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的力量 - 中国.com - 刘韧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620 次) 时间:2000-05-09 09:05:31 来源:刘韧 (liuren) 原创-IT

域名的力量
■ 《南方周末》记者 李戎
过去,Internet域名管理工作由美国商务部承担,美国商务部专门组织成立了一个叫Integrated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INTERNIC)的机构来专门负责具体的管理事务。1993年,美国商务部和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NetworkSolutions(NSI)签定排他性合约,授权NSI独家经营国际域名注册业务。
随着Internet的普及,NSI的垄断以及巨额利润引起各方不满,美国政府于前年宣布放弃对Internet的控制,把相关的管理事务交由民间性的非赢利组织来管理。1998年10月,这个组织诞生了,由来自多个国家私营部门人员组成的机构——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ICANN)在美国成立。根据计划,该组织将在经过近两年的过渡运营期后,全部接管原来由美国商务部控制的域名和IP地址管理工作。
ICANN成立后,决定在保持稳定性、持续性的前提下,打破域名注册市场的垄断格局,向其他公司开放域名注册市场。1999年4月21日,ICANN公布了一项为期60天的试验计划,挑选了包括AOL在内的5家企业试经营国际域名注册业务,并开始接受其他公司申请在实验结束后进入域名注册市场。
域名注册市场开放后,众多公司向ICANN申请国际域名注册的经营权。ICANN采取严格审核,逐步开放的政策,要求申请认证的公司有足够的能力在其开始经营国际域名注册业务后从技术上、经营上保证注册业务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到目前为止,ICANN分几批批准了76家公司进入这一市场。
厦门精通科技成立于1996年2月,1998年11月,开始与NSI合作,成为NSI首席合作伙伴之一。1999年投资200万美元成立新公司OnlineNIC,INC.,并向ICANN申请国际域名注册权。1999年10月29日,通过ICANN认证,获得国际域名注册权,成为与NSI、AOL、Register.com等地位平等的国际域名一级注册商,称得上是中国域名注册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
自此,国内其他注册公司可以通过与中国频道合作而免除过去与NSI合作中所遇到的语言障碍、付汇繁琐、联系不便和周期太长等问题,直接客户也可以通过中国频道的中文界面来注册国际域名。新开通的www.onlinenic.com网站则可以面向中国地区以外的客户,进军国际市场。

1995年,曾经与长城并称、有过“北有长城,南有百灵”美誉的“百灵”——福建省电子计算机公司破产倒闭,当时被派驻北京分公司的龚少晖成了破产职工。破产清算之后,这位上海科大88届计算机系的毕业生和太太(也是百灵的同事)每人拿着1万多元钱的“遣散费”到了厦门。
正是在北京四年多的工作经历,龚少晖较早接触到了互联网。第一次被触动,是1992年在高能物理所见识到E—MAIL,因为学的是计算机,对这个领域所有新的概念都大感兴趣。1995年4月的一天,龚少晖到中关村海淀剧场旁边自己常去的希望书店买书,一揭门帘子,惊觉几乎是一夜之间,书架上就摆满了Internet方面的书籍。
厦门在1996年中开通Internet业务时,龚成了第一批上网的用户。因为在北京受的启蒙,他认定互联网是最有前途、最有可为的行业。厦门不同于北京,Internet在这里几乎是一片空白,白手起家的龚少晖,就从培训客户做起。“培训是最有效的,”他说,“培训一方面可以培养自己的潜在市场,开发用户群,另一方面可以了解自己的客户,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现在翻查1997年初的厦门日报,还可以找到大量他写的普及互联网知识的文章,因为往往一块版面上同时有三四篇文章都是他写的,不好意思全用自己的署名,就有一些用了当时同事的名字。龚说自己差不多是国内最早在报纸上撰文介绍杨致远和网景总裁马克·安德森的。
从文章可以看到他的苦心。《Internet上的商标大战——抢注专有域名》、《杨致远——信息时代华人的骄傲》、《他使INTTERNET走向平民——记马克·安德森》、《风光无限的企业内部网》。如果不告诉人家,互联网是什么,互联网跟自己有什么关系,靠市场自己慢慢蠕动,大约也有成功的可能,还不用那么累,但龚等不及。他必须主动出击,市场不成熟,就用力将它催熟。
电信逼着道歉

