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诉讼,矛头指向Napster - 解负 - 侗晾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58 次) 时间:2000-08-04 14:27:57 来源:侗晾 (侗晾) 原创-IT

7月19日,在美国加州召开的Internet高峰会上,所有在会的行业巨头们讨论最热烈的话题,不是消费者隐私权问题,也不是互联网公司的资金困难问题,而是关于一个在线免费传播音乐的软件——Napster的问题。
实际上,围绕Napster的诉讼问题已经长期以来使各行业的人士为之注目。Napster强调,其所提供的服务是帮助更多用户来共同分享音乐成果,而RIAA为代表的唱片业却坚持认为这种行为是一种剽窃。

诉讼的由来

Napster横空出世

1999年8月,19岁的肖范宁(Shawn Fanning)是波士顿东北大学的学生,由于头发浓密、邋遢,有一个绰号,叫“nappy”,在聊天室里朋友们称他“Napster”。有一次,在跟几个朋友们大谈了一些弹吉他的技巧以后,他告诉朋友们他有一个开发软件的计划,朋友们给了他积极的支持,在波士顿开软件公司的舅舅还给他提供了一些现金作为启动资金。然后,肖范宁离开了所在的波士顿东北大学,来到硅谷,跟两个朋友一起,创办了Napster公司。公司的现总裁为Hank Barry。
在自己的网站中,Napster欢迎网友道,“加入历史上音乐人最大、最多样的在线社区,安装与下载Napster,既有趣,又简单,而且免费。”

以前,人们从网站中下载MP3音乐比较麻烦。由于这种违法站点常被迫迁移或关站,导致用户要在网上找很久。好不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歌曲时,还可能因为多种原因,导致不能下载。Napster作为一种结合社区理念的强力MP3搜寻器,借助它人们可以很方便地寻找和下载所需要的MP3音乐。因为Napster会显示数据库中符合用户要求的音乐文件,使用者可以直接从拥有该首歌曲的网友处下载。Napster利用社区的力量,让搜寻、交换MP3成为一种轻而易举的事情,再也不用担心是否遇到关站、无效链接等不能下载的问题。
Napster随即成为硅谷公司成长的又一个奇迹。成千上万的大学生和音乐迷使用Napster软件来免费下载MP3音乐,公司的用户以每天递增5%-25%的速度增长。据专家统计,2月份时,Napster网站的访问量还不到50万,4月份达到了160万,5月份更激增至300万。比较而言,5月份唱片销售网站CDnow.com的访问量仅比Napster多20万。

Napster遭遇官司

公司的迅速成长很快带来了麻烦。

1999年12月7日,美国唱片业协会(RIAA)代表7大唱片公司以违反版权保护法为由,对Napster公司提起诉讼,称Napster向网民提供MP3文件共享软件侵犯了音乐版权,要求法院关闭该公司并赔偿损失1亿美元。RIAA律师Cary Sherman认为“Napster有利于盗版活动,它是给艺术家和版权所有者找麻烦”,指控Napster是侵犯在线音乐版权的疵护所。在该诉讼中,Sony Music Entertainment、美国的Warner Brosers、Virgin Records America、BMG Music、美国Motown Record等唱片公司等都充当了原告。

另外,重金属乐团Metallica以及饶舌歌手Dr.Dre等都对Napster提起诉讼。Dr.Dre对他的法律行动提出严正声明,他说:“我不喜欢别人盗用我的音乐。”
今年5月,Napster提出上诉,坚持其MP3文件共享软件Napster只是为网民提供了一个“渠道”,因此,不在版权保护法管辖范围之内。针对原告方的控告,Napster援引电子时代版权法(DMCA)第512条(a)款,反驳说它的MP3文件共享软件只是提供了一种类似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服务,根据该法的有关规定,它不应对用户的行为负责。美国制定DMCA法,目的是为了保护美国在线和EarthLink这一类网络服务提供商。与此同时,法官也驳回了控方关于DMCA法对Napster侵权案完全不能适用的说法。
6月12日,美国唱片协会(RIAA)和美国音乐出版协会(NMPA)向加利福尼亚州北地区联邦地方法院起诉Napster公司,请求法院禁止在社会上流通Napster公司的MP3文件交换软件“Napster”。在起诉书中联名的有,美国MP3.com公司CEO兼会长Michael Robertson;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的社长兼CEO、The Copyright Assembly会长Jack Valenti;作词作曲家Mike Stoller;美国EMusic.com会长Robert Kohn;美国Field Research社长兼CEO E.Deborah Jay等。另外,美国电视及广播艺术家联盟(AFTRA)的Acting National Executive Director、Gregory J. Hessinger;美国SoundScan的CEO、Michael Fine;伯克利大学教授David J. Teece;斯坦福大学教授Ingram Olkin;NMPA的Charles J. Sanders;美国Oliver’s Records的拥有者Charles Robbins;RIAA版权侵害对策担当高级副社长兼Director、Frank Creighton等也加入了原告的行列。
7月11日,参议院就围绕Napster展开的诉讼召开听证会,无果而终。一些议员敦促国会立法,以澄清Napster公司是否违反了知识产权法;而支持Napster一方的人却认为国会不应该现在介入双方的争端,以免影响新技术的发展。
7月26日,在旧金山举行联邦法院听证会。裁定Napster网站暂时关闭,自当地时间星期五中午12点以后生效。美国联邦上诉法官裁决,同意Napster公司的网上音乐交换服务系统暂时不用关闭。最终的判决将在10月份出台。这期间,Napster的访问量上升了92%。

诉讼的焦点

焦点一:Napster是否侵犯了RIAA的音乐版权?

