。
最后介绍几本书给大家

问:(见内文) - 信海光 - 2001-05-04 22:26:36

1、我最近感觉对做IT新闻非常疲惫,一直想改去做政经、社会新闻。原因是我看自己写的东西,即使质量比较高的也感觉不能留到多少年以后。您是怎么认为的? 2、您的最初的成就感是怎么样的?怎样在最初阶段之后找到新的成就感?现在您的成就感是怎样的? 3、您认为哪一类记者更值得尊敬?(哪一行业的?哪一类作风的?)

同意刘韧的判断 - 贾双林 - 2001-05-04 23:01:25

电信比计算机更值得做

RE:问:(见内文) - 刘韧 - 2001-05-04 22:50:10

1、别急着走。撑住就是胜利。 2、去做电信,比计算机更有发展。 3、半途而废最可惜。 不能急。慢慢来。

信海光有点走入误区了 - 李安云 - 2001-05-04 23:04:55

信海光似乎总有点带着观点去做新闻,信海光的新闻文章总象是专栏文章而不是新闻。个人感觉信海光的新闻后面特别的难跟评论,因为能说的话都已经被他说了,而他在文章中又只提供支持他个人观点的材料。 我个人认为,信海光作为一个专栏作者非常优秀,但作为一个新闻记者的话,显得有些不足,特别是缺少像刘韧那种善于将自己的观点隐藏于事实的铺陈中的圆滑。

RE: - 北京的雨 - 2001-05-05 00:47:43

最近做IT新闻的确非常疲惫, 但即使你改做其他新闻。你写的东西,也不能留到多少年以后。你不过是记者。一个真正的记者是不应该有这样的心态的。 你的成就感只应该有一个,从现在到以后:写出有价值的文章。为行业、企业做点什么,让他人从你的文章里得到他们需要的。 不是那一类,只有正直的记者值得尊敬。 仅供参考。 刘韧的话最好在QQ里和他说 发在这里不好 :

RE: - 徐远明 - 2001-05-05 01:08:33

【 在xuyuanming的大作中提到:】 : 做IT记者必须理解IT,这必须花很长一段时间。 王小山从做IT评论转移到娱乐评论,刘韧从娱乐记者到IT记者,他们都获得了成功。 我的感觉,你还是做IT记者的好,从深度上来说,或许难以迅速突破,但从广度上来看,你已经小有成就。 我的感觉,网络=硬件+软件+电信+媒体,你说呢?

RE: - 北京的雨 - 2001-05-05 11:03:43

昨天回复的是理想状态下的记者,这样要求信海光有悖公平。呵呵

RE:问:(见内文) - 申可可 - 2001-05-05 14:26:27

信海光大哥,你好,应该说,在读IT的文章的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刘韧和你的文章了,真的,是这样,我还打算写《两个IT记者的故事》呢,但是现在可能大家真的还不熟悉我,而且我也特别需要你们的帮助。 我是《计算机世界》,《电脑报》和《南方周末》以及《中国经营报》的忠实的读者和把它看作自己最最喜欢的东西,我认为,如果真的不想做IT记者的话,能否去尝试《南方周末》那种以民生为写作素材的记者。我想值得去做一做。

RE:你好,申可可! - 华浓 - 2001-05-05 15:47:19

看了你的贴子我觉得有很多的‘共同’的感受。 我也是很喜欢看那些报纸,很喜欢他俩的文章,觉得信海光很会找新闻 ,虽然有些写得在内容上不是那么完美,但是他找新闻还是很准的。 值得学习! 有关一起交 流一下吧! 我在《网络导刊》编辑(虽然只是地方的一个小报,但是我很有信心!) 濑宇倩 QQ :19726800 【 在华浓的大作中提到:】 :

RE:你好,申可可! - 华浓 - 2001-05-05 15:49:00

看了你的贴子我觉得有很多的‘共同’的感受。 我也是很喜欢看那些报纸,很喜欢他俩的文章,觉得信海光很会找新闻 ,虽然有些写得在内容上不是那么完美,但是他找新闻还是很准的。 值得学习! 有关一起交 流一下吧! 我在《网络导刊》编辑(虽然只是地方的一个小报,但是我很有信心!) 濑宇倩 QQ :19726800 【 在华浓的大作中提到:】 :