为什么会从域名注册开始做?因为域名是互联网上最基础的东西,是电子商务的第一步,从域名开始。更重要的是,做ISP需要雄厚的资金,还有很多政策限制,不是谁都可以做的;ICP等在1997年初,则还相当不的成型。而不管是什么P,都得先有个域名。网上的各种经营者,做接入的可以与做内容的隔行如隔山,同样是做内容的,也是千差万别,但不管大家如何不同,共同的是都得有个域名。龚少晖就想做这个“大家都得有”的域名生意。越是共性的,市场也就越大。更重要的,他当时资金有限,做不了耗资大的领域。注册一个域名,最贵也只是100美元,再弄一个虚拟主机或者服务器,做些页面,(下转第B2版)(上接第B1版)几万元甚至几千元人民币就可以开始做了,小企业都应付得来。即使是个人,先注个域名放着,也不是什么难事。
看准了方向,龚少晖开始干。他的广告意识非常强,一开始就先到厦门日报打广告。很快电信局的一个管理办公室的人来了,说这属于专控业务,不准私人经营,并拿出了条文。龚一看,那是关于ISP接入的,跟他的域名注册是两回事。但道理说不通,对方勒令他必须停办这个业务,而且要登报道歉,不道歉就掐电话线。龚少晖乖乖地登报道歉了。很多人说,呀,昨天你还打广告呢,怎么今天就道歉了?厦门不能做广告,逼得龚只能到《计算机世界》等全国媒体做。这一逼,让精通的起点变得很高,本来只是区域性的,现在有了全国知名度,龚说,必须感谢电信的人。

将太太的首饰拿去抵押

就像刚刚拥有电子邮箱的人,第一封邮件总会发给自己一样,龚少晖的第一单业务,注册的第一个域名,是1997年3月7日帮自己的公司注册的www.china-channel.com,10来个人的厦门小公司,域名竟叫做中国频道。“一个好的域名是成功电子商务的第一步,”龚一直这样说,必须好记,推广起来也省事。
刚开始做的时候,客户少之又少,到4月11日,才有第一个客户,是做铜材生意的福建明达公司,收费是两年域名费3500元加上服务器租用费2400元。除去交给NSI的70美元和租虚拟主机的费用,所剩无几。但这毕竟是第一笔生意。
整整一年都非常苦,几乎没有客户,没赚到钱。当时网速慢,几十个字节几十个字节地走,不像现在动辄以K计。他只能起早摸黑上网,争取用网络不拥挤的时段为客户上传网页。就算没有业务,也得多上网学习技术了解动向。1996年底,1997年初,是精通公司的最低谷,原来公司有十个人左右,这时只剩两三人了。到没地方可以借钱的时候,就把太太的项链、戒指拿去抵押,其实就两千来块钱,但居然抵押了两次。最苦的时候,是1998年的春节,小俩口没钱回老家建阳过年。
因为没车资回家,1998年的春节过后,龚少晖没给自己放假,很早就上班了。就在这一天,他开始发现有要求注册域名的电子邮件了!从求人家注册到有主动上门的用户,龚少晖预感春天已经不远。

我是Nsi亚洲首席合作伙伴

1997年5月有两个用户,6月和7月也都是两个,到8月起,每个月有了七八个。到1998年1月起,每月的注册用户数开始突破两位数。这一年过完春节的三月,更是难得的35个!在精通公司用的微软Foxpro软件中,清楚记录着他们走过的每一步,1998年的6月一个月中,就有101个用户。此后每个月都超过了100个用户,这一年的12月,中国频道经手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了1000个。规模一上去,随着成本的降低,价格马上就低下来了。中国频道开始步入良性循环。
1998年9月北京的CNNIC召开年会,美国NSI总裁也到会,并提出其亚洲首席合作伙伴的概念,虽没有特别的让利,但好处是有专人负责和合作伙伴联络,可以在美国设有专门的账 户,付款更加方便。NSI的条件是一个月要有50个注册用户,做满500个就可以谈首席代理资格。开会时龚少晖就坐在总裁隔壁,他知道有这个概念,但不知道门槛是多高。“总裁问我做了几个,我说一千个,他发出了‘WOO’的一声。”于是单独与龚谈,这 年年底就确认了中国频道的首席合作伙伴资格。有了这种身份,宣传时方便多了。价格低,全中文的“人性化界面”,加上好的服务,是龚少晖的优势所在。

