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线互联英斯克 - 创业档案 - 柯志雄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90 次) 时间:2001-07-04 15:02:22 来源:柯志雄 (karate) 原创-IT

“吴”线互联英斯克

从瑞典的Stockholm坐地铁到Ropsten站,出了地铁站再转乘76路公交车,在Ariadne宾馆下,然后再往右边走大约30米,你就可以看到马路的左手边有一幢蓝色的建筑物。微软的移动互联业务部就在这幢楼的6层。
自从1999年7月1日,总部位于瑞典的移动互联公司Sendit被微软购并,并形成新的微软移动互联业务部之后,往浏览器的地址栏里键入www.sendit.com就会自动转到http://mobile.microsoft.se/,而吴峻也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资本“采集”, 欣欣然回国创业了。

前锋和守门员

在上海师范附中读到高二,吴峻被同在英国做研究的父母接到了英国利物浦。新的环境,新的语言,新的学校,新的同学。只有一样没有变—–足球。
对于踢球的人来说,吴峻的身材很棒,身体结实而且重心也不高,容易在高速奔跑与冲撞中保持平衡。在英国读书的时候,偶尔回国,过去一起踢球的同学问吴峻,是不是还象过去一样经常把人“不小心”给撞倒,吴峻笑说,利物浦的人很壮,“撞不过了”。吴峻总是踢前锋,冲杀在前场,他喜欢这种感觉,也很享受在最前沿捕猎任何一丝机会的压力与刺激。

利物浦是个足球气氛很盛的城市,吴峻球踢得不错,很快就融入了这个新的圈子。
除了前锋以外,吴有时也做守门员。很多人可能以为守门员一般对身高要求比较高,吴峻的身高不适合,吴峻则认为:“一个球真正射得好的,很少有守门员能守得住的,所以你一定不能让到他把球带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比如说(对方球员形成)单刀的时候,你什么时候冲出去,(时机的把握)很关键。你看意大利甲级联赛,如果让进攻球员把球带到适当的位置,这样的球射去的话,守门员身高相差不大的。”前锋比的是进攻的能力,而守门员要的是在形势变化前的判断能力,“以前在上海的时候,在学校里踢,场地很小,就比较注重盘带等小的动作……国内比较讲究技术,国外比较讲究踢球的意识。”

最难忘的“三明治”

如果把在上海师范附中时的球赛戏称为“国内比赛”的话,到利物浦后吴峻开始踢起“国际比赛”来了。
高中毕业时,吴峻的成绩在自己所在的中学,排在前几名。他倾向于选择读帝国理工大学的电气电子工程专业,但他觉得高中毕业就选定大学的专业方向,有些盲目。
在英国读书,有种Sandwich Course(三明治课程)的做法,就是在高中毕业后不直接升入大学,而是先在社会上工作一年,然后再到大学深造。一些大公司认为这样出来的大学毕业生实践能力比较强,比较支持这样的做法,往往安排出一些为期一年的工作机会给想参加“三明治课程”的高中优秀毕业生。

由于成绩较出色,而且有编程经验(这点当时的高中生中较少),在IBM的100多位新员工中,吴峻是唯一被选进IBM在欧洲的一个研究所的,“比绝大多数人大学毕业以后能找到的工作还要好。”IBM在这个研究所投资巨额资金,设备非常好,尽管吴峻只是作为程序员进去,也分到一个单独的办公室,办公室里有两台RS6000(也就是数年后的现在英斯克开发人员用的高端机器)。平时还可以到一个很大的实验室,里边有二、三十台极高端的机器,以做各种各样的研究。当时吴峻看到的一些演示,甚至现在才刚刚在外面见得到,这些让吴峻的眼界开阔了许多。

吴峻要做的是有关数据仓库的工作,它的应用是使类似美国NASA卫星采集的多维图片数据可视化,“高中学生比较容易放松,而在工作时,成果完全靠自己的自我激励。”在IBM得到的职业化概念只是吴峻的收获之一,“IBM的培训也非常好,我还特意参加了一个IBM的TCP/IP的培训。那时候,互联网在英国都还没有出来,我们当时在做一个实验,研究怎样把很多机器通过网络连起来,形成一个小型机,当时就觉得将来如果有这样一个网络,那就太酷了。”

在IBM的最后半年,吴峻得出自己的结论,认为网络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当时作为一个学生进去,本身就是抱着一个学习的态度。当你看到这样的现象,你自然会想象将来这个世界如果(网络)这个东西能普遍得到应用,结果会是怎样。”
到大学的时候,真正看到这个世界上网络开始普遍应用,特别是吴峻读大学二、三年级的时候,网景的前身MOSAIC开始广泛应用,吴峻第一次体会到,从一项技术的前景到其实现的这样一个心跳过程。这种滋味一旦体会过,不但难以忘怀,而且无法自拔地想再尝试一次。
吴峻把自己的报考专业改成了帝国理工大学的计算机专业。