RE: - 申可可 - 2001-05-05 20:34:04

我已经把你的oicq加上自己的好朋友了,希望能有联系,我们需要大家的帮助。

RE: - 孤单小牛 - 2001-05-05 21:19:44

【 在孤单小牛的大作中提到:】 : 很好的心得体会,仔细看。:)

RE: - 千秋思过崖 - 2001-05-05 21:42:06

可可的阅读顺序怎么和我的差不多啊 不过我看这些东西,是因为这几样东西,便宜,性价比最划算,有更好的可价钱太贵了。 :

RE: - 申可可 - 2001-05-05 21:55:55

是的,说到点子上去了,我就是因为它们的性价比。

RE:问:(见内文) - zhaoys - 2001-05-06 01:03:29

人都有彷徨和失落的时候,想到的和能做到的总有差别,同样付出努力,等到却是不同的结局。 IT新闻多是由与IT媒体有广告关系的IT厂家推动产生的,十之八九是一些宣传或技术广告。并没反应出读者的需求和阅读需要。 IT杂志多是靠广告支撑,读者只被动的参与,被强迫灌输许多乱七八糟的东西而已。这个行业的记者比较难做也比较差劲。也因为差劲,这个行业的记者出头的机会才多。 我真没注意过信 的新闻,不知道你怎样发新闻,把自己的观点融合尽新闻是不错的方法,读者毕竟所知有限度,由记者的专业能力分析采访资料加入适当的分析内容的新闻,可以 帮助读者理解新闻的实质 。刘韧的方式是不错,我知识范围的我可以理解分析。超出之外的只好不看了——看了也不懂。 新闻的时效性决定新闻的生命原本就很短暂。若干年后提起的只能是老信本人,而不是老信的那个好 新闻。好新闻已经奠定和融入老信的记者形象、素质、品行当中了。 不太明白你指的多年以后,价值是人发现、捕捉、赋予的属于有思想、有行动的人的,当现实的强烈对比刺激触动了人的思想,人又捕捉到了这一刹那。才会产生值得收藏的新闻价值。 只要有耐心——就会获得你希望的永久价值。 :)) 成就感—— 不知道老信多大了,是否有儿子了。老信教育儿子的时候”跟你老爸多学学,做个有出息的好记者。“信小光光用崇敬的目光看着老信。 儿子有个值得骄傲的优秀的记者的父亲做学习的榜样, 父亲有个当记者料的好儿子。————这就是最大的成就感了。 能如此的有几人啊。:)) 第一次登上泰山——是成就感。重复登上泰山就是寻找新的成就感。一次成功未必是实力的必然,多做两次。我这么看。 遵守职业操守和职业规范的记者我都很尊敬,当个记者,走遍天下,阅历众生也是我的职业梦。 政经、民生的记者是痛快,也容易抓住大新闻出名,也很痛快淋漓。但是忌讳也很多,最多能大声呼吁呼吁,深层的东西也很难做。 IT新闻中也有很多——敏感性很强的东西,IT这东西黑幕很多。但确没见过那个记者揭露过,笼罩在技术和其他一连串的保护罩之下。 之所以说IT杂志和记者比较差劲,是因为读者对IT杂志的影响力比厂商弱小的多多。经济利益关系所在。IT杂志为谁服务,为厂商服务。 IT行业一样可以做事业,做出那样的成就,只不过现在有多少人嘴巴,被钞票糊上了。 严打 —— 联想 研发。 打倒