1个好域名100万美元的生意

汪安南1994年从国营的食品厂辞职,1996年和两个朋友合伙做阀门管件贸易。万事开头难,对小公司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汪安南每天要传真大量的产品介绍、图片和报价给各地客户,碰上国外的潜在客户,往往会把两张传真粘成一张来传,以节约费用。但就算是这样,每个月的通讯费仍需四五千元人民币。
汪安南开始寻求更经济的商务方式。当时厦门信达公司在报纸上做很吸引人的广告,为用户提供域名和虚拟主机服务,汪受到启发。他在信达的虚拟主机上做了一个页面,但信达没有独立的顶级域名给用户。汪同时也找了中国频道,因为龚少晖做培训时,汪听过他的课。1997年5月16日,龚少晖为他想了个域名,叫www.china-valva-fitting.com,用的仍是越大越好的策略,三个人的公司,也叫做“中国阀门管件”。这大概是龚少晖认定的互联网原则: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尤其是做进出口贸易时,听起来名头大的公司会更占便宜。90多页的内容,加上域名,汪安南一共得付给龚少晖1.4万元人民币。但他当时没这么多钱,所以一共分了三次才付清。为表示谢意,汪想请龚吃一顿饭,于是跑到菜市场买了些菜,在龚少晖家里做给他吃——他们都下不起馆子。
中国阀门管件网开通半年,几乎没有任何反馈。汪安南本来就没有寄太大的希望在上头,只是当它是一个便宜些的广告,反正放不坏。到1998年,开始有客户通过网页上的电子邮箱来取得联系,往返几次的寄样品之后,1998年下半年,开始有订单到了。10月份确认订单,意大利的买方一共要了4万多美元的货。
1998年全年,汪安南的业务量已经有五六十万美元;1999年,这个数目是100多万美元,其中绝大部分从网上来。现在汪每月的长途电话费、传真费、上网费加上手提电话费,从不会超过1500元。他在厦门市区最好的地段买了140平方的房子,在25层。“住惯了高层,就不想往下搬了。公司写字楼是24层,从窗口望出去心情都很好,现在买房子也得有这么高才好。”
有人认为,电子商务在中国应该缓行,但当他知道“中国频道”,也知道“中国阀门”,他也许就不会这样说了。

采方手记
这里有五个域名:business.com、altavista.com、banks.com、drugs.com、question.com,价值分别是750万、330万、160万、82.345万和17.5万,货币单位是美元,加起来的总价值是1340万美元,注册的时候,它们都只需要70-100美元。谁都可以注,谁先注册到就是谁的。
最近,韩国一家银行也开始经营域名抵押贷款业务,企业可以以.com的域名作为抵押来向该银行申请贷款。在网络时代,这短短的一串域名有着巨大的经济意义。
中国的绝大多数地名城市名,还有好多好的顶级域名都美国人日本人抢注了,但好的域名还有很多,只是意识与费用的问题阻碍中国人去注册。有了域名,很多东西才做得起来;弄个免费域名,并不能保证长久利益。搜狐原来的顶级域名(www.sohoo.com)是一家韩国公司注的,后来改成SOHU,花在宣传域名上的钱难以数计。
对中国企业来说,顶级域名与二级域名同样重要,不能以为自己是中国公司,有个CN结尾的域名就够了,要随时准备走向国际化。
有的人只有几百块钱,一两千块钱,就可以开始他的电子商务之旅。一两万块钱开个小店都不够,但完全可以先注册一个域名,在虚拟主机上做个页面。等到电子商务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成熟以后,就可以做生意了。如果想到的是一个好的域名,可以卖个很好的价钱。
会不会有这种时候,域名注册变成一股潮流,最好的礼物就是送一个很好的域名,比如帮你的朋友用他的名字注册一个顶级域名,再送给他,说不定这又是下一个新潮。
龚少晖更大的想法是想做中国的eMachine。eMachine公司在美国前年11月份才成立,在超市卖399,499,599美元定价的无显示屏电脑,一年的销售额已达到10亿美元。一是低价,二是服务,这很符合龚的思路。龚说,“我也是全球战略,我肯定可以做到更低的价格,更好的服务,网络没国界。这是我在美国设公司的一个很重要的设想。”
当所有的非163ISP都在中国电信巨大的阴影下苦苦求生,当所有的ICP都只出不进时,中国频道大概是中国第一家赢利的.com公司。域名注册每注一个就是几百元,龚少晖的公司经手的域名已经超过了一万个,虽然赚的不是大数目,但他是实打实的开始盈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