进出Sendit

帝国理工大学在欧洲非常有名,因此得到许多工业企业的赞助。在吴峻入大学的第二年,日本富士通公司捐助了一台巨型机,这种新型的超级电脑安装了128个SUN的SPARC芯片,它所使用的是只为这一台机器运作的特殊软件。过了一年多,由于毕业论文的关系,吴峻与这台巨型机“亲密接触”,为它编制专用的数据库软件,这个软件的特性需要在同一时间调用至少数十个CPU一起运作, 不但要让多个CPU协同工作,而且每个CPU也要多线程工作,既要考虑效率,还要研究信息处理完以后如何收集。这样一个数据库如果用在军事方面,功能强大,比如把对全国的声纳系统通过网络联系在一起,就可以对所有的飞行进行分析。
伦敦有一个被称为CITY的地方,相当于伦敦的华尔街,拥挤着很多金融机构。从90年代开始,这些金融机构要E化,需要很多IT人才,因此成为英国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热选工作。

对于面临毕业的吴峻来说,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到CITY,另外一个机会是到一个叫Sendit的小公司,吴峻的背景对Sendit也很有吸引力,当时真正有TCP/IP经验的人很少,吴峻在IBM以及在大学里的网络编程及管理的兼职工作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再加上在数据库上的积累,Sendit希望吴峻去那里做首席程序员,“它是一个在瑞典的有北欧背景的公司,专攻无线领域,定位为做一个无线的企业服务。当时我毕业的时候移动手机才刚刚开始,刚刚见到英国有小部份大学生用手机的,而且也是买非常便宜的款式。与Sendit的创始人谈了以后,我的印象有点像在IBM看到TCP/IP网络,觉得无线对整个社会影响很大,这种技术非常酷。”
吴峻感觉到一种如同几年前初次见到互联网的激动。

在1995年吴峻毕业的时候,已经有一些有远见的公司,如DHL、EMS等,希望利用无线技术,但它们需要特殊的无线服务,来使他们的内部沟通成本降低。Sendit看到这种市场需求确实很大,一开始想做这方面的工作,但后来发现这里面由于有很多运营商在做,彼此间厮杀得很厉害,于是决定把自己的定位稍微转换了一下,把自己的技术架构做的更具通用性。
作为Sendit最早的员工,吴峻经历着公司的这种转变,担起开发通用无线产品的重任来,很快设计出基于无线互联网的电子邮件系统。这样的一个系统,最好的客户对象是比如沃达丰这样的无线运营商,但作为英国最大的无线运营商,沃达丰自己内部也有一个无线email项目。狭路相逢勇者胜,最后Sendit在这个项目上得到突破,不但沃达丰采用了,还被推广到了10余家欧洲电讯公司。

Sendit的业务蓬勃开展起来,也引起了关注技术趋势变动的微软的注意。1999年初,微软对Sendit的购并基本完成,作为Sendit骨干成员的吴峻也取得满意的回报,开始筹划起自己的回国创业之旅,但这一次回来他想“踢”的不再是单纯的“国内比赛”,而是在国内进行的“国际比赛”。

创立英斯克

Sendit的总部在Stockholm,但Sendit的计划是在欧洲市场做得较好的情况下,到美国和亚太地区市场去发展。吴峻的中国背景使他成为开发亚洲市场的最佳人选。
1998年底到1999年初,吴峻离开Stockholm,以香港重心考察起亚洲市场。吴峻发现,除韩国和日本市场使用的是与欧洲的GSM不同的系统以外,亚洲的其他国家无线市场都已经比较成熟,无线运营商的竞争非常强,这点对Sendit或类似的开发无线互联技术的公司来说是件好事。虽然已经开始出现一些无线的系统,但这些系统都是应运营商要求开发的专用系统,只有按需求开发的类似系统集成商的企业,而没有通用的产品开发商。吴峻看到了一个很大的机会。

微软对Sendit的购并使得事情的进展发生变化,吴峻决心自己把握这个巨大的机会,于是开始做起运作一个新公司的准备。1999年2月,吴峻回到家乡—-上海成立了新公司,取名为英斯克。英斯克(intrinsic)在英文中是个形容词,指的是在物质的价值或性质上固有的、 内在的、本质的特性,它的字源则来自中古英语 intrinsique[向内的],对于吴峻来说,离开中国又回到国内,离开Sendit又创办英斯克,既是向内的,又是追逐无线互联这个本质。