RE:问:(见内文) - 千秋思过崖 - 2001-05-06 01:06:05

为什么要多此一举 弄两个名字??? 严打——联想研发

或许是我的要求太高了。 - 信海光 - 2001-05-06 16:40:41

从上初中的时候起,我的理想就是做一个记者,优秀的记者。经过很多很多年,经过种种波折与努力,终于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于是,我总是做得很认真,不一定是每件事都认真,但至少这个职业是认真的。 如果我能够目睹常德劫案,会毫不犹豫的把摄像镜头对准枪口,不是不怕,是这么多年对自己暗示所培养成的本能。 大多数时候,写完一篇长文,只要是没有功利目的的东西,都会感到非常兴奋与满足。 后来发现疲惫的原因是自己开始质疑自己写作的价值,比如,今天你写王志东、张朝阳,十年以后,泡沫消失以后,他们还在哪里?还能有什么价值?更要命的是,我发现自己现在所努力表述的对象,仅仅是一个行业而已,一个目前比较朝阳的行业而已。 我怕的是,如果没有目标,在这个肥沃的土地上,早晚会要沉沦。毕竟,破土而出优秀如刘韧者,也就仅仅一、二人而已。 沉沦又如何?或许我的要求真的太高人,自己做不到反而白白惹人耻笑,罢了,罢了! 李安云的话也有道理,我写的东西喜欢更多地渗透入自己的感觉,我不评论,但我要把自己的感觉写出来,强烈地写出来, 我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对。轻率的评论是强奸读者的心灵,而渗透个人感觉则是引诱---记者只所以为活物,对读者没有一点诱惑力的话拿来又有何用?正好比记录片亦需要剪辑---当然也容易授人口实,呵呵! 只所以有问题,另外一个原因是个人感觉做新闻最大刺激就是速度与敏感度,全力切入做IT新闻之初,自己也热于此道,什么网易财务总监辞职也搞第一时间报道、王先先专访也最早成文,还弄得筋疲力尽,现在想来真是没意思,蠢!只奇怪当时怎么没人骂我。 然而,不知道蠢的时候,还能够感受其中激情,现在知道了,反而失落空虚。 【 在信海光的大作中提到:】 :

RE: - 8号 - 2001-05-06 16:50:43

【 在8号的大作中提到:】 :我还没发现哪个行业的记者更值得尊敬 不过我觉得战地记者是非常好的,先讲到这里

RE:问:(见内文) - 胡紫茶 - 2001-05-07 16:35:58

信兄, 其实做记者,有些东西还是会留很久的。那张越战图片《枪毙越共》至今还被评为最有震撼力的图片,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那已经不是新闻了。 要想作品留的长久,关键是有打动人心最深刻的东西,也就是说是一种“震撼力”或者一种带来“会心感觉”的东西,做哪一行道是次要的。 其实我一直觉得作为一个记者,有个人观点不是不可以,但前提是要首先完成了本职工作:真实的客观的报道事实。自己的观点一定要说的话就在文章中注清楚某某处是个人观点。 做一个专职的评论者也不一定就能受到尊重,“耍笔杆子”、“空谈者”、“站着说话不腰疼”、“百无一用是书生”不都是说那些个专职的评论者么? 其实信兄你现在的工作已经让很多挂着记者编辑名字,但以厂商新闻稿过活的人尊敬和羡慕了。 如果想受尊重或者说是重视的话,俗气一点,咱们就好好看看那一方面方兴未艾,将来会成为炒作的热点,咱们就做什么记者!!!混个第一批!就能受尊重,至少是重视,作品就次要了,呵呵~~~~玩笑话而已。

RE:问:(见内文) - 孤与 - 2001-05-07 15:30:26

【 在信海光的大作中提到:】 :1、我最近感觉对做IT新闻非常疲惫,一直想改去做政经、社会新闻。原因是我看自己写的东西,即使质量比较高的也感觉不能留到多少年以后。您是怎么认为的?

2、您的最初的成就感是怎么样的?怎样在最初阶段之后找到新的成就感?现在您的成就感是怎样的?

3、您认为哪一类记者更值得尊敬?(哪一行业的?哪一类作风的?)


:

RE:问:(见内文) - 信海光 - 2001-05-10 20:46:26

做新闻每刻都要有一种速度感,一开始做IT也是这样,但现在已经意识到做IT其实不太需要什么速度自然有失落。 也就是轻轻叹口气罢了,谁又能轻易失去既得部分。 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 做社会是致力于改变中国 做IT可以自我安慰是正在改良中国。 或许也是殊途同归。

文章评论:我这样做新闻 - 里昂 - 2001-05-04 22:31:24

值得我们学习

RE:文章评论:我这样做新闻 - 徐远明 - 2001-05-05 01:15:54

可以时常地温故知新

RE:文章评论:我这样做新闻 - 胡紫茶 - 2001-05-08 14:56:59

我怎么没找到那篇文章呢? 哪位给个联结,谢过。

RE:文章评论:我这样做新闻 - carboy - 2001-05-08 14:16:11

我也觉得这篇文章不错 【 在徐远明的大作中提到:】 :可以时常地温故知新 :

我是一个新手,我想知道你推荐的书名,你好像没有写呀 - 孙琦 - 2001-05-05 11:15:36

能告诉我你推荐的书名吗? - 孙琦 - 2001-05-05 11:20:52

一个自己开公关公司的人,能保证新闻的公正性吗? - 圣罗兰 - 2001-05-07 20:46:25

我们都知道,新闻是公正的,面对众多的新闻线索,有社会责任感的记者会选择他认为最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去报道。 试问刘韧,你自己开了一个公关公司,那么对于你的客户,你还有选择的余地吗?