双方争论的焦点首先是Napster是否侵犯了RIAA的音乐版权。
RIAA方面认为,Napster用户通过互联网下载有版权的音乐作品,侵犯了作品的复制权与传播权(re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rights);而且,Napster使得版权作品能够得到本身就侵犯了传播权。
Napster争辩说,AHRA法案使得MP3文件的复制与传播免于责任;而RIAA并不同意。后者认为,AHRA并没有为Napster提供保护,因为AHRA仅仅通过限制特定的录音设备来平衡制造商、消费者以及版权拥有者的利益。而一般的计算机设备并不属于这种数字录音设备。而且,即使AHRA包括计算机设备,“非商业化”的免责也不适用于象Napster这种对数千万陌生用户提供批量音乐文件的情况。
另外,关于Napster“正当使用”(Fair Use)的辩说,RIAA认为,“正当使用”原则是在很偶然的情况下,为避免有关保护版权的法律的实施会限制人们的创造性,而这种创造性正是法律所支持的。而Napster下载原告音乐的完全作品并没有鼓励创造性,受不到“正当使用”原则的保护。Napster声称其很多用户在尝试听取一些音乐以后,就将其从机器上删除;对此,RIAA指出,消费者如果是尝试听取,就没有必要全部听取,下载完整的音乐作品就不能是“尝试听取”(sampling)。
还有,Napster强调它并没有导致CD销量的下降;而RIAA认为正好相反。RIAA引用Soundscan公司在5月提供的资料认为,由于Napster公司的出现和MP3音乐的广为流传,致使传统唱片业的音乐制品在年轻人当中的销售量急剧下降,这已经影响到唱片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但Napster公司声称,网上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在线分享MP3音乐的人群当中,有51%的用户已经超过30岁,而且有95%的人在下载音乐后不久,即将其从硬盘中删除。Napster公司认为,人们听MP3音乐,但并没有打算以这种格式长期保存音乐,MP3只是作为试听作品出现的,因而MP3的传播并不会影响唱片制品的销售。至于年轻人购买唱片数量减少的现象,早在1998年就已经出现,而那时侯,Napster公司还不存在。
7月21日,Jupiter Communications公司发布的材料称,Napster不仅没有影响、反而促进了唱片的销售。他们的调查了2200多名在线乐迷,结果表明:18-24岁的年轻人尽管使用在线音乐下载,但是不会改变其3个月时间20美元以下的花费;其余所有人群都表明他们在使用在线下载后依然会增加在线音乐购买。

焦点二:Napster是否应当为其用户的侵权行为负责?

双方争论的另一个焦点是Napster是否应当为其用户的侵权行为负责。
Napster援引电子时代版权法(DMCA)第512条(a)款,反驳说它的MP3文件共享软件只是提供了一种类似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服务,根据该法的有关规定,它不应对用户的行为负责。Napster还认为,它并不知道具体用户的具体侵权行为细节,因此,无法对用户行为负责。RIAA则认为,Napster所掌握的资料是足够的。
RIAA认为,没有Napster的全程参与,消费者无法完成复制MP3文件的过程。Napster称,互联网上还有许多除Napster之外的搜索引擎、网站和其他方法,也可以使用户达到相同目的。RIAA认为此言有误,Napster用户的MP3文件存在于他们独自的硬盘上,而非各互联网站;而且,其他网站和其他途径并不能免除Napster在用户侵权上的责任。
7月18日,另一家与Napster境遇相同的公司MP3Board——同样被RIAA起诉,对RIAA提起反诉。MP3Board认为,它只是主要通过搜索引擎的方式提供了用户与MP3音乐的联结,真正对侵权负责的应该是使用它来进行音乐搜索并下载的计算机用户。MP3Board的言辞与Napster听起来不无二致。

焦点三:RIAA是否在滥用垄断权力?

曾经帮助IBM成功击败政府的垄断指控、也曾经帮助政府成功认定微软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律师David Boies的垄断解手Napster一案以后,使案件出现转机。Boies不仅帮助Napster宣称下载音乐不违法,而且甚至向法庭指控RIAA“滥用有限的垄断权力”,并且“妨碍了竞争”。在模糊的反垄断法之下,RIAA可能会失去保护其版权的权利。
尽管其他律师认为Napster此举胜算不大,但是,要最终等到法庭认定结果如何。

焦点四:Napster的行为对RIAA、对音乐界是否造成了“明显的实际损害”?