拆分英斯克

1999年英斯克开始运作,吴峻把公司的目标客户锁定为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以及其他的可能对象,比如香港电信。与他们的初步接触,吴峻发现他们希望得到的不仅是平台,“我们的任务是既要开发平台又要开发上面的应用,当时我们给他们的解决方案是平台加上上面的应用,甚至加上一些内容。”由此操作应用与内容的灵通网(www.linktone.com)应运而生。过了半年多,吴峻发现情况发生变化,“一个商业模型决定于市场上主要的玩家,在我们的情况下也就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像这样的两个公司他们决定了他们今后的商业模型是自已控制平台,让其它人来开发应用,并运行这些应用。这个时候我们的商业模型就非常明确了,一个是针对运营商开发平台,另外一个他是直接对最终用户负责的,直接向消费者提供服务,这两个客户基础是完全不一样的,商业模型也不一样的,而且你需要的组织结构也不一样的。”

2000年2月份,英斯克的高层开始讨论公司的新体系,讨论是不是应该分开,甚至当时还有过极端的考虑,考虑是不是集中做一块,放弃另外一块。最终决定下来,英斯克一拆为二,新的英斯克专攻无线互联平台,而灵通则专攻无线的应用服务,“因为我们两块都做的很好,而这个市场也确实要两块的各方面的服务,两块都会有机会。”分开的结果使两块业务各自有自己明确的主攻方向,也便利了分别单独融资,“我们分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们希望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来吸引到新的投资商。新的这一轮投资商,他们每个人的兴趣不一样。往往对英斯克感兴趣的不一定会对灵通感兴趣。这样的分开就有了两个分别的商业模型,投资商可以找到自己希望的目标。”

2000年8月,灵通网与广东省移动通信公司合作推出奥运快讯服务,同时英斯克与灵通的运作开始剥离,分成两块独立的管理体系,新的英斯克成为纯粹的无线互联平台供应商,吴峻对公司的演变很满意,“从英斯克说的话,现在有60多家ICP接入我们的I-DAP平台。这样的情况应该是不错的。你回过头来看一下i-MODE,它一开始三到六个月的运行都不是非常成功,一直到1999年2月份它做了一个重新发布,到九九年三月份还是四月份,他才有20几家ICP。”
第一桶金币
掘金人:吴峻
发掘地:英国利物浦
缘由:群众演员
吴峻挣的第一笔钱一般人肯定想不到,来自娱乐行业:—)
那是在他转学到英国读高中的事,有一天经朋友介绍,说某部影片里需要一个亚裔的群众演员,于是吴峻换了身军装,扛着“枪”感受了两天的“演艺生涯”,拿到了100多英镑。之后,做群众演员的机会又来了一次,好在吴峻没有朝演艺界发展,否则电影圈只是多了个配角,而无线领域则少了个主角。
许是接触过电影的关系,进大学后吴峻喜欢上拍摄,经常拍一些纪实与生活短片。作为帝国理工大学金融兴趣小组的活跃分子,吴峻拍了个有关该小组的片子,不但在校园放映中心公映,同时也在两天之内为自己的小组拉到了笔200英镑的投资。不过或许那时的吴峻也没有料到,几年之后他会重新经历寻找投资的过程,只不过这一次再不是几百英镑的事了。

创业年轮
1999年
2月,英斯克创立
11月30日 英斯克与爱立信达成协议在中国推广WAP服务。
2000年
1月20日 英斯克得到第一批风险投资
3月1日 英斯克公司雇员达100人
3月25日 英斯克开始提供WAP主页浏览服务
4月2日 英斯克在中国的福州和天津又开设了两个分部,其在中国各地的分部数上升到了8个
7月13日 英斯克宣布与西门子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为中国市场开发无线网络服务。
7月15日 英斯克宣布灵通联合计划方案,向包括Dang Dang, Ctrip, China Byte, Stock2000和Zhaopin在内的几家顶级传统中文网络内容供应商提供”无线”平台
8月1日 英斯克和中国移动第二大省际运营商浙江移动通信公司宣布,它们将合作为中国移动用户开发WAP技术
8月18日 灵通网与广东省移动通信公司合作,推出奥运快讯栏目
9月20日 今天, 英斯克和中国著名网络IT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亚信公司(AsiaInfo Inc.),宣布达成战略性合作协议,共同为移动运营商们开发全套无线网络解决方案
10月1日 在英斯克技术的支持下,灵通–中国移动的奥运快讯短消息服务取得了圆满成功。这项服务吸引了10万多名用户的参与,在两周内发送了数百万条短消息
10月16日 在英斯克的支持下,以灵通俱乐部成员和短消息服务为特色的灵通网(www.linktone.com) 成立
10月21日 英斯克无线数据实验室和灵通世界中心开业
12月4日作为唯一一家参赛的中国公司,同时也是亚洲仅有的两家参赛公司之一,英斯克公司在西班牙赛维尔举行的首届官方WAP论坛颁奖会上,获得”最佳无线用户应用奖”类的荣誉提名奖。英斯克公司的 PWS.CN (移动网络个性化WAP服务器)在150个初赛和12个决赛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获得WAP奖项的亚军