RE:一个自己开公关公司的人,能保证新闻的公正性吗? - dhc - 2001-05-08 18:32:16

行了行了,越说越远了。这个贴子不要再说下去了。 【 在张栋伟的大作中提到:】 :本来刘韧就没有说过自己是新闻记者,也就是说,并不是记者一定是做新闻的。 :

RE:一个自己开公关公司的人,能保证新闻的公正性吗? - zdw - 2001-05-08 17:04:02

本来刘韧就没有说过自己是新闻记者,也就是说,并不是记者一定是做新闻的。

RE:一个自己开公关公司的人,能保证新闻的公正性吗? - liuyee - 2001-05-08 16:57:54

刘韧的文章称的上"新闻"吗? 【 在朱山涛的大作中提到:】 :同意老杜!

【 在杜红超的大作中提到:】
:DoNews不反对任何声音,前提是这种声音不触犯法律。

DoNews能够容纳任何观点,前提是这种观点有事实做为依据。

我建议大家不要再争论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讨论只是对着刘韧个人来的,可以发email和他讨论。在这里讨论私人的问题,浪费大家的注意力。




: :

RE:一个自己开公关公司的人,能保证新闻的公正性吗? - leozhu - 2001-05-08 13:04:19

同意老杜! 【 在杜红超的大作中提到:】 :DoNews不反对任何声音,前提是这种声音不触犯法律。
DoNews能够容纳任何观点,前提是这种观点有事实做为依据。
我建议大家不要再争论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讨论只是对着刘韧个人来的,可以发email和他讨论。在这里讨论私人的问题,浪费大家的注意力。

:

RE:哈哈,黄果兄把课本搬过来了。不过,我们的版本似乎是5性。 - 8号 - 2001-05-08 11:58:47

据我观察,刘韧是一位优秀的媒体从业人员,而优秀的媒体从业人员和优秀的记者是有所区别的,而据我观察,有不少人爱将这两个词混淆。 没说错话吧

哈哈,黄果兄把课本搬过来了。不过,我们的版本似乎是5性。 - 张小丑 - 2001-05-08 11:18:51

:) 【 在胡紫茶的大作中提到:】 :多谢黄果兄! :

-- - 胡紫茶 - 2001-05-08 11:14:15

多谢黄果兄!