RIAA认为,Napster的行为对RIAA、对音乐界造成了明显的实际损害。这些损害包括:
第一:针对原告数字音乐传播所受的损害,Napster并没有提供令人信服的反驳;只是含糊地指出,Napster的使用有利于用户市场的扩大,然而在同时,却已经造成了对原告的损害。
第二:在所有交给法院的用户调查中,只有一个——原告方专家,Jay博士——明确询问了Napster下载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了他们的CD购买。这一结果确定无疑地说明,Napster绝大多数受访用户购买CD是更少,而非更多。
第三:Napster只字未提由于其免费提供在线音乐而造成的音乐贬值。人们正在逐渐认为,在线音乐是——而且应当是免费的——这一观点无疑会在近几年里对原告的业务产生负面影响。
鉴于日益广泛的侵权行为,法院应当发布禁制令,阻止对所有版权作品的侵犯,当然包括将来的作品。这一禁制令绝对必要。

诉讼的启示

首先,诉讼的困难在于互联网技术以及由此带来的崭新商业机会的迅速发展。

P2P技术是有关互联网的一种新兴技术。一般情况下,互联网的信息都存储在几个中央单元上;与此不同,P2P技术使存储在每台个人电脑上未经锁定的文件和数据联结到互联网上在理论上成为可能。Napster技术就是一种P2P,这个程序的使用者彼此之间可以通过Napster的计算机系统交易MP3音乐文件,而不必把Napster公司牵涉在内。
这样,就使得法律的发展滞后于现实的要求。

其次,诉讼判决在维护既存利益与促进技术进步方面存在矛盾。

显而易见,RIAA控制了美国乃至世界其他很多地方的音乐销售,每年的销售额有390亿美元;而Napster的推广在客观上必然会对这一事业的发展有所影响。因此,RIAA自然是咄咄逼人地要求法院给予一个客观的认定,同时也是维护其巨大的商业利益。另一方面,Napster已经深入人心,特别是受到广大年轻音乐爱好者的欢迎,一些初出茅庐的音乐人也支持Napster,他代表了技术进步的一个方向。在众目睽睽之下,谁又能够在没有明确支持的背景下,冒天下之大不讳,对Napster这一新兴事业采取封杀措施?
不管Napster被诉侵权案结局如何,互联网从根本上改变了音乐产业格局的这个事实已是不容更改的。互联网所培养的自由交换一切信息的精神已深入人心,它激起了人们对音乐共享的巨大需求。即使Napster“倒下去了”,也会有更多的后来者继承它的未竟事业。南加州大学生雷蒙·杨说:如果我不能上Napster网站了,我会去找别的网站,使用别的软件下载免费的MP3音乐。
7月17日,两名国会议员收到了7万封全部来自Napster支持者的电子邮件,内容如出一辙,呼吁大家向立法议员表明支持态度,呼吁议员能够站在Napster一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Napster所依赖的群众基础。



第三,方案探索:如何使消费者相信其提供一定费用比之免费所享受的效用会更高?


尽管有些唱片公司要求以关闭Napster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是,许多人却不同意这一点。MP3.com公司总裁Michael Robertson认为,“不但魔鬼已经从瓶子里出来了,而且,瓶子已经打破了!”他认为,P2P技术已经不可阻挡,关键在于,如何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加以应对?
让消费者掏钱,似乎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问题在于,如何能成功地做到这一点呢?
答案可能在三个方面:更上乘的音乐作品选择、更优质的下载质量、更完善的相关信息服务。音乐公司或者其他公司如果能够在上述三个方面取得突破,也许能够争的消费者的信赖而战胜今天的Napster。
目前,人们已经在这方面作出一些探索。Napster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的Bill Bales已经另外成立一家公司,名为“AppleSoup”,试图提供“持续而没有法律纠纷的服务”。

第四,案件的意义远远超过了MP3音乐乃至娱乐行业,提出了行业发展的新课题。

Napster是基于MP3文件的一种下载软件,是一种社区式的服务方式。如今,它仅仅是用于音乐下载。但是,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种运做模式,如果被社会所广为认可,其将产生巨大的辐射作用,音乐、游戏、电影等各种各样的娱乐业服务以及娱乐行业以外的其他服务都可能应用这种模式。
在7月19日的Internet高峰会上,Cherry Lane Digital公司的CEO Jim Griffin指出,“免费下载音乐问题会波及各方面,而不仅仅是音乐,电视、电影、书籍等都会受到影响。”倘若果真如此,原创作品还有多大的生命力?原创作品的价值究竟如何实现?而且,假定原创作品萎缩,Napster又去哪里去“Napster”呢?
这样,在保证原创作品的活力、促进作品传播、鼓励技术进步方面就形成了一个循环。技术的进步会促进作品更大范围的传播,然而在某些方面上造成了对原创作品权益的侵犯,到一定程度以后,原创作品受到遏制而萎缩,技术的传播就会缺乏载体,从而技术的进步也会萎缩。

(原文发于赛迪网及中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