RE:一个自己开公关公司的人,能保证新闻的公正性吗? - 黄果 - 2001-05-08 10:49:05

在我所学习的新闻中,新闻价值是这样定义与衡量的。、 新闻价值 事实上,新闻有这么多莫衷一是的定义也不足 为奇。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新闻的本质是不断变化 的,它因地因时而异,有的新闻在一个地方是大新 闻,可是在另一个地方或许就算不上新闻了。当然, 尽管目前“新闻”尚无一个公认的定义,但记者和编 辑却可以凭着各自的经验和感觉去判断哪些事件可 以写成新闻。换言之,他们心目中都有一个衡量某一 事件是否值得采写、刊登的尺度。这一尺度就是通常 所说的新闻价值(news value)。构成新闻价值的要 素很多,在英语新闻报道中,主要有以下几种: 1)时效性(timeliness)和时新性(freshness)。 指新闻事件是新近发生的而且是社会大众所不知道 的,包含着时间近、内容新两个含义。在可能的范围 内,记者总是想方设法尽快把新闻传递给读者,因为 新闻最强调的就是一个“新”字。如果记者尽报道一 些“旧闻”,时间一长,自然就会失去读者。 2)重要性(importance, consequence,impact or significance)。指新闻事件与当前社会生活和大 众的切身利益有着密切关系,势必会引起人们关心, 影响许多人,如政局的变动、政策的变化、战争进展 以及重大经济信息等。而重要的科技发明、天气的显 著变化和重大的灾害、疾病等,往往能引起读者的重 视和兴趣。 3)显著性(prominence)。指新闻中的人物、地 点或事件越是著名,越是突出,新闻价值就越大,人 们的注意力会自然而然地集中到他们的身上。如总 统的一次感冒,证券市场也可能跟着颤抖;又如一位 名人或要人的膳食、体温、睡眠、爱好乃至私生活等, 都可以成为新闻内容。新闻价值的“显著性”要素可 形象地浓缩成一组“一目了然”的数学公式,颇有借 鉴价值: ordinary person(s) + usual occurence(s) 不等于news (平凡人十平凡事不等于新闻) ordinary person(s) + unusual occurence(s) =news (平凡人十不平凡事=新闻) extraordinary person(s)+ usual occurence(s)=news (不平凡人十平凡事=新闻) extraordinary person(s)+ unusual occurence(s)=good/big news (不平凡人十不平凡事=大/好新闻) 4)接近性(nearness,proximity or locality)。指 新闻与读者地理上或思想、利益上的接近。事情发生 的地点越近,读者越关心,新闻价值就越大;事情涉 及读者的切身利益与思想感情越是密切,读者越重 视,新闻价值就越大。如有关中国浦东开发、开放的 新闻,对于广大中国人以及海外华侨来说,肯定要比 一般外国人更感兴趣。 5)奇异性(unusualness,bizarreness,oddity or novelty)。西方新闻界流行这样的说法:“狗咬人 不是新闻,而人咬狗则是新闻。”(When a dog bites a man,that's not news; but when a man bites a dog,that's news。)“坏消息才算好消息。”(Bad news is good news。)这两句话意指不寻常的事情就 是新闻。给新闻下这样的定义显然是不全面的,但仔 细一想也不无道理,至少能增加可读性,激起读者兴 趣。 6)趣味性(interest)。指能够引起人们感情共 鸣,富有人情味(human interest)和生活情趣的事 实,即通常所讲的趣闻奇事。换言之,新闻报道的内 容必须使读者有普遍兴趣,能引人入胜。西方新闻界 虽然对趣味性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一般都把 社会学所研究的内容,如犯罪、道德伦理、人口、人 生、婚姻、家庭、人间真情、金钱和色情等作为趣味性 的主要内容,具有浓郁的人情味,故易于激起读者或 欣喜、或愤慨、或悲哀、或惊讶、或深思等多种丰富的 情感,从而唤起强烈的共鸣。

RE:一个自己开公关公司的人,能保证新闻的公正性吗? - 胡紫茶 - 2001-05-08 10:39:51

呵呵~~~~~杜兄说的有理。 完全针对个人的问题大可不必在这里讨论。 我也不想去讨论什么个人问题,真是想知道各位对于所谓的“新闻价值”的定义,因为我不知道。

RE:一个自己开公关公司的人,能保证新闻的公正性吗? - 胡紫茶 - 2001-05-08 09:52:54

【 在温柔大盗的大作中提到:】
论坛不是谈论个人是非恩怨的地方
请自率 呵呵~~~~~温柔大姐,不会这么严重吧?怎么现在这么敏感了?

RE:一个自己开公关公司的人,能保证新闻的公正性吗? - 胡紫茶 - 2001-05-08 09:47:19

请教一个问题:究竟什么叫做“新闻价值”? :

RE:一个自己开公关公司的人,能保证新闻的公正性吗? - dhc - 2001-05-08 10:04:33

DoNews不反对任何声音,前提是这种声音不触犯法律。 DoNews能够容纳任何观点,前提是这种观点有事实做为依据。 我建议大家不要再争论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讨论只是对着刘韧个人来的,可以发email和他讨论。在这里讨论私人的问题,浪费大家的注意力。

RE:一个自己开公关公司的人,能保证新闻的公正性吗? - 紫上 - 2001-05-08 09:04:05

哥哥开公关公司,弟弟做记者, 这不是谁都有机会做的到的。 羡慕还不如抓紧机会做的更好。

RE:一个自己开公关公司的人,能保证新闻的公正性吗? - 温柔大盗 - 2001-05-08 05:02:36

这是什么话?在这骗点击率啊, 你的意思是生产感冒药的不能当医生了 因为他没公正性 只用他生产的药品?? 论坛不是谈论个人是非恩怨的地方 请自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